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有什么作品吗」,今年内娱头号笑话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互联网实在是换了好几批人了。
从“推荐一个新加坡冷门歌手孙燕姿”“周杰伦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票还那么难抢”。
再到上周,《桃花坞3》开播后,有网友上豆瓣不懂就问:
宋丹丹有什么作品吗?
为啥在综艺上地位很高的样子?
第一季的《桃花坞》宋丹丹曾祭出“说出你代表作”的自我介绍冥场面。
没想到现在,代表作这道题被抛到了宋丹丹自己头上。
这下,把陈年网友给炸出来——
原来我们的国民演员现在都被忘记了。
时代的眼泪+1。
其实不必太惊讶,无论多大的腕儿,被遗忘都是必然。
且不说宋丹丹。
哪怕阮玲玉、费雯丽、索菲亚·罗兰这样的一代电影皇后,离开了她们的时代,也不可能再被大众熟知,只化作了影史里的一个符号,成为影迷圈子里小范围的话题。
1961年出生的宋丹丹,已经年过六旬。
创作的巅峰期过去,多年没演过爆款大戏,偶尔跑跑综艺通告,“退休返聘”。
作为一个演员来说,有高山就会有低谷。
无论是谁,都得接受曲终人散,谢幕退场。
但Sir今天还是想聊聊宋丹丹。
被遗忘的宋丹丹,并不简单。
被遗忘的,不止宋丹丹。
01
被遗忘的小品女王
宋丹丹是什么地位?
看不过去的网友,用一句话为宋丹丹打抱不平:“宋丹丹上它就跟上炕似。”
春晚耶。
那可是今天流量们抢着刷脸,证明咖位的春晚。
春晚。
那可是当年,收视率比现在高得多的春晚。
作为春晚的代表人物之一,宋丹丹串起了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春晚自开办至今一共办了40届,宋丹丹上过10次。
10次不是她能力的上限,而是她赏脸的次数——有很多年,面对邀请宋丹丹都是拒绝的。
1989年宋丹丹初登春晚。
当时土生土长北京人的宋丹丹,上台只用一句话便拿捏出一个农村姑娘朴实的娇憨,逗乐全场。
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 《懒汉相亲》当时她跟倪萍临时学了一口山东话
1990年跟黄宏搭档的《超生游击队》,让她彻底一夜成名,突然间走在街上大伙都认识她了。
△ 当时宋丹丹可是怀胎七月的真·孕妇
风头正盛的几年,她突然不想演了。
因为觉得形象固化,戏路变窄,对小品越来越不感冒。
阔别春晚5年后,宋丹丹丈夫问她:“你能不能再上回春晚,让我们感受下你在电视里直播,我们在家里包好饺子等着你的感觉。”
结果宋丹丹一通电话。
好家伙,全国人都在看你,你却只为了演给一个人看,这是什么浪漫文学。
之后,她和赵本山的强强联手更是奠定了她小品女王地位。
在春晚舞台上她贡献出的名梗至今永流传。
比如:“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
还有现在年轻人都爱用的“薅羊毛”:
给我定的罪名就叫薅社会主义羊毛
还有依旧洗脑的“相~当~的~”名段: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白云黑土”妥妥的古早国民CP,创下春晚史上最长寿IP。
宋丹丹和赵本山首搭的《昨天今天明天》,她才37岁,但你看着觉得完全就是个老太太。
两人出手即王炸,每回都会拿到当年的春晚小品王。
宋丹丹也是大家公认的,难得不会被本山大叔压一头的搭档。
还记得2008年他俩刚演完《火炬手》,赵本山一下后台就忍不住哭了,后来采访里他说,太难了,要不是宋丹丹来和他来演就砸了。
宋丹丹另一半的国民度,来自于情景喜剧。
这其实也相当于是一种电视小品——
舞台化的布景,每单元独立的故事,还模仿出现场观众的笑声。
宋丹丹一个人,几乎就占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半边天。
国产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也是巅峰的《我爱我家》,创下国内收视率第一、重播收视率第一。
有她。
△ 宋丹丹饰演的“和平”永远织不完毛衣
国产情景喜剧最后的高光,90后的童年回忆《家有儿女》,收视率最高达到4.9%,今年创下央八九年最高收视率的大爆款《狂飙》也不过才2.2%。
嗯,还是她。
△ 笑死,一秒唤醒
这些现象级的喜剧,都奠定了宋丹丹国民喜剧人的地位。
而今天,宋丹丹被“遗忘”,只是她个人事业的下滑吗?
