假设20%~25%是一个合理的区间?这合理吗?

【本文由“落雕都督”推荐,来自《中国经济的转折点就要到来》评论区,标题为落雕都督添加】

先反驳一下,“中国GDP规模为121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为57.9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7.90%;而美国、欧洲等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只有20%强,印度这一比重为27%。假定20%~25%的国际正常投资率是合理的,那么中国当前合理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是25~30万亿人民币,十年后大约是30~40万亿人民币——至少有20万亿规模的投资是无效投资、低效投资、过剩投资。”

为什么假设20%~25%是一个合理的区间?合的是什么理?你举例的那些地区投资带来的效益,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如何?美国和欧洲社会面上,基础设施多少年没有变了?印度这几年莫迪带来的改变速度都比欧美快。另外我闲来无事,将你说的欧美数据一个一个查了一下,数据来源(万方数据),1971年前数据不全,1971年荷兰为28.65%,瑞士为26.88%,德国为26.14%其他在这个区间内后面几年开始下降,但是像希腊这样的国家1976年后都还有33%,挪威28.38%,芬兰29.00%,冰岛30.033%,后面几年就没有下来过,瑞士这样的国家甚至到1981年这个数据还是33.85%,等等,我发现,后面越富裕的国家,在信息革命期间,投资的越多,请问,什么叫做正常,什么叫做合理?

难道,只要发达国家现在是什么样的数据,只要我们的数据完全拟合,就一定能和他们生活一样吗?刻舟求剑要不得,数据不能用只看那个时间点。

举个例子,一个班上一些人身体比较高,他们坐在后排听课,所以你得出结论,只要在后排听课就能长高,这不可笑吗?人家明明是因为家里生活条件好,长得高。在后排听课是结果,不是原因,同样,人家是先投资发展,先发达,然后数据才是这个样子。你肯定会翻出美国,美国的数据几乎就是在20%左右,但是人家二战本土根本没有受到攻击,固定资产投资啥?

中国这个数据现在高我觉得问题不大,

一来,信息革命的红利我们已经吃的差不多了,我们需要找到下一个红利,投资无可厚非。

二来,我们国家的投资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我们对不富裕地区的投入也是很高,我们照顾了偏远地区,我们的地势比其他所有国家都复杂,我们需要这些投资。

三来,国际变化,欧美那个时候,不需要这么高的投资,因为他们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我们的人口中有大量的人口需要靠这些建筑业来谋生,如果剥夺了这个,他们将无法生存,欧美那个时候的产业已经是高精尖,所以有大量的剩余价值,可以养活他们内部的那些低端劳动力,但是我们也是最近才要,但是还不是最高端。

四来,中国和其他国家最大的区别就是,手里握着全国最大的资产,如果中国愿意,随时可以变现,连我们的金融市场随时都可以变现,只要我们做好法律准备,那些被严重低估的资产,你觉得没有人想要吗?

你说“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能看懂信息的人,永远属于会利用规则的人,满脑子只有遵守规则,永远等着靠着不思考,只等着让别人指哪打哪的那种人,永远只能停留在社会的最底层。”

何其有趣,但是我想说,世界不属于看懂信息的人,世界属于面对选择,创造选项的人,我们的可选项太多了,如果把自己局限在几个选项里面,世界哪里属于这样的人?

你所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我看来,有些幼稚,有些不断重复嚼他人嚼过的泡泡糖的意思,谁都知道,现在中国要增加收入,但是就是你一个计划就可以的吗?苏联还想计划自己不用分裂呢!

在国际贸易交换体系中,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富裕与否,根源不在某个计划怎么样,而是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美国打击的是中国的产业在这个世界参与度,比如华为这些企业,华为手机被禁止之前可是有高附加值的,可是一度成为世界第一的手机商,还有其他的一些企业。如果是某个计划让中国富有,美国为什么不禁止中国的计划?

中国有了这些产业,才能从国外换来更多的资源,只有资源多了,中国的收入倍增计划才不是无源之水。

现在中国与其出台什么不切实际的收入倍增计划,还不如乘美国制裁各国的机会,建立新的贸易体系,新的安全体系,新的信用体系,给世界一个备用选项,而且是和以前的兼容。

发表于湖北省
2023-06-14
财经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望着满眼“中国制造”,英国政客又找借口挑事了

甘肃:幼儿园餐食铅含量超标 天水二院违规修改数据

民粹政党大抬头,日本自民党迎来“历史性惨败”

党内蠢蠢欲动,“石破茂不辞职,自民党活不了”

美教授:中国这项技术也在反超,令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