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真正关心的事,藏在另一个“百亿项目”里

500

作者 | 肖卓

关于拼多多,市场在总是很关心热闹的事情,比如轰轰烈烈的“百亿补贴”、今年TEMU在超级碗的亮相。

这很好理解,毕竟这些项目格外吸引眼球。但事实上,拼多多还有一条持续性更强、投入规模更大的主线:农业。

从一家创业公司,到二级市场的明星,再到今天的近千亿美元市值,拼多多在不同阶段都有关于农业的投入。早期,当拼多多还处于“五环外”,平台就在用“拼购”的方式,将消费端的需求匹配给农产区,推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2021年,拼多多设立了100亿元农业科技专项,宣告“利润all in农业”、“从重营销转向重研发”。

从近期拼多多发布的财报来看,2022年全年,拼多多的研发费用超百亿元,同比增长15%。财报电话会上,高层在解释研发投入时,再次强调了农业,并称公司在农业“仍处于早期阶段”,看到了“很多可以继续通过技术来提升的方向”。

500

那么问题是,投入背后,拼多多究竟在农业领域做了什么?

在田间地头不断扎根

解决问题,需要先梳理问题。现阶段农业面临的问题,或者说升级空间巨大的地方,主要体现为销路、品牌、人才、科技四个方面。

销路好理解。农户生产出农产品,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销售产品的黄金时间并不长。如果不能匹配上稳定的、规模化的需求,这些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就要面临积压、损耗的风险,严重的时候甚至只能任其烂在地里。

缺少品牌力,同样是影响农户销售和创收的问题。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产业带并不缺好产品,但由于没有品牌化,这些产品附加值低,只能靠低价出售维持竞争力,无法创造溢价,增加利润。

人才则是决定农业能否捕捉新趋势的核心要素。农产品的生长依赖天时和地利,但不代表着农业只能“看天吃饭”,人的创造力可以在农业全链路上都有作为。例如,在短视频和直播席卷各行各业的时代,谁掌握了先进的运营策略,数字化方法论,谁就能在农产品上行的进程中打开新的空间。

面向长期,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动力依然是科技。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只靠农活经验来支撑的产业,现代农业是一个集合了农业种植、AI、数字化、机械工程、能源动力、市场营销等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场景。只有吸引不同行业的科研力量加入其中,才能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

聚焦这四个要点,会发现拼多多的农业投入具有针对性。公司在“农云行动”、新农人培训、农研赛事等项目上的投入,均有明确的指向。

在“农云行动”方面,拼多多整合了多个举措,这些举措包括:推动农产带建立“产消直连”链路,不断优化中间补两头;发挥平台玩法和“多人团”优势,对接农货节、年货节等大流量支持;批量对接优质供应链“上云”;对接仓储、冷链等专用农货物流体系;利用平台资源持续推广农产品,助力农特产的品牌化。

“农云行动”的目的,是建起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通路,打造有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试图解决的是销路和品牌两方面问题。据悉,今年拼多多“农云行动”团队已到全国调研多个农产区。云南昆明、广西南宁、福建霞浦、山东潍坊和寿光等地,将成为首批重点助力数字化的农产带。

500

新农人培训则是拼多多发力“人和”的重点工程。很长一段时间里,浩荡的城市化进程让大量的年轻人走出农村,来到城市,他们见识了更先进的技术能力、更高效的经营方法,这批被新知识“武装”后的头脑,是推动家乡繁荣的重要力量。

拼多多发布的《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在拼多多平台上,95后“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截至2021年10月,平台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两年增长了近10万人。

增长的背后,既有年轻一代回乡创业的热情,也有拼多多为“新新农人”提供的支持。除了持续加大在农产品电商培训的资金、人力的投入力度,拼多多也结合了“新新农人”的知识结构和群体特性,建立其针对性的电商运营课程,并以提供免费流量、站内资源位和供应链支持的方式,进一步放大“新新农人”的价值,为农业引入新人才。

今年一月,“第三届全球农创客大赛”揭晓决赛结果,这场比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尼日利亚、肯尼亚等各国选手参加,聚焦如何加速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实现“消除贫困”、“零饥饿”等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创新办公室代理主任Beth Crawford对比赛给予了高度评价,称“比赛让我们再次看到年轻一代的思考和创新”。

拼多多是大赛背后的支持方。除了持续支持“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自2020年开始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机构连续举办了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目的是为年轻的研究人员提供发挥才华的平台,促进农业实体与数字化融合。

实验室里的成果,只有落到实际的农业生产里,才能真正带来农业效益。2022年,拼多多加大对高科技农产品的资源倾斜,世壮燕麦片、烟薯25、西大魔芋、晋谷21号小米、普莱赞巧克力等一大批农业院校研发的高科技农产品成为重点扶持的对象。因为对农研的投入,拼多多获得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发的2022年度创新奖。

从销路、品牌,到人才、科技,相比早期,今天拼多多在农业上的投入规模更大,程度更深。最重要的是,这些举措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

提到农业,很多人会说“难”。这个行业受到太多传统因素制约,链路复杂,部分互联网公司“改造”农业的做法,主要是在复杂链路的局部做提效,但这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长期问题。

助农当然是件正确的事,但想用正确的方法做好这件事,公司不仅需要体系化的思考和实践,更需要长期的恒心。

所谓“体系化的思考和实践”,可以理解为一个“正反馈机制”,一个“引力场”。如果只是给予流量支持,本质上还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更长期的支持,应该是提供相应的机制和工具支持,潜移默化地把从业者“推”到农产品上行进程中。

500

有在拼多多上经营的本地农人反映,在拼多多经营农产品不能只靠低价,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能拿到更多支持。为了确保品质,该农人主动找到专家级的合作伙伴一起做采购,把更多精力投入于快递、包材环节,不断打磨供应链效率。只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产品才能释放品牌化潜力,未来才不再需要跟其他商家“卷价格”。

这就是“正反馈机制”带来的结果。农人的经营提效并非光靠流量和补贴推动,而是进入到一个比原先模式更好的轨道中。同样的,在销售和科技之间,拼多多也建立了一个“正反馈机制”,平台的流量优势,能够让更多的农业研究成果更快走向市场,进而“以销量反哺科研”。

“正反馈机制”本身也塑造了一个“引力场”。年轻人的才能有空间可以施展,自己和农户都能创收,更多的年轻人也就有了投身农研,或是回乡创业的动力,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振兴也因此落到实处。

而这一切都需要恒心。农研突破需要时间,农产品种植需要时间,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时间,新知识的普及也需要时间。只有持续持续推动农业前沿技术的探索、应用以及产业难题的攻坚,“正反馈机制”和“引力场”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的重要性,强调再多也不过分。作为一件极重要又极难做的事,投入农业要求入局者有长期耕耘的决心和可验证的实践,不能只追求“一时热闹”。本次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CEO陈磊表示,“加强科技能力、提升农业和制造业的供应链效率,这些都是拼多多明确的长期战略”。在这个方向上,公司的投入力度不会受到短期的外界因素波动影响。

电商市场喧嚣热闹,但田间地头,一直是拼多多的核心阵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