论国产情景喜剧,多少年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论春晚小品,已经从万众期待的那道头号年夜菜,变成了电视白噪音。马丽或许能挽救会一些笑点,但也仅限于当场笑笑,不会再像当年那些经典一样被拿出来反复回味。
在“宋丹丹有什么作品吗”这个问题背后。
更讽刺的其实是——
今天还能让宋丹丹有什么作品吗?
可不就只剩下了上综艺打打酱油,卖卖老,招一波骂,给节目完成引流。
02
被遗忘的天才演员
今天很多网友可能会疑惑,宋丹丹的谱怎么那么大,脾气怎么那么牛。
其实宋丹丹“摆谱”不是第一天了。
当初请她上春晚演小品,一听说要扮丑,她是不答应的。
因为在宋丹丹的自我定位,从来不是女谐星。
而是文艺气质型美女。
是艺术家。
宋丹丹说这个话,绝对有底气。
其实她还有被国民笑星掩盖的另一个身份——
天才话剧演员,北京人艺的台柱子。
2020年,在宋丹丹60岁生日这天,人艺特别举办了一场丹丹演技分享会,评价她是人艺群星中最耀眼的那一颗。
今天,老戏骨这个词越来越泛化,好像上了年纪就可以叫“老戏骨”,就是证明演技的铁券丹书。
而宋丹丹,是老戏骨中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濮存昕给学生讲课,说到演技的开悟,自己属于悟得比较慢的。
反之呢?
宋丹丹。
冯远征,不管是“安嘉和”还是“建国”演技都让人过目不忘。
但宋丹丹在讲台词课时,公然就拿冯远征台词开涮,他本人还得在台下照单全收。
△ 吐槽冯远征台词节奏“多没劲啊”
你说她怎么敢啊?
对不起,她真可以。
在老一辈人艺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就说,81年的学员培训班里,宋丹丹和梁冠华是最有灵气和天赋的两个。
宋丹丹当初怎么考上人艺也曾有一段趣闻轶事。
当时她压根不懂表演,也没啥舞蹈才艺,只是为了高考落榜后能有个出路才临时决定报考人艺。
第三试时,她接到的小品题目是:妈妈病危,给爸爸打电话。
按常理,这大概是段需要情感爆发力的哭戏。
宋丹丹确实也在拨通电话那刻着急地哭了,叫爸爸赶紧来医院。
但让人完全料不到的是她结尾的临场发挥。
快挂电话时,她又突然补了一嘴:"爸,你快……快来吧,来的时候给我带……带两瓶酸奶!"
