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什么切实有力的办法,能够避免掉进“通缩”的陷阱?

【本文来自《赵燕菁:扩大内需不能只靠“发钱”,而是要靠创造更多钱》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大约在前年的年底,去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在观网上公开警示要预防“通缩”的风险,一大批网友把我骂的狗血喷头。如今,“通缩”的脚步声越发临近,或者说已经在敲门了,我们有什么切实有力的办法,能够避免掉进“通缩”的陷阱?

学金融出身的经济学家,或者当今主流的“经济学家”(都是以金融理论为思维基础的经济学家),想当然的还是一如既往的,千方百计的要找到一个新的“信用”支点。似乎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新的“信用”支点,我们国家就可以无限的举债,就可以有着花不完的“现金流”。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现金流”的维系,“信用”的支撑,最终依靠的无一例外的都是物质财富的生产。“现金流”的增加,最终都是“财富增加”的体现。债务的增长速度,也必须低于社会财富的增长速度。否则,最终只能是举债者破产。所以,现如今,金融理论,已经彻底解决不了我国的经济问题。还企图用金融理论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不想改变今天的利益分配结构,不希望淘汰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效率提高的机制,而继续寄希望于“骗”或者“抢”的办法继续将初始债务,转嫁到老百姓头上,以维持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或者说进一步压榨社会中层、下层群体的利益。

实事求是的说,无论是“通胀”,还是“通缩”,老百姓的日子都将极其艰难。虽然目前前路究竟是通向“通胀”,还是“通缩”,并不确定。但由于从公共服务设施,到商品的供应等,全部社会供给全面过剩,“通缩”的可能性,远大于“通胀”。“通缩”,政府的日子,要难过于社会中层,甚至中下层及以上的老百姓,但底层百姓得日子,会由于失业问题造成灾难性的影响。有贷款的,月供金额越高,影响越大。因而,对中青年人影响也会更大。债务转移,将会更为艰难。M2再高,也解决不了问题。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