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新海诚的《铃芽之旅》,是谁的错?

500

星彡P丨文

《铃芽之旅》在国内上映后,仅仅3天就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次观影,票房突破了3.4亿元人民币,目前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惊讶于中国粉丝的热情,27号新海诚在自己推特上由衷表示感谢,并用中文在宣传海报写了一句“谢谢你中国!”

500

仔细看海报的话,你会发现男女主身后的背景被杂草、浪潮、星轨以及停在屋顶上的渔船所填满,是非常富有新海诚特色的细腻场景。

然而这般非现实的场景却来自十多年一场影响深远的地震——311东日本大震灾,那次地震所引发的海啸导致了福岛核电站事故,一并被揭开日本政府的腐败无能所引发的人祸,影响至今。

500

当时岩手县大槌町赤浜的一艘观光游艇被22米高的海啸冲上二层民宿屋顶,事后却完好无损,成为了天灾来过人间的地标证明。

所以打从一开始,新海诚的《铃芽之旅》便直白地宣告,这是一部直面日本311地震的电影。

这周日趁着有空,我也去电影院支持了一下诚哥,就随便聊聊电影吧(剧透提示:文章不可避免带剧透,建议还是先看过小说或者电影比较好)。

01

微妙的评价

《铃芽之旅》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铃芽”的少女,遇见了四处旅行的青年“草太”,仿佛被命运引导一般,他们一边关上引发灾祸的“门”,一边在日本全国旅行的故事。

500

500

作为一部公路片,剧情脉络非常清晰。甚至在我看来就跟《魔卡少女樱》差不多——把电影里“闭门师”代入像什么“光能使者”“神龙斗士”之类冒险故事也行,还更方便理解一些。

少年少女无意间解开了某样东西(要石)的封印,为了收拾烂摊子,带着会说话的非人伙伴(三条腿的椅子)四处奔波,旅途中收获友情,并最终解开心结——几乎都是类似的套路。

500

(帅锅男主80%都是以凳子形态出现)

所有内容压缩在《铃芽之旅》2小时的电影体验里,看完我相信没有人会吐槽看不懂的,网上的批评也几乎集中在“爱情线铺垫不够”,以及“中期推进节奏太快”上面。

大家对《铃芽之旅》的评价相当微妙。说好吧,也没有期待中那么好,很多人觉得还不如《你的名字。》;说差吧,也算是合格的商业动画,美术音乐拉满了,肯定是值回票价的。

500

(猫眼的数据,观影的基本都是在校学生)

实际上,电影最初在日本上映时候,看过片子的国人观众意见就已经非常两极分化,觉得剧情发展突兀得有些“莫名其妙”,直接看麻了。不过我觉得对于部分观众来说,在新海诚电影面前“感到莫名其妙”反倒是一种幸运。

而且这种“莫名其妙”也是有迹可循的……

02

电影届的村上春树

新海诚本人是个十足的文青,多愁善感的宅男,而且还是村上春树的铁杆书迷,他的电影里多有致敬之处——这在日本那边不是什么秘密。

比如《云之彼端 约定的地方》neta了村上的小说《在约定的场所》,《天气之子》里的“100%晴天女子”neta了短篇《遇见百分百的女孩》。

500

作为一个高产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经常用着轻快的童话笔调,写着骇人听闻的短篇,初看莫名其妙。

比如这次《铃芽之旅》里的一个核心设定——引发地震灾害的大蚯蚓(蚓厄),它会从门里喷涌而出,吸收地气不断膨大自己,待到支撑不住时跌落下来,从而引发地震。

铃芽带着变成椅子的草太,到处阻止蚯蚓引发地震的桥段,明显参考了《神的孩子全跳舞》里的短篇之一《青蛙君救东京》。

500

500

小说的主人公“片桐”是个普通上班族,下班回家见到一只高两米的青蛙君在等他,并被告知三天后东京将发生大地震,地震的原因就在于地底下一只大蚯蚓。

它长年累月吸纳种种仇恨而变得无比巨大,“一皱肚皮就地震”,神户大地震吵醒了大蚯蚓,马上就要在东京搞事。青蛙君请求片桐跟着一起钻到地下击败蚯蚓,助它一臂之力。

然后镜头一转,不省人事的片桐在病房醒来,原来他们已经阻止了地震,但片桐也失去了战斗的记忆,事后听着青蛙君将冒险经历娓娓道来……

500

全书一共有6篇短篇小说,基本都是以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大阪、神户)为背景,描写经历巨变的人们对自己以往生活的重新认识。写作的契机则来自村上的个人体验。

