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之一:有何历史情结?
原文<深度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发表于2022年03月05日,由于篇幅较长,分六次转载
前言:2月24日凌晨,普京授权俄军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局势急转直下,俄乌战争爆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们不禁会问:同源同种的两个国家,为什么最终走到兵戎相见?实际上,俄乌战争是历史情结、民族宗教、地缘政治、大国博弈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朋友们动员,本人查阅大量资料并深入研究,试图解读俄乌战争的前因后果。能力所限,一家之言,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俄乌两国,有着千年历史情结?
1、共同的民族和国家源头
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的渊源极深。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前,在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上,两国同属一个国家。我们熟悉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保尔柯察金、1964-1982年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勃列日涅夫等等,都是乌克兰人。要了解正在发生的俄乌战争,就不能不了解两国关系的演变历史。
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都源于古代的东斯拉夫人。大约公元9世纪,居住在今乌克兰境内第聂伯河沿岸的东斯拉夫人逐渐形成部族。根据俄罗斯最早的史书《往年纪事》的记载:早先,东斯拉夫地区接受罗斯人(又称诺曼人、维京人、瓦良格人等,属于古代日耳曼人的分支)治理,向其交纳税赋,后将其驱逐。但此后,这些东斯拉夫部落之间攻伐不断。于是各部族共同商议后,又去找罗斯人:“我们那里土地辽阔富庶,可就是没有秩序,你们来治理和统管我们吧。”
公元862年,罗斯人酋长留里克三兄弟带领氏族,从日德兰半岛(今天丹麦一带)来到第聂伯河沿岸,在诺夫哥罗德(今俄罗斯境内)建立了罗斯公国,也称留里克王朝。这是第一个以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国家,其统治者是外族的罗斯人。之后,罗斯公国开始对外扩张,于882年占领第聂伯河中游的基辅城,并把首都迁到基辅,开始了基辅罗斯公国时期。
罗斯公国及基辅罗斯公国,就是今天俄罗斯、乌克兰两国的源头。
至公元10世纪末,基辅罗斯公国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东欧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后逐渐衰退,在11世纪中叶分封出18个小公国,陷于封建混战格局。
2、莫斯科公国崛起
笔者一直有个疑问:俄罗斯这个名称,无论是俄语Россия、英语Russia,还是元明时期所称的罗斯或罗刹,都没有一个“俄”的读音。不知为何称之俄罗斯?据说是蒙古人因为发音习惯,在词首加了个类似“俄”的发音,变成斡罗斯或鄂罗斯。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沿用蒙古习惯,统一称为俄罗斯并沿用至今。
大概在12~14世纪,第聂伯河沿岸的东斯拉夫人逐渐分裂成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3个支系。乌克兰人又被称为小罗斯人。这并不是歧视性称呼,而是在14世纪初,基辅罗斯的东正教分为两个教区,基辅以西、以北各为一个教区,其中西部教区较小,称为小罗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人就叫小罗斯人,原意为居住在小罗斯教区的人。
1235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蒙古大军第二次西征,远至今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地区,并于1240年攻占基辅。1242年前后,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范围包括广大被征服地区,基辅罗斯的众多公国成为其附庸。
1283年,由基辅罗斯公国分封的莫斯科公国建立。从14世纪初开始,莫斯科公国接受钦察汗国的册封,取得代征这一地区贡纳的特权。借助于此项特权,莫斯科公国陆续兼并了四周的王公领地,逐渐成为整个罗斯地区最强大的公国。
此一时期,钦察汗国逐渐衰落,莫斯科公国在1478年停止缴纳贡赋。1480年,钦察汗国出动军队讨伐莫斯科公国,结果在顿河平原战败,莫斯科公国从此获得独立,同时也结束了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长达240年的统治。
3、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
莫斯科公国独立后,经过100多年的四处征战,到16世纪30年代,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基本形成,其东部边界拓展到欧亚分界的乌拉尔山脉。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成为整个俄罗斯地区的最高君主,国号改为俄罗斯沙皇国,即沙皇俄国,1721年改称为俄罗斯帝国。
“乌克兰”一词最早出现是12世纪后期,意为“边陲之地”,主要是指今天的西乌克兰地区。基辅罗斯公国衰弱后,乌克兰地区相继处于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王国的统治之下,时间长达300多年。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发动反抗波兰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失败后,赫梅利尼茨基请求沙俄出兵帮助,把波兰人赶出了东乌克兰地区。
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与俄罗斯沙皇签订《佩列亚斯拉夫和约》,东乌克兰与俄罗斯正式合并,从此成为沙皇俄国的一部分。1667年,俄罗斯和波兰签订《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乌克兰地区以第聂伯河为界,以西属于波兰,以东和基辅归俄罗斯所有。
俄乌合并后,曾经历过短暂的自治时期。由于战乱和内斗,自治地位在几十年后就不复存在,并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65年正式废除,设置行省治理。
当年东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是为了共同对付来自西边敌人。没想到368年之后,类似的情况又一次重演。
此后,沙皇俄国四处扩张。到18世纪末,除最西部的加利西亚以外,乌克兰其余地区均纳入沙俄版图。
4、乌克兰从苏联解体中独立
十月革命后,乌克兰地区在1917年底成立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仍是苏俄的一部分。在1918-1920年外国武装干涉苏俄时期,西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西部被波兰占领。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签订《里加条约》,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划归波兰。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1936年拆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和乌克兰(此时只拥有东部地区)签订联盟条约,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乌克兰成为苏联最初4个加盟共和国之一。需要强调的是:1922年的联盟条约,赋予各加盟共和国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应当说,加盟体制为大俄罗斯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后来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独立,是列宁种下的种子。
1939年9月1日,德国从西部闪击波兰。苏联随即于17日从东部出兵波兰,夺回了西乌克兰及白俄罗斯西部地区。今天乌克兰的疆域大体形成。
1991年12月8日,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这3个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明斯克签署协议,“三家分晋”,宣布苏联不再存在,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乌克兰实现独立,也标志着俄乌两国合并337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通过以上梳理可知:乌克兰在1991年独立之前,只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无论是领土还是历史,其国家历史至今刚满30年,两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情结。从俄罗斯的角度,其国家历史还源自以基辅为首都的罗斯公国。不可否认,自苏联解体后,从普京到普通民众,大都怀有很深的大俄罗斯情结,对历史源头的乌克兰更是如此。当然,有情结不等于一定要动武,还有乌克兰自身及外部原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