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操作系统?

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操作系统?

500

现在美国很强大,虽然中国在许多领域都在赶超美国或者说“外国”,但在IT领域广大网友心中有几个令人绝望的痛点,比如:PC芯片、PC操作系统、域名服务等等。在目前,PC芯片领域龙芯在艰难爬坡,摸爬滚打了18年,在市场化方面依然看不到彼岸。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绕不过WINTEL联盟的垄断,CPU与OS互为短板,成为一种互锁状态,一句话:至今没有建立足够健康成长的生态圈。

那么,CPU+OS+生态这个三元死结究竟该怎样打开,许多大佬都有见解,我个人才疏学浅,平时也是只阅读没记录,无法引用,还请各位智者自行脑补吧。只是,我有个感觉,像现在龙芯+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模式,终究还是自己被自己局限在一个小池塘里,划地为牢,永远无法搅动风云。

作为一个玩OS并且玩了20年的半瓶醋,我还是有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树一个标靶,各位大贤请不吝批判。

启发来源:

1、  无盘站。也就是服务器+瘦身客户端模式,曾经很火,现在也有云桌面,但我没接触过云桌面,无法评价,但曾听某位技术人员科普,好像与无盘站差别不大,只不过客户端更瘦,而服务器端似乎采用了虚拟机模式。而我在XP时代曾经试验过WM+无盘系统,即电脑上安装Vmware和某无盘系统,无盘系统挂载Vmware的磁盘。在VM中就能以一个磁盘文件实现多开,特点为每个虚拟系统可以实现无盘启动,并且能实现挂起操作。好处是多个虚拟机共享一个启动磁盘,大大节约了磁盘空间,而且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由此,我设想,在瘦身客户端只需集成一个类似Vmware的启动环境,就可以构建起一个能够挂起的无盘网络,我不清楚云桌面是否也有类似思路。

2、  无处不在的触摸系统。在“三体”某个情节中,某人来到地面,犯了见到墙就想点点点的强迫症。好笑之余,更是惊叹当时科技环境下实现的无处不在的上网操作。静心去思考:我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实现如此便捷的泛在网。必备的条件1、瘦的只剩下触摸屏的客户端,比如,在一个类似黑板的“玻璃“”上,多个人一起操作,每个人只需用手指划出一个图形,就能在这个图形中显示一个登录界面,登录之后却可以实现完全的操控。2、屏幕只是识别客户的手势,上传到云端,云端处理结果以帧的形式返回到屏幕。

由两点启发,试图定义未来的操作系统,只能是“云处理系统“

500

这个想法产生于几年前,由于没有意识到5G时代的临近,泛在网的到来,我也只形成了一个替代性质的“云操作系统“的构想。设想中,某大气的网络巨头,以我第二点启发中所设想的方式搭建一个服务器,并开放给所有能联网的PC一个无盘启动的网址,而所有能联网的个人用户在本机上只需用网卡启动,利用U盘上的微型环境实现登录路由或宽带拨号,就能登录云端的免费系统。此系统初步定义为一个应急系统,在完善度低于流行PC系统,且本地系统意外崩溃时,给大众一个能临时办公的环境。运行方式类似于远程桌面登录虚拟机方式。当然后期可以推动将此功能(微型环境)集成到网卡中,旧PC仍采用U盘辅助方式。

此“云操作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包括1、提供云端运行环境,此环境与客户端硬件无关或低度依赖。2、云端运行,数据通过网络反馈,客户机只负责屏幕显示。3、提供常用网络应用和办公软件,这个可以由运营方定制。4、云存储和本地存储结合,在本地硬盘能读取的情况下,支持加载本地硬盘实现本地读写。

此“云操作系统“可以推广企业级方案,服务器架设在企业机房,解决企业对敏感数泄密的担忧。这个方案可能与当下的云桌面在某些方面很类似,但应该多了穿透路由的方式。在企业授权的前提下,可以实现员工在家登录企业并办公。

相关的网络安全方面,应该有专业团队负责,我没有能力去设想。

这个“云操作系统“缺陷在于,超越流行PC系统难度太大,最终最大的可能还是开发商很难下决心去突破现在的操作系统限制,只做一个云外壳,以现有的一些工具做一个拼盘系统,反倒给操作系统国产化新增一条堤坝,变相资敌。

契机出现在5G时代,泛在网成为愿景,现行的W系和L系操作系统必须做出架构上的重大转变才能适应未来的大数据大流量,并且客户端越来越瘦的现实,只指望客户端的集成度不断升级已再难负荷。操作系统重构必然影响各种编程语言及编程工具的重构,而编程工具的更新必然滞后于操作系统重构,未来一段IT程序员必然会面临一个泥沙俱下,重新适应的尴尬。此景更胜安卓崛起的时代,万乘竞驰,群雄逐鹿!

我设想的“云操作系统“也不能胜任新时代的需求,进而设想“云处理系统“

“云处理系统“的基本支持:超算或超算集群为硬件,并发、并行处理,云存储,5G或超越5G的泛在网,简约的客户端。

云处理架构方式为模块化集成系统,众模块协作,云端处理、服务器架构。桌面模块、传输模块、任务序列、模块管理器、信息池、分布式处理为基本模块,文档、图形、视频、数据处理、AI、工程等模块为功能模块。桌面模块响应用户对任务功能的选择,任务序列负责对用户需求形成需求队列传递给功能模块,功能模块管理器判断新增功能模块或续用空闲功能模块或加入某功能模块的任务队列中处理,功能模块对简单需求直接处理,对复杂需求向任务序列提交分布式处理需求,由任务序列进行算力再分配,加入分布式处理序列,再将结果反馈,传输模块负责用户指令和结果反馈的往返传递。在任务完成后,模块管理器释放模块占用,或将模块加入待命队列。各用户需求以ID的形式加入任务序列,由任务序列以优先级的标号形成需求队列传递给功能模块。云端正常情况下会有众多同类模块在线运行,以服务于众多用户的同类任务。

