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为什么要换省会?

宝岛台湾今日的绝对中心是繁华的台北,以至于全岛民众对台北人有“天龙人”之称呼。

天龙人源出日本漫画《海贼王》,是20个自称造物主后裔的人,奴役其他人类,甚至为了不与俗人共享空气整天戴着头罩生活,被其他地区用于讥讽台北人出了台北市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天龙人”眼中的台北与“天龙城” ▼

500

但对于台湾这样一个处在多种地缘力量博弈前线的地区来说,全岛中心的出现往往并非自然进化的结果,而是其控制者利益的体现。如今台北的核心地位来得既不久远,似乎也并不稳固。

台湾的战略地位自不必多说▼

500

台湾原住民政权

与大陆福建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很早就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线。从三国吴开始,历经隋、宋、元、明等朝代,多个时期均有接触联系。

不过不巧的是,台湾海峡风高浪急,土著生番作战悍勇,中央王朝控制多山的福建已然不易,越过福建控制台湾并不容易。

因此,台湾在古代长期保持着原始的部落状态,如台东的长滨文化、台北的圆山文化等。

台湾岛上石器时代遗迹所在—八仙洞(属长滨文化)

(图:wiki)▼

500

500

但由于耕地稀少,人口规模无法持续增长,台湾长期没形成过能够控制全岛的本土政权。远隔重洋的岛屿特征也让其他文明对台湾的认识相当有限。

本来就被海峡阻隔,对岸的福建同样多山

台湾岛内还被中央山脉横亘一道

这些因素都加深了台湾的边缘属性 ▼

500

17世纪,跨海越洋而来的荷兰人第一次记录了台湾的地方政权——大肚王国。

大肚王国的核心区在台湾西海岸中部,也就是今天台中的乌溪(大肚溪)流域。在荷兰人到来之前,大肚政权的控制范围沿着西海岸向南北延伸,南到彰化鹿港,北到桃园南部,覆盖了台湾西部相当比例的可耕地区域。

今天大肚部落后裔拍瀑拉族的分布范围 ▼

500

而这一片台湾西北部地区农耕地区的中心,便是台中。换言之台湾最早的地区中心就是在中部,这也符合一个本土势力自发生长的秩序,由地区中心开始向外辐射。

不过说是王国,这也只是荷兰人的惯性思维,大肚王国其实不过是一个超部落联合体。统治者大肚王治下有十来个部落的27座村社,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

大肚王国在和荷兰人作战陷入失利之后,很快选择了降伏。而荷兰人也放了大肚王一条生路,并没有穷追猛打,允许大肚王国持续半独立地存在在台湾中部。

但也正是从荷兰人到来开始,台湾的中心开始南移,这显然是为了符合荷兰人的利益。

从欧洲出发,探索了一圈西非并绕过好望角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相继控制了印度西南部、斯里兰卡、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进而向北发现了台湾,可以明显看出季风带的影响。

以台湾为据点

无疑是进犯东亚大陆的最优选(横屏)▼

500

而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控制点在今天的印尼,与北方台湾的沟通就必然要经由岛屿南部。

今天去台湾旅游,人们依然可以在台南市安平区找到一处名为安平古堡的历史名胜,又名“台湾城”。换一个名字也许你会更熟悉,它就是中国海王郑成功生命中成名之战的发生地——热兰遮(Zeelandia)

荷兰时代的热兰遮城全图,是一座视野开阔的港口城市

(图:twmemory)▼

500

和用古荷兰之名巴达维亚命名南洋殖民首府(雅加达)一样,荷兰人也用国内的泽兰省(Zeeland)命名了这座他们新建的城市。

台南从台湾有文献记录的时代起,成为了台湾岛的中心。

荷兰舰队用香料、金币和枪炮

打开了台湾的大门

(图:wiki)▼

500

汉人治台南

荷兰人选择台南作为登陆地点是为了配合其在东印度群岛和香料群岛的布局。但上岸之后,荷兰人惊喜地发现自己还真选对了地方。

台南所在的地理板块名为嘉南平原,是缺乏平地的台湾岛上最大的平原地区,境内有众多源自阿里山脉的溪流,为当地带来了充沛的水流,而且日照极为充足,农业潜力很大

在多山的台湾,嘉南平原无疑是岛上最大的平原了

(图:Flickr)▼

500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问题,比如由于海拔过低,地势过平,嘉南平原和苏北平原一样,曾经饱受海侵的影响,大片土地其实没有农产能力。

但荷兰人也是从这样的土地走出来的民族,对沿海堤防的经验充分。一旦他们认清了嘉南平原的真面目,便不遗余力地进行扩张。

地势低洼又被海水侵蚀,拿来晒盐正好

(图:shutterstock)▼

500

与此同时,已经殖民菲律宾的西班牙选择避开荷兰锋芒,从台湾岛北部登陆,占据了今天的基隆和新北地区。

但西班牙帝国此时已经内忧外患,日暮西山,不仅没能竞争过荷兰,还丢掉了苦心营建的城市。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全盛时期,嘉南平原尽在掌握,还控制了台东和北部港口。

