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科幻小说很难有经典?

【本文来自《科幻小说为何无法进入传统主流文学视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多”和“好”是不能划等号的。

不然的话,最好的饮料是可乐,最好的饮食是泡面。

最好的中国学历是肯定不是大学以上,这些人无论怎么算,肯定不占大头。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里,借助永泽这个人物说:“原则上只读那些死后满三十年以上的文学家的作品。”这其实是个很好的标准,可以让你少浪费很多时间。

一个作家死了三十年以上还有读者,那基本上就可以读一读了。

所谓文学,无非是就对社会生活一种艺术化的文字呈现,这种艺术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当然艺术不艺术的,每个人看法不一样。

但总归还是有一些客观标准的,就个人而言,是阅历。就集体而言,是时间。

我中学的时候喜欢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觉得字字珠玑,长大了再看就觉得假,做作。

一个高中女生会觉得《悲伤逆流成河》文学价值超过《红楼梦》,大了还这么想的就不多了。

还有就是成长的价值。

读《三体》最好是初中,初中生因为什么都不懂,才会觉得震撼。

我看有一个人大学学了物理,再去读刘慈欣的小说,几乎读不下去了。

还有就是时间的沉淀。

《红楼梦》成书已经200多年,这200年间,肯定有不少轰动一时的流行作品,在某个时刻的名望可以比肩,乃至超过他,但时至今日,你能记得几部作品呢?

科幻小说追求新奇,但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一旦遥远的幻想变成了身边的日常。

科幻小说就吹爆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科幻小说很难有经典,因为科幻小说里很难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

你去读互联网之前的科幻小说会很奇怪,为什么互联网这么重要的事实几乎被所有的科幻小说忽略了?

一个没有互联网的未来,一个没有人工智能的未来。

你读的下去?

以后还会出什么,你知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