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屏幕之间,普通人何以改变世界?

凤凰网综合

2023年03月27日 18:07:24 来自北京

500

作者丨廖倩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62.3个小时。 分摊下来,我们每天在互联网消耗近六个小时。 这些时间往往发生在不经意的间隙,小到难以回忆起当初打开手机的初衷。 我们在网络与同事交谈工作,与家人亲切问候,与朋友分享生活琐事。 每时每刻,这个世界都在因为这些简单的操作而产生变化。

这些变化的尽头在哪里?我们究竟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或许在我们的互联网记忆中,可以找到答案。

500

参与

在湖南,新晃扶罗桐木村小3月21日的午餐是木耳炒肉、腐竹炒肉、清炒土豆丝、清炒白菜和酸菜汤。这顿午饭的餐标是6元,饭钱主要来源于互联网上好心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

500

从2012年开始,这个全校只有37人的小学开始在微博上发布每日的采购清单和开餐情况。一开始是笨拙地利用短信发布,后来才变成了微博客户端。无数个不引人注目的6块钱在互联网的彼岸汇聚,最终具象化为钢盆中热气腾腾的干净饭菜。

实际上,全国有39万师生接受了“免费午餐”项目的资助,桐木村小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份子。数年间,这个只有366个粉丝的微博账户发布了接近三千条开餐明细,如同一滴水,默不作声汇入浩瀚的海洋中。

这片海洋的缔造者是缪瑞兰和她的同僚。两天前,缪瑞兰站在微博之夜的颁奖典礼上,手中“微博公益十年”的奖杯实至名归。比奖杯更熠熠生辉的是她将普通人拉入宏大主题的情怀和力量。

500

缪瑞兰在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工作,2018年的累计报表显示,互联网筹款占到总筹款的60%以上。数年间,基金会的筹款来源逐渐实现企业家捐赠到民间公众捐赠的转向。

2011年4月2日,免费午餐基金公募计划被发起。截至2021年,全国1100余所受资助学校均开设微博,每日公开伙食信息和收支情况,邀请所有人共同参与开餐监管。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就在无数平凡人温柔地注视和监督下茁壮成长。

于是,曾经作为宏大命题的“公益”,借助互联网,借助微博平台,最终缓缓降落在每一个人的身边——不仅是似是而非的过客,而是切身的参与者。

“公益并非奢侈品,而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全民普及公益慈善才是社会的大进步。”缪瑞兰这样说。

她并没有食言,得益于这些滴水石穿的微博账户,普通人得以知晓,自己手中的力量,如何积少成多,改变了千里之外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500

凝聚

2022年还同步发生了很多事情。

摄影师周瑄拍下这段视频聊以记录的时候,大概并没有想到会获得累积2亿的播放量。

500

视频中,左侧是熊熊燃烧的山火,右侧是武警消防战士和民间救援队用灯光点起的防火长城。这段记录的主题是“凝聚”。

什么是凝聚?

跨区增援重庆的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的水枪手唐涛在火场2小时喝下8瓶藿香正气水,卫生员朱家柱增援两天一夜,眯了两个小时不到。

西南大学42岁的外籍副教授报名志愿者,43摄氏度高温下和其他技术型志愿者组装50台油锯。后来这些油锯被发往前线,成为扑灭山火的有力帮手。

无数“摩托骑士”背上背篓,一呼百应般“爬坡上坎”,面对火场逆行36小时,向上运送物资补给,向下运输换班的救援人员。有记者试图采访,得到的答案却是“没有必要知道我的名字”。

后来周瑄谈起拍下视频的缘由,说:“以往看到灾难片里的人们都是逃跑,而重庆正好相反,人们都是往有火的地方跑”。

500

媒体是最忠诚的记录者,这些焦黑的手掌、汗湿的衣衫、疲惫的面庞,不止是痛苦和灾难,还是不屈的脊梁和巍峨的信念。

8月,有关重庆山火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这并非纯粹的事件或冰冷的数据,而是远方的更多人在手机或电脑的方寸屏幕之间,源源不断被山海之外的人性光辉所打动。这正是微博平台存在的意义——记录人与人凝聚的力量,千里自同风。

在真实世界的另一端,被凝聚起来的并不止重庆当地的勇敢民众,还有无数内心被这场山火牵动的每一个人。

“龙麻子”龙杰骑着摩托车在山路上驰骋的时候,另一场接力正在微博上默默进行。千里之外的人们或许无法亲临现场,但——

“很紧急!!北陪朝阳中学现场需要大量氯化钾!”“需要大量医护人员!”“重庆北磅急招志愿者”“团北陪区委物资救援点急需大量水基灭火器!”

