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中亚和中俄班列各有各的目的与作用,别动不动就放在一个锅里煮

【本文来自《拒绝唱衰,理解中欧班列的战略意义》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1、中欧班列不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也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部,而是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正如一个特定的中国人不是中国人民,而只是中国人民的组成部分,多了或少了某个特定的人,中国人民还是中国人民。把这个比喻无限扩展到每一个特定个体从而否定整体,那就是抬杠了。

2、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和中俄班列从来就不是一回事,作用和目的均不相同,只是在运输线路上有局部或大部的重合。因此,不存在中欧班列变成中俄班列的问题,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中欧班列与中俄班列各自的发送列数出现了变化。从宏观上将其称之为一体也许是宣传上与组织上的便利,在具体执行和操作层面将三者混为一谈是不科学也是不严肃的。

3、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和中俄班列的共同点是沿途不装不卸,直达目的地,只在轨距不同的口岸进行换装,沿线国家不存在直接受益的问题,但存在间接受益,例如班列目的地国家对于自身国内地区(俄罗斯)和周边国家地区(中亚、欧洲)的二次转运。这既有技术原因,也有商务原因,还有政治原因,非常难缠。若是开展沿线上下货的正常运输,那就不是班列运输,复杂程度与困难程度上升N倍。国际铁路运输需经过主权国家领土运行,这和国际海运大部分在国际公海航行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是麻烦的根源。

4、铁路国际联运的价格与海运相比要高是没有疑问的,这是两种运输方式各自的技术经济特性决定的,且不提国家间铁路运输管理的权属和法律问题。对于两者的优劣势比较,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析,得失有不同的算法。仅从价格角度是无法正确理解中欧班列运行问题的,这其中补贴问题不能回避,当然也不便多谈。

5、作为同时存在的针对相同目的地或基本方向的两种运输方式,价格出现联动是非常正常的,价格波动自然也是正常现象,这是市场需求、市场条件以及商贸与运输能力供给等等等等众多各方面因素综合联动的结果。运价变动是正常,运价恒定才是不正常。所以,以价格波动质疑中欧、中亚、中俄班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属于外行看热闹不嫌事大。

6、中欧间国际铁路在运输能力上的限制,是无法为中欧国际海运托底的,这个无须讳言。查一下中国对外贸易中铁路发送量和港口吞吐量便可清楚。真要是海上封锁的极端情况出现,你还能对中欧贸易有什么指望吗?以欧洲这帮孙子的出息,欧洲海军一定是美海军的帮凶而不是劝架的,绝大部分欧洲国家也一定会自觉自愿或非自觉自愿的切断或降低中欧贸易往来,欧洲现在一天到晚嚷嚷的去风险是啥意思?

最后说一句,对于中欧班列既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要无限倚重,他就是个补充和特需服务。中欧、中亚和中俄班列各有各的目的与作用,别动不动就放在一个锅里煮。

发表于北京市
2023-05-24
国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驻哥伦比亚大使:中国来这是为了合作,无意取代谁

谈及特朗普,“很失望,我们成替罪羊了”

“从零开始发展行不通,我们必须拥抱中国”

“简直势不可挡!”美议员又操心起中国了

被当面说“胆怯”,特朗普大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