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为“九二共识”看板签名,郭台铭传达的讯息

500

最近一段时间,谁代表国民党出战变得扑朔迷离,本来新北市长侯友宜已经被呼之欲出,郭台铭在2月抛出“等国民党一套办法”,犹如一颗石头丢进大海,但随着侯迟迟不表态导致民调下滑,加上郭台铭动作频频,甚至为四年前负气出走鞠躬道歉,局面突然峰回路转。为寻求支持,郭不仅各地开讲,还和蓝营“立委”餐叙,国民党虽定调采用征召,但郭侯对决的态势已经形成。

日前郭台铭到高雄拜会市议员黄柏霖与基层里长,4月23日,再到台南拜会“立委”陈以信与市议员,并到黄昏市场扫街,民众要合照签名,郭台铭都来者不拒。唯独有支持者请他在写有“九二共识”的宣传牌上签字,郭台铭没回应,支持者不死心,期间找到机会再问,郭台铭表示,我先等一下好不好,媒体在等。

这看似是个不经意的动作,传达的讯息却耐人寻味。郭台铭开讲强调,“和平、清廉、繁榮”,称只有他能给台湾带来和平,可是面对“九二共识”,又刻意回避。

这不禁让人想起四年前,他豪情万丈地参与国民党党内初选,提出没有各表就没有共识,“一个中华民族底下,一个'中华/民国',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我坚持的理念。”

相关主张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更大的争议在于,一直宣称“各表不会表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蓝营天王们,竟毫无意见,甚至郭董还被一大批支持者称为最强外挂,即便之后他初选落败负气出走,原因也不是因为两岸路线,而是国民党大佬们登报呼唤团结激怒郭董,让他一度想脱党参选。

汲取四年前的教训,这一次郭台铭的初选阶段并未急于表态两岸路线,或是为避免掀起政治纷扰,但他对“九二共识”不置可否的态度和党主席朱立伦在回答“九二共识”是否为候选人的必备条件时的躲闪,更加让人对蓝营的两岸主张感到迷惑。

3月底,马英九访陆当天,传出国民党研拟“九二共识就是中华/民国”的相关论述,而最近新北市长侯友宜又称,对于“九二共识”的立场,是尊重其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精神。

这个在国民党执政八年,两岸之间达成的共同的政治基础,在蓝营内部莫衷一是,有人表成“一族/两国”、有人说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有人妄称“共谋国家统一是堆叠意涵”、还有人说“各表不会表成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但对于民进党大搞分裂,只剩下道德劝说,岛内却没有法律的重锤。这些各执一词的说法,归根结底有一点是共通的,就是自始至终也不愿面对两岸统一。

事实上,“九二共识”从来都不是深不可测的理论,如果爬梳那段历史,还原1992年两岸双方的函电往来,可以清晰看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就是“九二共识”的应有之义。

并非它在三十年后变成国民党的包袱,而是岛内部分人放弃了统一目标,扭曲了“台湾人就是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才将当年无关共识内容的表述方式妄图变成表述目的。在当前以“绿”为尚的舆论环境中,蓝营的政治人物为争取短期的政治利益,也就无人敢真正面对问题的核心与本质。

所以,初选阶段的郭台铭才不愿意在“九二共识”的看板上签字,所以,国民党内才有对两岸论述五花八门的说法。

4月7日,访陆归来的马英九在桃园机场曾表示,“九二共识”(岛内)又活过来了。但对大陆而言,“九二共识”一直都在,坚持一个中国,共谋国家统一的目标始终未变,变得是台湾地区对于何为“爱国”,已经是非成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