话音一落,全场扑哧一声,她把老师们都给逗笑了。
或许是头脑一热的加词,但恰是这样一句有些“放肆”的童言让这场常规的悲剧戏更显出一点生动。
后来在人艺她作为天才演员的故事一直流传,演戏总能比别人快一大截便吃透人物。
1985年《寻找回来的世界》,宋丹丹的荧幕首秀。
饰演撒泼任性,品行作风不端正的不良少女宋晓丽,一个典型的符号化女性角色。
她看完剧本,认为这个人物不成立啊,无法理解她的“坏”究竟从何而来。
我为什么就是这么一个作风不正(的女孩)
我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我爸我妈哪去了
我为什么被送到工读学校
为了盘活人物,她提出要加戏。
其中一场是她自己写了首歌,用几句词便唱出了坏女孩不羁的假面下内心的伤痕:
我的心是一条小河
一条无声的小河
妈妈你看见吗
我天天在你身旁流过
而后因为这个角色的出彩演绎,宋丹丹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大奖,“飞天奖”最佳女配角。
所以宋丹丹年轻时傲气冲天,采访里会直言自己梦想奥斯卡,想做中国最好的女演员。
△ 《玫瑰之约》
如果不是后来“小品女王”成为观众对她的最大印象,大胆地说,她完全潜力成为中国的梅丽尔·斯特里普。
戏路极广,除去为人熟知的喜剧表演,很多人不知道她最早其实是演悲剧出名的。
在老舍经典改编的电影《月牙儿》里,她饰演从女学生被迫沦为妓女的悲剧人物。
她一个抬眼,对天边月牙的凝视,让人仿佛能跟着她望穿这个人物——短暂的人生里绵长的痛苦。
话剧《万家灯火》里,她饰演一个守寡四十年,独自拉扯孩子们的何老太太。
一段两分半钟的独白,她不仅能道尽一个孤寡老太受尽欺压的苦闷、愤怒,还又露出几分她培养大孩子们的傲气。
手拍胸脯,只是止不住颤抖,暴露出饱经磨难后躯体的脆弱。她喊完话又立马用力咬唇闭嘴,无论如何心气依旧刚硬。
但这些话剧的受众范围极其有限。
甚至熟知她小品和情景喜剧的观众,都未必了解宋丹丹还有这一面。
也无怪乎今天更年轻的网友要为“宋丹丹到底有什么作品”。
一个什么都能演的全能演员,为何会被遗忘?
03
被遗忘的家庭妇女
一个过去影视剧里最普通、常见的形象,今天消失殆尽了。
从小品到情景喜剧,宋丹丹几乎都有着同样的标签——
家庭妇女。
普通人家,大大咧咧,甚至有点俗。
感觉随时准备好盘腿上炕,有拉不完的家常。
不仅表现在气质和习惯,也包括内在的价值观。
最近播出的电视剧《熟年》,宋丹丹再次带来一个接地气的角色。弟弟和弟媳闹离婚,她以一个大嫂的身份,出来为这家说了“公道话”——
有的时候你那气质我看着也烦
回头你要找一二十八的再生俩
人家就只能找五六十岁的人了可
她不好找了
所以你这事
你不能光想着你自个儿的理啊
如果要吹毛求疵地说,女的离婚只能去找老男人,这是不是“厌女”了,是不是年龄歧视了。
但,这不也就是大多数人观察到的社会现实么。
她不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当先锋的意见领袖。
只说活在家长里短中的普通人,真正用得着的“大实话”。
这样的做派,和现实中宋丹丹有很高的重合度。
对杨紫,她一度建议——
我说我觉得杨紫就别当演员了
因为我觉得杨紫也不够漂亮
于是,被有的网友指为“妈味”“外貌pua”。
在奇葩说上,别人的观点都很奇葩亮眼,她呢,不和你谈什么主义,只说最贴近生活的经验之谈。
“咱们在这里谈这个话题的都是不缺钱的,但很多独立女性也是普通打工人,他们可能需要这笔钱。”
没有说该不该讨彩礼
那人家要给你只是考虑你要与不要
其实这是最直接的
需要就要
这种家庭妇女式的见解,不代表绝对的正确,有着个人的局限性。
但却是贴近地面,拒绝拔高的真心话。
是你身边并不完美的家人、亲戚会说出来的话。
宋丹丹代表的那一类家庭妇女——
市井、热心、幽默、明事理、善交际。
她代表着大众,是“我们”的一份子。
在今天的国产影视剧里已经越来越不吃香。
并不代表没有家庭妇女了。
只是今天的创作着已经学不会对家庭妇女的平视。
要么是职场女强人。
严格来说,国产剧里没有真正的职场,这些职场女强人仍然是家庭妇女。
你看不到她们的职场专业性。
她们围绕的核心,仍然是出轨、离婚、抓小三。
要么是恶毒中年妇女。
不是坏婆婆。
就是原生家庭的吸血母亲。
这代表着家庭妇女的两种异化方向——
要么是向上飞升,超越现实的家庭,到架空的职场里做一个有钱、漂亮的人生模板。
要么是向下堕落,成为对亲子关系和亲戚关系所有负面的集合体。
无论向上还是向下。
都代表着对家庭生活的鄙夷和逃离。
唯独不愿意,继续让故事停留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去分享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因为普通,今天几乎代表着令人沮丧的失败。
我们曾经以为的《家有儿女》中的普通家庭,长大后才发现那是一种高攀不起的生活:
北京有房,生活不愁,随时出差旅游,两千年初就吃上哈根达斯……
原来,今天的普通,和当年的普通已经分道扬镳。
也就很难相信,一个家庭妇依然是可以在家庭里幸福自得,在社会上具有主体性的主人翁。
宋丹丹是谁?