类似于现行的各种应用软件不再以单独应用的方式出现,而是作为功能分解后的小模块集合形式集成到“云处理系统“,各功能模块以参数或数据链形式在信息池实现数据共享。AI模块做什么我也不懂,但AI模块应该是必须的,最起码可以对不同用户对各模块的需求进行优先级分配,实现对服务器上需要并行运行多少相同的模块进行数量调整和任务队列调整,还如,对经常需要调用分布式处理模块的用户,不再分配普通功能模块。

在这种形式下,各用户以共享方式调用服务器资源,在同一时间段对服务器资源的占用,由于智能分配,能实现能耗最小化,效率最优化,更绿色更节约。比如某用户盯着屏幕上Word文档发呆时,现在的PC电脑上Windows系统和Word办公软件都在运行,而“云处理系统“下,就只有桌面模块持续刷新一帧静态画面。文档模块不会与用户直接关联,只会执行自己的任务队列。在本用户发呆时,只与桌面模块关联而与文档模块无涉。

此系统本质上应为服务器系统或超算系统,我希望此系统能从底层核心开始开发,不要像安卓一样留一个先天残疾,而由于系统初期可以只适配云端机器或者说指定机器,兼容性方面的麻烦会比较少,遭遇的困难会相对少一些。

至于如何实现系统稳定并对各种模块建立势井,我不懂,但专业人员必然能在效率和稳定之间做好调整。

“云处理系统“的实现将改变IT软件商和IT程序员的市场格局,IT软件商面对的将不再是个人用户,或某个企业,IT软件商的服务对象成为“云处理系统“,大一统的功能集成将分割为功能模块的集合,用户界面不再是一堆后台待命的响应机制,一些适合共享的功能模块将由“云处理系统“提供或其他通用模块软件商提供,当然,各种功能模块的优胜劣汰也变得更为激烈。由于IT程序员将直接面对功能模块,开发方向也会更加专注,功能更优,更简约更高的效率将成为主攻方向,而不是更全面。发明或给模块增添功能将不再由功能模块开发团队单独决定。

而面对新需求,需要新增或改进功能模块,则将需要系统架构优化的方式出现,而不是简单的给某个模块直接改进,需要的是对总体架构更为熟悉的一个架构师群体,在全局的角度或综合的角度,协同功能模块开发人员稳妥进行。

“云处理系统“的开发模式可以是,开发方初步搭建起系统架构,以公开模块接口的方式开放软件开发,就是俗话说的:“我搭台,你唱戏”。以网游的内测、公测、开服式的节奏推广,以U盘启动镜像的方式分发体验入口,以网卡集成微启动环境方式增加潜在用户,以新型超长待机的笔记本(CPU↓显卡×耗电↘重量↘厚度↘)占领市场。免费或者更便宜更方便是人们永远也无法完全抗拒的诱惑,只要“云处理系统“成功上线,剩下的只有……

“云处理系统“也可以简化为企业级系统。

“云处理系统“模式下,由于系统运行在云端,本地只负责显示和指令输入,PC将极大简化。除网络部分需要强化,CPU、显卡、内存、主板等由于性能需求大减,反倒出现极大的性能过剩。新产PC或笔记本可以采用简装模式,耗电、发热都将?倍的降低,也将更轻薄续航能力更强,在将来如果能实现随便一块“玻璃”都能点点点,那可就革命了。另,个人PC可以“断尾模式“保留精简系统,在无网络时做些简单工作。当然,不要问网游还咋玩?没网了,就安心工作吧。未来手机也是如此,有网自然好用,没网了现在手机也变砖。并且,大概率手机、PC系统合一,由“云处理系统“桌面模块自动匹配,甚至,屏幕只剩一半能显示时,也可缩小显示区域应急使用。

几十年以来让人又爱又恨的软件盗版现象也将被遏制,因为由云端实现了统一采购。而统一采购带了的同质化是否限制个性化趣味,也不是问题,桌面模块可以提供个性设置,甚至个人可以使用心形“玻璃”定制心形桌面。至于“云处理系统“的盈利模式,可以免费,也可以免费+VIP,甚至由政府采购,立法以“云处理系统“使用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予以保障。而由此国民级服务带来的产业收益和业界话语权,其价值就不需要用形容词了。同时,“云处理系统“会裹挟大众不由自主进入云盘时代,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也将更为扁平,对于违法行为或不受欢迎的行为,在云功能模块时代,更难以藏身,更容易鉴别或拒绝或追查。而瘦身客户端的推广,也许会覆灭大半PC用CPU行业,取代它们的将是一种体积微小的简化芯片,而X86、龙芯等就只有军用和特殊行业有需求了。

并且,在一个全新的网络模式覆盖全球市场时,也会有一个软件升级方式的机会,改写DNS寻址方式,让IPv6提前替换IPv4,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人人都有自己的IP地址,会有多么方便!

在这种巨大的变革下,对在现有完善的生态圈外再建自己的生态圈所遭遇的绝望,也将消散在整个IT生态重建的大潮下。我自己不清楚是不是太乐观了,但我的设想如果能成,就不算我白日做梦了。

本文只是顺着思路,一路写下,可能比较混乱。本人的知识面很偏,如果用词出现偏差,请各位不吝指导,构想不合实际之处,也愿意向各位学习。此构想在心里揣了许多年,总有点不吐不快,虽然可能吐了才发现自己多无知,更不快。但如果哪位大虾认为有些道理,还请你推荐这些想法给愿意批阅此文的大师,或大师们,谢谢您读完此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