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评《大盛魁》(4)—10年没上星豆瓣8.8分,为啥要编个财神爷送银子的神话?

刚才去看了眼豆瓣,这部从未上星,仅在内蒙和长春地面台播出的《大盛魁》居然涨到了8.8分。

500

话说王相卿、史大学和张杰三兄弟创业前期,有一年遇到草原上的大灾,把生意给做塌了。大年三十,他们三人身无分文,跻身在财神庙,用香炉里进香的小米煮粥充饥。半夜里来了个拉骆驼的蒙古老汉,他们把小米粥匀给老汉一碗。第二天起身,老汉不见了,他留下的托子里,满满装着三千两银子…

这段剧情不是我们编的,而是大盛魁口口相传三百年,流传下来的一段“神话”。

真的有财神爷给他们送银子吗?

肯定没有啊!

就连王相卿自己心里都明白,那银子是师父给的。

500500

所以这段神话,百分百是王相卿他们三人编的。

其实当时的晋商大户,几乎每家都编了一段关于自家的神话。

问题在于,王相卿他们干嘛要把自家的神话,编成财神爷送银子呢?

这就要从大盛魁创立初期说起了。

在大盛魁做后草地牧民生意第一次获得成功时,有这么一段戏:

【归化 大盛魁归化分号小院 正屋 夜 内

一只算盘噼里啪啦地打着,镜头拉开,只见史大学一只手翻着账本,一只手飞快地打着算盘。王相卿和张杰坐在他对面,李金来、赵大有、韩六十三等一帮伙计围着,眼巴巴地看着史大学。

终于,史大学喘了一口气,停了下来。

王相卿、李金来、赵大有几张嘴巴同时:多少?

史大学点上烟:六千九百六十两。

众人一怔。

张杰:啥?……大哥,你再算算,这个数不对吧?

史大学不屑地把算盘往张杰跟前一推。

史大学:不信你自己算。

张杰(把算盘又推回去):还“一掌筋”呢,扒拉了八遍才不到七千两?我拿屁股想都知道今年的利下不去一万两。

李金来:对啊,怎么着也得有一万两啊。

王相卿:大哥,我估摸着也得有一万多啊,要不你再算算?

史大学:嘿,瞧你们这一个个精的,都能当大先生啦。好,实话跟你们说吧,刨去费用和进货成本,今年的利是一万一千七百两。

众人一片欢呼。

张杰:我就说嘛……

史大学:慢着,你们可别忘了,咱们这是赊帐,至少还有上万只羊没回来呢。日后赶回归化的路上,你们谁敢说不死、不丢、不落膘?

无人吱声。

史大学(把算盘珠子拨回来两个):先扣二千两,这叫“存货折价”。

李金来刚要张嘴,史大学一伸手。

史大学:听我说完!历年积欠的赊帐欠款,大数是五千两,你们谁敢说一定都能收回来?

沉默依然。

史大学(又拨回两个算盘珠子):再扣一千五百两,这叫“外该折价”。

张杰:你他妈的就这么个“一掌筋”啊?二哥,这帐不能让他这么算!

史大学:你说咋算?

张杰:有多少算多少,不能提折扣!

史大学:成,我不扣。不过咱们话可说在前面,我把盈利满满当当都给你记在帐上。不过,要是往回赶羊路上死了、少了、掉了膘了、羊市再落了价了,赊欠的银子收不回来,分红的时候缺多少银子,可都跟你二掌柜要!

张杰(涨红了脸):去你妈的!凭什么跟我要?

史大学:不是你不准扣的吗?不找你要找谁要?(指着众股东)还有谁不让我扣的,都说话。到时候分红的银子不够数了,就拿你们的红利抵这个缺!

这下谁都不说话了,李金来咽了口唾沫。

史大学:哼,我还没跟你们说完呢。还有折损,咱们住的房子,用的仓库、帐篷、驼屉、扁担、箩筐,杂七杂八的,过两年还得修补换新吧?咱们运货的骆驼马匹,它会生老病死吧,病了死了还得去买吧?都得从当年的利润里先预留出来,对不对?这叫“铺底折价”。咳,说了你们也不明白,总之必须再扣出来一千两百三十两银子。剩下的就只有六千九百六十两了。

所有的人都叹了口气。

李金来:好吧,这也将就了。大掌柜,咱们就按这个分?

史大学:将就个屁!实话告诉你,这也就是帐上的利,现银可没那么多。买了明年的货,发了今年的工钱,可就没剩下多少了。

李今来急了:那,那银子都到哪儿去了?

史大学:你没耳朵啊?刚才不是跟你说了吗?还有上万头羊没回来,赊帐的欠银五千两!你说银子都上哪儿去了?

众财东们都嚷嚷起来:那今年不分红啦?

王相卿笑道:都别吵了。三年一分红,这才第二年啊,明年才是分红的时候,怎么都忘了?

财东们这才反应过来,又都叹息一声。

王相卿伸着大拇指:大哥,你那几个“折价”,好!

史大学得意地:咋好?

王相卿:我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不能分光吃光,得留下后劲!

史大学笑了:不是说我圪促吗?想干长久,就得圪促!实话跟你说吧,这还不够呢。等着吧,明年分红还得扣厚成。

王相卿:厚成?甚是厚成?

史大学要下炕穿鞋:先歇着吧。往后再跟你说。】

上面这段戏里,史大学说的“存货折价”、“外该折价”和“铺底折价”分别就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里的“库存减值准备”、“应收帐款损失计提”和“固定资产折旧”。当时统称“护本”,就是保护本金的意思。

那么,甚是“厚成”?“厚成”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里的“任意盈余公积金”。也就是企业在分红前,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从税后利润中扣取一定比例,列入盈余公积金中。后来大盛魁规定,分红前扣取税后利润的30—60%作为厚成,待本人退出商号时一次性领取。

写这一段,并不是想说史大学多么先知先觉。而是说,在取得初步成功时,史大学就看到了潜在的风险,王相卿就看到了将来的发展,这些都必须通过建立相应的财务制度来保障。

今天,这些制度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是必须执行的。可在当时,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财东们今天可以同意,明天出于眼前利益也就可以推翻。

在经历了大盛魁的失败后,流落在财神庙的王相卿他们痛定思痛,肯定会想到如何将这些为保证商号能够持续发展而必须的制度给“法定”下来。

可在当时,朝廷不可能为这些立法啊?怎么办?

自古以来“君权神授”,所以他们想到的办法必定是借助神仙。眼前现成的就有个财神爷,就说银子是财神爷送的,不就行啦?在财神爷面前立下的各种号规,在当时就相当于“法定”的规则。

500500

谁敢杵逆财神爷?你说是不是?

大盛魁的“财神股”,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法定公积金”。

我们现在的法定公积金,规定公司必须提取当年净利润的10%(大盛魁定的“财神股”是提取25%)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

大盛魁的法定公积金提取25%,任意公积金提取30%—60%,再加上“护本”的各种折扣,形成了完善的财务制度,保障了大盛魁在完全不融资、除了财神爷没有任何财东的情况下,持续发展了近三百年。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

这套全员顶身股,没有财东的制度,也给大盛魁埋下一个大雷,往后的三百年不时地就会爆一家伙。

对此,孙文举有句话说的很透彻。

孙文举是怎么说的?我们卖个关子,以后再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