其实。
同样让人看不清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是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APP查看176条评论
评论176条
百战白菜
2023-06-09 09:55
来自广东省
你是我的眼_观风
2023-06-09 08:50
来自湖北省
我们曾经以为的《家有儿女》中的普通家庭,长大后才发现那是一种高攀不起的生活
电视里面展现的生活,现在也妥妥的是中上阶层。当年的北京文化圈,或者是大院文化圈,实质就是国内上层社会的一部分。看着服装和装饰风格亲民(土),那是因为当年贫富差距不大,大家享受类似的物品供应。现在很多人说现在文化圈看着不接地气,我倒是觉得,这就是现代影视文化圈中人们(掌握话语权那部分)理解的“普通人”生活。
西风
2023-06-09 15:05
来自吉林省
你是我的眼_观风
2023-06-09 08:50
来自湖北省
我们曾经以为的《家有儿女》中的普通家庭,长大后才发现那是一种高攀不起的生活
虽然你说得没错,但我也说一个开心点儿的吧:我小时候看台北、日本的都市剧,曾经以为这辈子都过不上那样的生活……八几年我小的时候,我家看的是我爸单位(镇供销社)坏掉不要拿回去修好的12寸东芝彩色电视机,简直是超越99%人家的宝贝,94年,花一两千块钱安了镇上第一批座机电话……那时候车马慢,直到后来体验到飞速发展的头晕目眩……
其实,很多事情千百年来变了又没完全变,只不过现在我们的见识打开了,明白了很多以前不能察觉或总结的疼痛,但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我个人还是希望我们还是那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民族,希望我们的人民都勇于抗争,永不放弃。
Merlin
2023-06-10 01:46
来自广东省
你是我的眼_观风
2023-06-09 08:50
来自湖北省
我们曾经以为的《家有儿女》中的普通家庭,长大后才发现那是一种高攀不起的生活
这一句恰恰是作者夹带的私货——北京有房,生活不愁,随时出差旅游,两千年初就吃上哈根达斯。
-
“北京有房”很稀奇么?北京人口2000万+,四环(包进了清华北大)人口800万左右,要么是富翁,要么是租房?。。。换到广州,北京路天河城海珠广场等等等,周围都是居民楼,90%以上都是无房贷的自有房,听说过“原住民”么?2004年的电视剧,剧中人就是2004年才买的房子?
-
哈根达斯的梗也是反复被提起——夏东海的前妻来看望小雪和小雨,出手阔绰地送了孩子许多时兴的高档礼物,其中包括了大卫科波菲尔魔术表演门票、高级球鞋、名牌手机和哈根达斯冰淇淋蛋糕。。。。夏东海说得是“太奢”,门票会“让自己立马感觉是穷人”,家里冰箱里放的是冰棍,所以才有刘星“有了哈根达斯还吃什么破冰棍”的台词。简单说,至少在剧本中,哈根达斯不是夏东海家的日常消费品。
-
另外,《家有儿女》是电视剧植入广告的“先驱”之一,比如“蒙牛未来星”等等等。但当时的电视剧还有一点羞耻心,并没有太刻意展示,观众也不像前两年拿放大镜找广告——“有心人”统计过,刘星在剧中穿过有12双鞋子,这些鞋子价格加起来超过1万。但是看过的观众都可以回忆一下,有谁真的注意过刘星的鞋?
