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伊修好,中东变局里程碑

500

3月10日,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宣布将恢复外交关系,并加强安全、经贸、政治等领域合作。沙特与伊朗同为中东地区大国,双方长期敌对,并于2016年断交。此次两国修好,对中东无疑是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是个重要喜讯。

在战火与对抗不断的中东,太需要和平与和解的推力了!

要知道,美国近年来虽然战略重心东移,但在中东仍然小动作不断,力图形成针对伊朗的包围圈。

有意思的是,在被问及沙伊复交一事时,美国总统拜登顾左右而言他:“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邻国们关系越好,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貌似答非所问,实则心有所念。所念不善,行之不远。

1

沙伊矛盾非无解,无奈有只“平衡手”

 沙特与伊朗矛盾激化,内因当然是主要原因。这是两国间多种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宗教上,伊朗与沙特分属伊斯兰两大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意识形态矛盾难解。双方历史上两次断交都是宗教冲突引起。经济上,沙特和伊朗都是石油输出大国,双方存在能源竞争关系。地缘政治领域,两国都是中东地区强国,均希望夺取地区领导权,成为中东地区霸主,因此长期互视对方为头号竞争对手。

尤其2011年中东剧变以来,双方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家展开代理人战争,致使双方冲突日趋加剧,关系降至历史冰点。

沙伊矛盾固然复杂尖锐,但并非无解。恰恰是美国的推波助澜,导致两国仇怨越结越深。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将中东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更好掌握中东,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做法就是“拉一派,打一派”,通过制造和扩大地区国家间的敌对关系,借以充当“离岸平衡手”,使中东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而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客观上为美国推行“分而治之”政策提供了便利条件。

500

图为2016年,在沙特处决一名持不同政见的什叶派神职人员后,伊朗的抗议者冲进沙特大使馆,两国之间本已紧张的关系全面断裂

具体到沙特与伊朗关系,鉴于这两个国家均是地区大国,在中东地区均有着一定号召力,因此美国不愿看到任何一方过于强大。

美国对伊朗的政策尤其敌视。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与美国曾有一段蜜月期,美国通过扶持伊朗和以色列来平衡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而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反美政权上台,美国又开始视伊朗为中东地区头号敌人,千方百计拉拢以沙特为首的中东盟友遏制打压伊朗。尤其在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加快背景下,伊朗实力上升让美国如坐针毡。

为此,美国近年来小动作不断,力图在中东形成针对伊朗的包围圈。2020年9月,美国以“和平协定”为名,牵头促成以色列、阿联酋与巴林签署《亚伯拉罕协定》,并推动更多阿拉伯国家加入,根本目的是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和解,拓展围堵伊朗的盟友体系。

2022年7月,拜登先后访问沙特和以色列,提出构建“中东防空联盟”以及遏制伊朗的“中东版北约”,并拉拢印度、阿联酋、以色列形成I2U2小多边机制来针对伊朗。

2023年1月,美国先是默许了以色列对伊朗军工厂的无人机袭击,并在一个月内先后派出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及其他中东国家,包围打击伊朗的战略目标暴露无遗。

500

在特朗普政府的斡旋下,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在2020年9月签订《亚伯拉罕协定》

2

沙伊内生需要与中国外交理念

从最终效果看,美国纵容和激化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与伊朗对立,使美国从中大获其利:其不仅借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低成本地孤立和遏制伊朗,还向沙特大量兜售武器借以渔利。此外,拜登政府还高举人权大棒,不断借卡舒吉事件等敲打沙特,促其为美国做出更多让步。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原油价格出现波动,沙特能源经济受到影响。但美国为进一步制裁俄罗斯,多次呼吁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提高原油产量。此举无疑是对沙特经济利益的严重侵犯。

