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中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居民消费不足

        

        国内早有学者撰文批判过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观点,认为中国居民消费的统计数据没有真实反映实际消费状况。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中国人特别注重住房消费。平时的储蓄都会在一定使其转化为购买住房的消费。而住房购买却被统计在了投资的内容当中。于是中国人的实际消费被低估了。

        我这里不准备从统计数据是否错误,来讨论中国居民的消费是否不足。而是从经济原理与市场规律的常识出发,来批评把经济增长速度不足,归因于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观点。

        一、发展经济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消费,而是为了增加消费的权力,也就是增加财富。经济是财富竞争活动。所以经济发展就是从尽量缩减消费开始的。如果经济活动是以满足消费欲望为目的,资本家们早就不需要从事经济活动了。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时期保持高速度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财富的增长速度相比较,中国人民的消费欲望相对较低。因此,主张人为地增加中国居民的消费,不管其主观意愿如何,都是在为降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出谋划策。

        二、人为增加中国居民消费,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消费资源是人的本能行为,节制消费以增加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的资源,从而不断增加资源生产,满足消费要求,才是人的理性行为。即使从经济规律角度分析,扩大经济活动需要增加资本投入,人为扩大消费,就是把本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资本消费掉,很明显会对自身经济活动产生遏制。

        中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才能尽可能快速赶上发达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先进生产力的投资,而不是在低水平经济基础上人为地扩大消费,从而减少可用于生产力进步的资源。

        因为人为扩大消费的结果,必然是导致资源向现有水平的经济活动扩张倾斜,不利于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从而导致中国提升生产力水平与经济水平的速度放缓,乃至于像比如拉美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下降,原因不在于中国的居民消费不足,而在于世界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下滑。

        如果西方发达国家的需求依然旺盛,中国的经济增速就不会下滑。所谓市场需求不足,说到底是因为消费不足。也就是说,当今世界经济——当然也包括中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中国的消费不足,而在于在世界市场上居于主导与垄断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不足。

        如果没有中国的经济依然以世界其他国想要而实现不了的速度增长,世界经济的状况会更坏。也就是说,在世界经济总体环境不好的条件下,中国经济的依然较快增长,为世界市场提供了特别大的有效需求,是世界经济没有进一步走坏的重要原因。其中就包括了随着经济增长而产生的中国居民的消费快速增长。

        四、当今世界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国家消费严重不足,却把增加中国居民消费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案,逻辑上,这应该不是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想办法,而是在替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出主意。

        因为,中国人为增加消费,必然会导致两个结果:一个就是上面说过的,导致中国生产力进步停滞;另一个就是为正处于困境中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市场有效需求。结果就是解决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困难,同时使得中国的生产力进步的进程被延迟,乃至于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五、说中国居民消费不足,与边际效用原理不符。根据边际效用原理,越是富裕的国家,边际消费越低;越是不够富裕的国家,边际消费越高。这个逻辑是不可逆的。

        因此,从逻辑上分析,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不可能存在居民消费不足的现象,除非是中国比西方发达国家富裕。而事实上,每次经济危机都是从西方国家的消费不足,而不是因为中国的消费不足引发的。

        之所以人们都以为西方国家居民消费比中国高,无非是因为西方国家的居民没有储蓄,或者储蓄过少。但是,为什么不因此认为,是因为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快而导致储蓄增长的呢?

        事实是,世界财富的总体分配格局,在越来越向富裕国家倾斜,而西方国家的财富分配又日益偏向于富裕阶层,发展中国家,以及所有国家的中低层民众的财富增长速度日益缓慢。而经济社会里财富是消费的权力,当富裕国家与阶层的边际消费因为消费已经饱和越来越低的时候,贫穷国家与阶层的必要消费却无法得到满足。这就是世界边际消费下降的原因。

        如果我们还用人为增加中国居民消费的方法,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需要提供市场有效需求,结果必然是进一步促进财富分配向富裕国家倾斜,导致世界边际消费更快下降,这不但对振兴中国经济不利,也会导致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更频繁、更深刻。

        六、提高居民的养老服务,必须以政府有足够的财政为前提。而政府的财政来自于市场财富的分配。可是在市场财富的分配中,政府的份额不能超过扣除资本的必要水平利润以后的剩余。

        如果超过了,资本就会消失或者流出。结果当然将会是经济的萎缩。那么要增加财政的分配份额,就必须通过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经济附加值的比重。这就必须以生产力的进步为前提。

        如果因为产能过剩,而不再增加先进生产力的投资,任凭经济在低生产水平力的基础上苟延残喘,财政的增加收入就成为不可能的事。那么如何提高居民的养老服务呢?

        更重要的是,自己不用先进生产力的投资淘汰掉低水平生产力过多造成的产能过剩,就会被外国资本用先进的生产力占领中国市场,导致财富进一步流向国外。国外的资本利润会被用于中国的居民养老吗?

        七、说【居民中的工薪阶层减轻了五险一金负担,可以增加收入,增加消费】,是不懂市场规律的表现。因为,工资中减少了“五险一金”,雇员就会比较能够接受低一些的工资收入。结果只能是使雇员的工资降低了,为自己的养老的储蓄减少了,资本的利润空间增加了。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还好,因为,利润增加会导致资本生长更快,经济会发展更快,从而财政收入会增加。

        问题在于,这样的基础上的利润空间增加,会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企业产品价格降低与物料消耗增加。产品价格过度降低,会导致利益外流;物料消耗增加,会导致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这不正是几乎所有经济学者一致谴责的粗放式经济现象吗?

        八、用“产能过剩”现象来指责中国经济的不平衡,从而要求减少投资、增加消费,其实是计划经济思维的结果。

        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效率来争取财富。不应该存在“产能过剩”的概念。“产能过剩”指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对于消费需求多出来的产能。但是在经济流程中,只有低效率资产与高效率资产之分。

        所谓的“过剩产能”,指的是低效率资产。这部分资产已经不具备财富效应,在经济活动中,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应该被先进生产力所淘汰掉。

        所以,因为所谓的“产能过剩”现象,而要求减少投资、增加消费,不是市场经济理论领域中所应该有的观念。

        上面说过了,面对“产能过剩”现象,如果我们自己不通过对先进生产力的投资,将低效率资产淘汰掉,就会被外国资本的先进生产力占领市场。其结果必然是财富被外国资本掠取,导致自己的贫穷。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中国经济的问题不在于居民消费不足,而在于世界经济环境的不好,或者企业的生产力进步速度还不够快。不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与提出建议,却要求中国加大居民消费,不是在替中国经济出谋划策,而是在为西方资本的利益要求忽悠社会。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