村上春树虽然生于京都,但是出生不久后就搬到了神户,并在那里长大,神户可以说是他的故乡。地震发生时他人在美国,急急忙忙给父母打电话,得知平安的消息才安下心来。虽非地震亲历者,却也无疑震撼了他。

“不是么?明天没准发生地震,没准给外星人领走,没准被熊瞎子吃掉。谁都不晓得会发生什么”(出自《UFO飞落钏路》),地震让人认识到了此前不曾自觉的浮游感和封闭的心,随之在社会上蔓延的还有一种深深的空虚。

在书的最后,村上给出的答案是:爱,只有爱才能使遭受重创的心灵获得再生,才能使人走出地震心理阴影。按他的说法就是,“要描绘温情鼓励的类似moral(寓意)那样的东西,而不是直接message(传达)。”

500

后来在几原邦彦的《回转企鹅罐》(2011年)里,《青蛙君救东京》也多次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巧合的是,动画播放的那一年发生了311大地震。

这场地震也是后来《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被称为“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出发点。三部电影有一个相近的框架,便是用个人的友情/爱情来治愈灾难的心理创伤。

新海诚曾表示,“名为‘东日本大地震’的地震,大到震动了整个日本的东部。住在东京的我,不是直接受害者,但3月11日的地震改变了我自己的思考方式。”

500

“大地震发生时,我很担心东北受灾地区的人们怎么样了?他们还好吗?同时也为我没有受到灾难而感到宽慰,所有的这些情绪混合在一起,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内疚感,并一直停留在我的心里。”

这份感受当时在新海诚脑海里挥之不去,《铃芽之旅》小说的后记里他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是那个人受灾,不是我?这样就结束了吗?可以继续逃避成功吗?自己是不是装作不知道?该怎么做?当时该做什么?”

就像语文课本里杨绛先生写的那样:“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03

新海诚的灾害三部曲

我们可以看到,新海诚灾难三部曲的前两部,故事核心都是基于一种对抗性的狂想。

500

《你的名字。》抛出了一个改变过去的机会:如果当时我能做点什么,那么大家是不是就会没事了?

《天气之子》抛出了一个类似电车难题的抉择:如果当时我能够选择,是不是可以选择想要的生活?

而到了《铃芽之旅》,这种电车难题的抉择更为复杂:铃芽短暂犹豫后把男主用来镇压东京的蚯蚓(男主和几百万人选哪一个?),灾难平息后又非得把男主拔出来(于心不忍,想把自己换到轨道上)。

500

并且相比陨石与水灾,地震是一种更普遍性的灾难事件,存在于现实的过去、现在、未来——三部曲叙事成立的基础便是日本密集的自然灾害和狭窄的地理空间。

剧情中的蚯蚓是一种灾厄的具象化,代表的是没有因果、没有善恶、喜怒无常的大自然力量,它以近乎随机的概率落到每个日本人头上。

就跟奥特曼里的怪兽们总是袭击东京一样,这种自然暴力需要全体日本人共同分担——你会倒霉,我也会倒霉,无可奈何的事情,即使不是现在,迟早在哪里也要发生。

500

这背后就是中日价值观的差异。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日本有部非常流行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后来改编成各种电影电视剧,原著里讲日本岛沉没主要原因就是地震(跟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什么的没有关系)。

刘慈欣在谈《三体》创作源头时曾说道:“我看《日本沉没》后很震惊,一部科幻作品竟然能把一个民族深处最敏感、脆弱的对未来的恐惧感体现出来,我就想写一部中国的《日本沉没》。”

500

(《雷欧奥特曼》开头的海啸场景)