相反,沙特与伊朗作为当事者则深受其害。对沙特来说,沙伊对抗导致沙特国防开支居高不下,仅也门战场耗资就超过6000亿美元。而且,沙特巨额军事投入非但没有增强地区影响力和安全感,反而陷入更大的不安全感——沙特境内重要目标频遭胡塞武装袭击。

伊朗同样因沙伊对抗导致地区处境孤立,高额战争开支极大挤占民生投入。2019年伊朗民众抗议此起彼伏,2022年“头巾运动”高烧不退,“颜色革命”风险日趋迫近。总之,沙伊对立导致两国两败俱伤,得不偿失。

500

图为2018年也门,为以沙特为首的联盟效力的战士

当前沙伊重归于好,内因无疑是主导因素,即两国都认识到:“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对立冲突只会让两国付出更大代价。因此近年来沙特与伊朗高官在伊拉克举行多轮对话,邦交正常化已进入两国视野。

但毋庸置疑,中国在斡旋和调停沙伊和解中的作用可圈可点,意义重大。这是我国中东外交的重大胜利,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功实践,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的体现。

中国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外交盛举,说到底是中国的外交理念更符合时代潮流和中东现实需要。与美西方长期推行的霸权主义战略不同,新中国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领导人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体到中东政策,中国领导人在2016年访问阿盟总部时,提出了“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不谋求填补‘真空’”的“三不”原则。这一方针体现出中国将合作共赢和促进中东和平与发展作为对中东外交的首要目标,不谋私利,不添乱子。

3

中美中东外交为何差异巨大

中美在中东地区的外交政策差异巨大,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战略文化和哲学基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就陷入了以争夺霸权、侵略扩张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其对外交往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价值指引,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形成了优胜劣汰、零和博弈、弱肉强食的丛林文化法则,并竭力维持自身的优势地位。

而我国古代对世界的看法遵循“天下”观念,强调文化交融和相互尊重,不追求征服与对抗。中国秉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追求“贵和”思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推动建立的是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的世界。因此,美国视一切美国以外的国家为对手或可以利用的对象,而中国是真正在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他国拓展友好关系。

第二,地缘政治影响。美国作为欧亚大陆外部的国家,其为维护自身霸权地位,在欧亚大陆的基本政策就是防止该区域出现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新崛起国家。为此,美国长期在亚欧事务上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让该区域国家相互征战,以便使美国可以长期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中东地区远离美国本土,对美国直接影响有限。因此,美国作为域外大国,其地缘政治目标是通过塑造自身在中东的影响力,维持中东格局的平衡,防止一体化进程或区域领导者的出现,进而稳固自身霸权。

与之相比,中国原本就是亚欧大陆的重要一员,维护中东局势对稳定中国周边形势意义重大,有利于打造亚洲安全共同体,为中国的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与中东同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符合中国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全球影响力的战略目标。

500

第三,生产方式的性质。美国曾经是世界最大工业化国家,但时至今日,美国经济已高度金融化。对金融资本来说,制造混乱反而是迅速致富的不二法门。正是在这种“战争经济学”的逻辑驱动下,美国在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频频制造地区冲突,借机插手控制,从而稳固自身在国际原油价格、美元石油结算等领域的金融领导地位,谋取利益。同时,中东地区战乱的形势也有利于美国趁机从中牟利,兜售军火,大发战争财。

相比之下,中国主要是基于工业化发展的需求,与中东国家有着广泛的经济共同利益,一方面需要与这些国家扩大经济、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另一方面,中国在中东有着大量的海外利益,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于在中东中国企业、投资安全的保障意义重大。

事实证明,美国在中东以“世界警察”“和平使者”自居,其实却是破坏区域和平稳定的首要分子。美国在中东更多扮演的破坏者、搅局者角色,并最终给中东带来难以遏制的地区动荡和难以估量的人道主义灾难。相比之下,中国始终是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稳定的促进者、中东发展的贡献者。中国成功斡旋沙伊关系,正是在这种外交理念下塑造完成的。中国推动沙伊复交,为中东其他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路径示范。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