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格之死:是自私老男人的虚妄?还是诗与远方的追求?

文 | 雾满拦江

(01)

马原,农民,后来成为钳工。

改行做记者,考大学,成为作家。

再后来他成为与余华、苏童齐名的名作家。

再后来他癌症了,于是逃往西双版纳南糯山,在那里盖了幢城堡。

就是下面这个:

500

你可能看了这东西会说,恶趣味。

但奇迹出现,马原的癌症不药而愈。

2020年,他带儿子马格出镜。

500

马原与马格比身高

两年后,2022年6月1日,13岁的小马格去世。

再之后是近日,媒体刊发了小马格死前的一些消息,引发网友惊骇,并愤怒声讨马原。

(02)

网友震惊的是,马原在对待孩子事情上,和正常父母有区别。

第一个,小马格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马凡综合症,但马原不让孩子去看医生,不让孩子接受治理,理由是“心脏是不能动的”。

第二个,马原不让孩子接受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就让孩子和他一起在“城堡”里呆着,平时读读《小王子》。

500

马原认为“上学没用”,见识重要,这话要是一个文盲说出来,挺正常,想到马原大哥也是靠写作吃饭……他自己最早是个农民,因为读了大学改变人生,成为作家,他难道不知道读书上学,是成本最低的增长识见的办法吗?

再看这段的最后一句:“(马格)上了半年(学)后,马原身体不好,要到上海看病,又让马格停了学。”

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看你的病,孩子上孩子的学,你为什么要让孩子停学呢?

为什么呢?

500

天呐,马原这个人,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不幸”。

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这个男人,他就是身边人不幸的全部?

这就是让网友愤怒的第三件事儿。

马原这个人,似乎从未意识到,孩子是个独立的生命个体,而非他个人意志的延伸。他把自己的偏见与执迷,强行的灌输给孩子,剥夺孩子的幸福与快乐,而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他压根就没考虑过孩子或妻子的感受。

(03)

在马原这个男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来看看文章中的一段记述:

500

无怪乎网友们震惊,在马原这个男人身上,我们看到太多原始性的东西。

第一个,对亲人的残酷盘剥与控制。

他喜欢“鸡飞争食”的美景。

如果马原出生在城里,“喜欢鸡飞争食的美景”,我们还不能说他无知,因为城里人多数没有乡村生活经验,用想象替代艰难劳作,就会感受很美。但马原出生在乡下,不是不知道鸡飞争食,在乡下就意味粪便、污物与肮脏。要想让这一幕成为美景,需要强壮劳动力的投入才能保持。

如果马原自己动手劳作,我们会钦佩他。

如果他花钱雇用人工,我们会称赞他,好歹也给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

但马原的做法是——拿妻子当驴用,而他负责袖手欣赏。

500

马原与他的妻子李小花旧照

媒体披露,马原的妻子负责家里所有劳作,而未成年的小马格,不允许上学以“保护妈妈”。

所以这可怜孩子,其实是个小劳力,是不是?

第二个,偏执愚冥,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马原认为世界“充满不幸”,所以他不为孩子那么早离世而伤恸,却叹息“那么好的孩子以后不能陪我了”,引发网友惊骇声讨。

但网友“误解”了马原,认为此人过于自私——事实上他不止是自私,而且偏执冥顽,比如说“世界充满不幸”这个观点,在马原这里连主观感受都算不上,最多只是他自以为的“高端认知”。

就是个人的妄念。

马原是个作家,作家的职责是用笔剖析人性的苦与伤,让人类深刻体悟反思。然而近五十年来,由于科技的突破,世界各国经济一路高飙,传统意义上的苦难,已经从物质转向心灵。

但只有很少作家,能够真实刻画人类心灵之苦,多数作家,两眼一抹黑走岔了道。

尤其是1948年,诗人艾略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作《荒原》攻击工业文明,许多作家就学到了,认为只要诋毁工业文明,要求人类倒退回美好的农耕时代,就会一切OK——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典型的工业时代农耕实践挽歌,警钟长鸣,落后被打,我们见历到了什么?

饥荒、瘟疫、战争与无尽的苦难。农耕文明意味着低下的生产力与高频的社会冲突,要多么低智,才想倒退回那个时代?

然而但是,马原偏偏是这种狗屎观念的切身实践者,他逃到荒山野岭,与世隔绝,孩子病了,连救护车都叫不来。

媒体指摘马原不给孩子治病——他在荒山独居,给孩子治病太难了。你在城市居住,一个电话急救车秒到,但马原这种遁世的弃民,打车是很难的。

你听他搞出一堆奇怪理由“心脏是不能动的”,不给孩子治病——这些理由都是假的,实际上是他与世界隔绝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经济上的困窘。

网友指责马原不给孩子治病,这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治病要花钱的,马原这种生活模式,让哪儿弄钱去?

他选择的生活,注定了孩子会缺医少药,如果否定自己的选择重返城市,又怕他没这个能力。

500

马原和马格在读书

第三个,一切毫无意义,生命实践常青。

大诗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有一句名言: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

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不停摸爬滚打,才会不断成长,不断焕发出更生猛的战斗力。

李连杰有部武打片,片中有个大师兄,起初功力最高,所以大家都希望大师兄出手。但大师兄不乐意了,让我表演上乘武学给你们免费看,凭什么?

于是这位大师兄,各种敝帚自珍,舍不得施展功夫。

终于有一天,强敌来袭,大师兄躲不过,只好迎战,却震惊发现自己已退化成三脚猫,根本不抗打。被强敌摁住脸在地上搓,死得特难看。

人是习惯动物,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常态社会下,就会越来越自如,越来越适应。所以人最怕的,是稍微有点小成就,小名气或一点小臭钱,就迫不及待的挖个洞躲藏起来,从此不再与社会接触。这样,人就会生活在一种萎缩的状态下,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少,越来越不适应。

人是依靠社会化体系生存的。但你与社会脱节,可需求却会越来越旺盛,这时候人就会对亲人PUA,甚至拿孩子当奴隶——可人性的冷寒,就在于惯会把自己的肮脏小心机,包装成一个高大上的理由:读书没用,最重要的是见识……这种话也就是说给别人听,让我听到上前就是一耳光:你正常的教育都逃避,一天到晚门都不出,你哪来的狗屁见识?

马原并不是个案,凡是给孩子成长带来阴影的家庭,都有这种社交萎缩症,总是逃避与人接触,越疏离社会,一些简单的生活需求就越难,这时候就会如马原这样,反过来PUA亲人,压榨亲人——尽管他永远也不会承认,但实际上,孩子和妻子成为了他逃避社会压力的解决方案。

(*本文配图均来自于网络)

点击「雾满拦江」阅读原文  (ID:lwwuwuwu)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