500

500

500

我们无法求证这些求助信息是否切实募集了灭火器或者志愿者,但可以确信的是,当无数个微薄的转发或者评论成千上万堆叠起来时,总有机会将这些信息送到它应到的地方。

500

500

传递

将时间拨到9月。

泸定地震里,消防员张自立小心翼翼捧起6个月大的小婴儿。有相机记录这一刻,发到网上,人们首先注意到的是他肩膀上“汶川”的袖标。

500

后来才知道,张自立是汶川地震的亲历者。2008年,他和家人被前来援救的消防员护送救出,从此许下成为消防员的愿望。十五年后,这双曾被消防员哥哥牵起的手,郑重其事托载了另一个生命。

关于“泸定地震”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面对互联网热度突如其来的宠幸,张自立显得有些笨拙和不善言辞,他只是用朴素的语言说:“因为我以前经历过5·12地震,就想着长大以后当兵,像他们(救援队员)一样救援。”

从被消防员保护到成为消防员保护他人,张自立身上是联系与传承的力量。时至今日,话题#汶川哥哥#还有不菲的参与量和浏览量,这意味着这份传递并未戛然而止,还在历久弥新地加速扩散着。一开始,我们将一个人的力量传递给另一个人,现在,我们将一个人的力量传递到千千万万人。

那 么,一个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一平方厘米横切面的肌肉朝一个方向收缩,可以产生25吨的力量。 在虚无缥缈的互联网世界,这一切都是奢望。 但是一次浏览、一个转发或者一条评论,将人与人相互联系在一起,产生了另一种不可撼动的力量——我们称之为“连结”。

人类在相互交往中寻求安慰、价值和保护。

过去,人与人的连结依靠口口相传,缓慢传播又辗转消失在时代之中。《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这意味着,在互联网时代,这些关于“连结”的故事有机会被更多人传诵。

如上所言,媒体是最忠诚的记录者。微博从媒体的视角,记录下平凡历史中浓墨重彩的每一笔,也让更多人切身处于“连结”之中。

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微博月活用户是5.86亿。巨大的用户量意味着更重的社会责任,记录和传递是平台的使命,“微博之夜”应运而生。

“微博之夜”始于2003年新浪网络盛典,致力于挖掘和盘点全年热门事件及热点人物。历经19年荏苒,已是互联网界最具传播基础、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典之一,是时代记忆的书写者。迄今为止,“微博之夜”也是唯一一个从媒体视角做到全方位、多角度、全领域盘点的盛典,是记录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也具备释放时代潮流正向引领力的现实意义。

500

对文娱行业的关注不过是“微博之夜”的冰山一角,对它而言,更重要的是对时代精神和社会力量的记录——记录下十余年间每一碗承载关怀的饭菜,记录下每一个奔波却知足的背影,记录下每一个庇佑他人又被庇佑的个体。这些关于“连结”的故事,被“微博之夜”所关注、认可和强调。只有在广泛的讨论中,有价值的共识才得以凝聚,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500

缪瑞兰、周瑄、龙杰、张自立,还有更多更多的获奖人,他们站在“微博之夜”的舞台上,不仅是因为曾经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还是因为千千万万屏幕之外选择他们的那双手。通过每一次浏览、讨论和分享,人们选择自己想要的世界和未来,所以选择参与、选择凝聚、选择传递、选择和千万个远方的“他们”连结在一起。

无论线上线下,社会就是被这一双双作出选择的手所托载起来的。那些所谓的宏大主题,来自于每个普通人的努力。

回到最初的话题,普通人何以改变世界?现在答案已经很明了。我们通过“连结”,最终携手走向期盼的未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