你知道的……同样是遇到天灾水祸,西方人的第一反应是乘着方舟跑路,中国人就是人定胜天,毕竟是农耕大陆文明,哪怕太阳要炸了也要带着地球(脚下的土地)跑路,笑。

新海诚的电影基本都是十几岁的主角,既不能算是成年人,也不能算小孩子,还是“可变”的存在。他们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身上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却尚未牢固。

500

铃芽本身是灾祸的受害者,幼年失去母亲后,被九州的环阿姨带回领养,组建了新的单亲家庭。

原本应该由此慢慢长大进入社会,在社会的荒原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犹豫。

原本在年复一年的对旧事回想,无数次在梦里重复惊醒后,记忆或许会随着时间逐渐抹平,最后只剩下不断积累遗憾和执念。

500

但是草太的到来打破了日常轨迹。他身上有阻止地震的能力,恰恰是铃芽执念里最需要的东西。

一路从九州出发,经过爱媛,神户,东京,岩手……短短五天里经过的基本都是日本近几十年遭遇震灾的地方,拜访的也都是隐性的受灾场景。

500

500

由于从小就相信,生死只不过是运气,铃芽在电影里有着强烈的自毁倾向,甚至愿意代替草太成为要石,这不只是爱情能够解释的。

整个故事结构就很像村上春树的另一本旧作《海边的卡夫卡》。

里面也有一种圆形的叫“入口石”的东西,要把它翻过来关闭入口。主角在一个遥远的作为异乡的路途之中寻找一个彼岸化的存在,最后获得了救赎。

500

就像新海诚一样,311地震后很多日本创作者深受影响,试图提供一个窗口,分享给没有那段记忆的年轻人(没有亲身经历,或者当年年纪太小而错过)。

而不是让灾难成为一种私人性的伤痛,隐藏在受灾者的日常里,让像铃芽这辈人自己默默消化、互相舔舐。

这种将“灾难与失去”化为共同记忆,传递出来的日式积极价值观就非常典型——日子虽然很难,可能哪天就会遭难,但还是要好好活下去。

500

500

在故事的结局,铃芽在门后的常世遇到了儿时的自己,并告诉她:

「铃芽今后还是会顺利长大。」

强风吹拂,把我们的泪水从脸颊吹到空中。天空更加黑暗,星星增加亮度。

「所以别担心,未来一点都不可怕!」

铃芽的眼中映着星星。我祈祷着我的话能够直接传递到那里,用更坚定的声音,在嘴唇上装出笑容,对她说:

「铃芽,你今后也会喜欢上别人,也会遇到许多很喜欢你的人。虽然你现在可能觉得一片黑暗,可是早晨总是会来临。」(来自小说)

其实我一直觉得新海诚挺厉害的,特别是青春类型作品方面,他电影就很抓十几岁人的思维方式,不会去思考什么社会矛盾对立之类深刻的东西。他不像那些经历左翼运动的老动画家,会大量着墨集体社会的部分。

500

(忽略社会,或者说政府的部分)在国内或许有些水土不服,但他的作品就属于内心最柔软的年纪,能够看下去的东西。这种青春感觉,真的没几个人能复刻出来,个人风格突出而且成功。

我见到网上很多经历过地震的观众,都表示自己能够理解铃芽的动机,认为这部电影更像是创伤后应激综合征患者的治愈之旅。

当然,也有更多不理解的朋友,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触,我觉得反倒是一种幸运。因为不会所有人都喜欢新海诚,也不会所有人都喜欢村上春树,没有什么作品能做到所有人喜欢,但总有人能够从中汲取力量。

500

所以我想,人趁年轻时多欣赏文艺作品,很多电影小说什么的。

有的文艺作品,它可能仅仅适合于你某个人生阶段,或者当你有了类似的经历,不然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一旦过了年龄,可能这些东西本来能给人带来的触动也许就永远错失了。长大了再找补回来,大概只能收获尴尬和遗憾。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500

参考资料:

部分电影截图来自《铃芽之旅》公开的12分钟冒头映像

BV1wv4y1L7tz《最会吃的男人vs最会拍动漫电影的男人》

《几原邦彦与让世界革命的企鹅罐》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