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这12个字意味着什么?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日前,习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发会场内外热烈反响。

“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这12个字,意味深长,字字千钧。3个“无负”,饱含着习主席对人民的赤胆忠诚以及强烈的使命担当。

500

将时间线拉长,人民领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场景,历历在目。

2019年,也是一个3月,习主席在罗马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的一番肺腑之言,照见至深至厚的人民情怀,展现着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同一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学生在写给习主席的信中问道:“您喜欢您的工作吗?您的工作累不累?”习主席在回信中这样回答:“我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

山河锦绣,人民幸福才是最温暖的底色。

从全国两会,到国际舞台,习主席多次回忆起难忘的梁家河岁月。2022年6月,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习主席讲起自己在梁家河的经历,感慨万千。“上世纪60年代末,我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个小村庄当农民,切身体会到了百姓的稼穑之难和衣食之苦,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梁家河走来的人民领袖,体会过百姓的疾苦,更深知人民的期盼。在自述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他写道:“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一字一句,发自肺腑。

500

党的二十大隆重开幕,习主席的话语再次振聋发聩:“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几十年来,习主席走过沟壑纵横的高原路,走过坡急沟深的盘山路,走过覆满冰雪的乡村路……从人民中走来,与人民同行,为人民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一路走来,习主席对人民的关怀实打实。他谋划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也操心着百姓身边的小事。同乡亲们聊家常,问看病有没有保障,摸摸炕被看群众睡得暖和不暖和,揭开锅盖看群众吃得好不好,拧开水龙头看水质怎么样……关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习主席看得细、问得实。这些困扰群众的日常,时刻摆在习主席的案头,记在习主席的心中。

500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入口,一块状若“山”字的巨石静静矗立。当地群众称它为“江山石”,寓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人民”二字写在旗帜上、融入血脉里。回望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经历过残酷的环境,遭遇过失败的挫折,背负过沉重的压力,面临过各种风险考验,但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始终为人民解放而战斗、为人民利益而牺牲。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到“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草充饥志越坚”的韧劲;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志气,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干劲;从“一个都不少”的坚决,到“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果敢……中国共产党人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还是人民,纵使千难万险,也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500

数字虽然不语,但记录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彰显着真诚而深厚的为民情怀。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1%。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1%。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多年累计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上亿人出棚进楼、实现安居。”

……

这5年,不断跳动的数字,持续刷新的排名,于无声中写下了时代的温暖注脚。这5年,腾飞的中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向世界阐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

500

1922年,在革命的星星之火初燃的时候,面对“一千年也搞不成”的强烈质疑,年轻的共产党人坚定回答:“我们有真理,有人民。”

又过10年,上海的《东方杂志》发起“新年的梦想”征稿:“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没有战争和屠杀,有的是共同愉快的生活。”“要全社会得着解放,得着幸福。”编辑部收到数百个梦想,其中“富强”“平等”“大同”是高频词汇。如今,当年的诸多梦想,已然变成现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连着党心,连着民意,检验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成色。一路走来,“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这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也是写好新时代答卷的有效方法。

踏入新征程,做好民生工作仍然是“重头戏”。全国两会期间,习主席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要确保人民幸福安康,须从一桩桩、一件件具体的民生实事着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生育以及兜牢民生底线的一系列新目标、新任务悉数罗列,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为民情怀。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重千钧。只要永葆“我将无我”的历史担当,真切炽热的人民情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终将能汇聚成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只要继续守好人民的心,就一定能激发起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澎湃热情,谱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