-
补充一下,夏东海的前妻口头禅就是“我的宝马”,不停在前夫面前炫富,一心一意要把孩子带走到美国。在剧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喜剧中)反面角色,但很多拿《家有儿女》说事的公众号故意混淆了这一点,把“前妻炫富”的情节当成“主角的日常”。另外,刘星的老爹也阔了一把,立马也是各种炫富。。。为什么要混淆这些情节的“前因后果”?我不知道。
-
——《家有儿女》的背景显然是北京的老居民,各种亲朋好友必然多,有钱的有权的也不少。但是,谁在自己老家(县城以上)不是这样呢?夏东海的家庭确实不能算穷人,但作为一个城市普通平民的我,在总共看过的十几集来说,还真没有什么“高攀不起”的感觉。。。当然,要让我现在去买北京四环的房子,除非是拿广州的房子换,否则肯定是买不起的,不然呢?所以呢?有几个美国人可以随便在纽约买套房?
这锅猪手不太冷
2023-06-09 12:59
来自北京市
宋丹丹的表演是很精到的。
《寻找回来的世界》中的宋晓丽,看了让人感觉既可恨又可怜,但不会喜爱上这个角色,这就是精到的分寸感。如果让其他演员来,可能会挖掘角色里让人爱的成分,甚至为角色的“坏”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但这就是抢戏了。把握好分寸感,演得超过剧本限定的预期又不抢主角的戏,这很难,而这部剧上映时,宋丹丹才25岁。现在有几个25岁的演员能做到这一点?
还有话剧,建议大家有机会一定看看宋丹丹老师的话剧,和濮存昕、何冰、冯远征、杨立新、徐帆、梁冠华这些人艺名角一样,值得花时间观看和品味。宋丹丹老师的话剧表演,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是动作永远准确如一。大家可以试试,在看宋丹丹老师的话剧前先找来这个话剧的视频版本,然后再看现场,就发现其中的动作犹如电脑复制粘贴一般准确到位。那是一种被击中记忆的感觉,视频里的动作又原封不动地重现,而视频可能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版本。这样的功力,谁有?
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演员能做到动作准确如一,就容易落于表面,做不到由内而外的感受角色表现角色;但是宋丹丹仍然能做到,这是最绝的地方。
不是说宋丹丹的表演最好,在表演这方面没有排名。但宋丹丹的表演绝对是顶级的,每部戏都能融入且突出,就是强。
椰子水
2023-06-09 18:53
来自海南省
当年普通职工住大杂院或者职工宿舍,临时工只能住茅草房或者搭个窝棚
省局的局长有个别墅,或者说圈起来的小院,也就两间屋,一间住宿、一间办公
干休所里有两层小楼,就跟狂飙里黄老的差不多,都是功勋老革命才住里面
然而局长家和老干家我都认识。局长家门口种了几丛茉莉花,里面种了两棵杨桃,一棵甜一棵不甜。姨婆想尽办法把不甜改成甜的,不惜把沤的肥全埋院子那棵不甜的树底下
老干家奶奶当年认了我妈当干女儿,让多吃了口饭没有饿死。他家院里两棵莲雾树,后院修了个鱼池,边上一棵番石榴树,我去那就只顾着惦记里面的鱼
当年差不多就是这样,人和人之间差距很大,但是也差距不大
你是我的眼_观风
2023-06-09 08:50
来自湖北省
我们曾经以为的《家有儿女》中的普通家庭,长大后才发现那是一种高攀不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