南有荷兰人,北有西班牙人,大肚王国的日子确实难顶 ▼

500

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在台湾控制的区域分为四个大区,每个区选派长老组建地方会议,并定期前往台南与荷兰人会面。长老需向荷兰当局宣誓效忠,维护自己利益的部族则会被剿灭。

这相当于用暴力手段加速了台湾的集权化,无意识地为后来郑家代表明朝经营台湾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实际上郑家也只是控制了当时台湾的政治中心

土地依然归各部族掌管(来源:reddit)▼

500

大陆居民也是在这一时期大批量进入台湾,闽南人、客家人、潮汕人等东南沿海民系集中入台,带来了先进的农垦技术,加上之前荷兰的海堤技术快速提高了嘉南平原的生产力,间接巩固了台南作为全台中心的地位。

而这些来到台湾的大陆民系,也可以认为是郑氏能成功经营台湾的民众基础。

到今天,汉族人口占95%以上(图:壹图网)▼

500

1661年,中国北方早已属清,几个南明政权也相继倒台,郑成功希望经营台湾以图东山再起,于是率领25000人进攻台湾,迅速瓦解了荷兰人的统治。

次年,热兰遮城破,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建立了一个明朝流亡政权

热兰遮城堡复原,典型的欧洲棱堡(图:wiki)▼

500

此前,台湾经济主要以荷兰人主导的全球海商贸易为主,岛上农作物主要是经济作物甘蔗、胡椒、芒果、波罗蜜、烟草等等,基本是嵌入香料群岛商业模式的一分子。

但郑成功到来之后,台湾断绝了和香料群岛的联系,经济作物没有市场,回到中国人擅长的粮食农耕是必由之路。

回到农耕(图:shutterstock)▼

500

在郑成功军队的带头之下,岛上军民开始了艰苦的农垦活动,在荷兰人和早期汉人已经熟悉了的沃土嘉南平原和屏东平原进行开发,进而向北拓展,将台湾中南部变成了主要的农业基地。除粮食生产外,还向日本等高纬度国家出口蔗糖。

良好的农业条件让以台南为首的南部地方成为了台湾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但时代变局已经在悄然叩门,一场军备竞赛最终将使其失去中心地位。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台湾本岛土著逐渐转移到山地

成为了我们所熟悉的“高山族”(图:wiki)▼

500

虎视眈眈的日本

虽然郑氏在台湾进行了大量开发,但岛小民弱,终究并非大清之敌。康熙年间,两岸谈判破裂,战争爆发,最终以继业者郑克塽投降结束,台湾复归大陆政权之手。

但对海洋一无所知的清廷一开始并不怎么重视台湾,认为其不过是一个鸡肋,“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

大陆源源不断的移民需要更多的土地

双方矛盾不断,冲突频发(图:wiki)▼

500

等到了中日军备竞赛开始时,清朝才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它与大陆互为犄角,将会是可预见的中日冲突中提供策应的重要海洋基地。尤其是台湾北部,将会是中国南方第一个与日本接触的领土单元,必须加强经营

台北府在这个时候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

和现代各种拔地而起的新城一样,由于没有土著居民的阻挠,规划空间也足够大,新的台北城经由历代清朝治台官员的经营,成为了拥有府衙、庙宇、铁路、电灯、电报的现代化城市,甚至是全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

清代台湾铁路共有8辆蒸汽火车,分别购自德国和英国

“腾云号”和“掣电号”(图:wiki)▼

500

500

但一个现代化的台北并不能拯救颓靡的大清于海陆战之中。甲午战争,朝鲜陆战一败涂地,北洋水师土崩瓦解。

自知晚节不保的李中堂只得在春帆楼与伊藤博文进行了那场耐人寻味的对话:

“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

“尚未下咽,自感腹饥特甚。”

(图:wiki)▼

500

这样的对话在时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看来只是一些小聪明,改变不了台湾未来的命运。事实上,在条约签订之前,日本已经有海军部署在澎湖附近,随时可以登岛厮杀,台湾不让也得让。

《马关条约》日文版(签字为陆奥宗光和伊藤博文)

(图:wiki)▼

500

就这样,台湾走入了灰暗的时代。而清朝苦心经营多年的近代化台北,就成了自北方南下的日本人最好的落脚点。日本殖民总督府就设在台北,称之为“岛都”,巩固了其在台湾岛上的中心城市地位。

其标志性建筑便是赴台北旅游必打卡的景点

台湾总督府(图:wiki)▼

500

日本对台北的经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拆毁清政府留下的建筑,包括孔庙、关庙等文化古迹,抹除大陆留下的影响。

第二是拆除城墙,并对台北进行扩建,通过现代的道路连接台北及周围县镇,并延长了大清留下的铁路,贯通全岛西海岸,掌控最优质的土地,方便奴役统治。

日本的统治引起了当地人的极大不满

电影《赛德克·巴莱》讲述了台湾土著抗日的故事

(电影剧照:Flickr)▼

500

即使在抗战结束,台湾光复之后,已经民穷财尽的国民政府也无力再营建新的中心了,只能选择台北作为统摄全岛的核心。其中心地位,在此后的历史中再无改变。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