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起诉小米专利侵权,到底是不是窝里斗?

500

文/王新喜

日前华为向小米发起专利侵权诉讼引发了业内的热议。许多网友将其归为“窝里横”、“内斗内行,内耗自己”,并表达了“自己人不应该交专利费”等观点,目前该侵权诉讼尚未有结果,小米是否侵权还不能定论,我们也不方便就这方面做过多评价。

我们今天谈的问题是,基于疑似专利侵权的情况,华为该不该向国内友商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该不该收专利费?这算不算内斗与内耗?

500

根据相关信息显示,华为起诉小米侵权的有四个专利,1号和2号是无线通信技术,专利申请的时间是2011年和2010年。3号和4号是手机照相和解锁技术,专利申请的时间是2013年和2018年。

500

3月1日,华为小米回应称,双方就专利许可在积极谈判,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协助达成协议。从目前双方的回应来看,大概率会以场外和解结束。

其实回顾华为和三星的专利互讼,华为使用的也是1、2号专利,而且发生的时间是2018年。

从时间点来看,如果有专利侵权行为,华为为什么不在那个时间点就对国内的手机厂商提起专利收费,为何要等到现在呢?这可能与华为当前面临的现状相关。

华为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发起专利战?

从过去2018年前后来看,华为手机业务处于巅峰时期,增长迅猛,营收规模也很庞大,对于那个时候的华为来说,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手机卖得好,也就意味着技术专利已经为其赚取了庞大的收益。

在这个时候,也是友商市场份额被华为挤压的时候,这个时候华为发起专利诉讼,难免有以大欺小之嫌,在国内舆论场上可能会落下缺乏大厂格局的骂名。

但后来因为被制裁因素,华为手机业务一路下滑,友商也在不断蚕食华为失去的市场份额与用户,华为需要开始思考将庞大的专利营收做起来,而不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损害的只是华为自身的利益。

毕竟,无论是高通还是诺基亚,都是依赖通信专利收费,赚得盆满钵满。而华为如今的营收状况以及面对专利侵权的状况,也到了需要弥补专利损失的时候。

在去年的 2022 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开幕式上,华为余承东就因为专利侵权问题吐槽:“在很多行业,尤其中国的一些企业,他们在抄袭我们的设计。包括我们的一些专利,大家用了也不给我们付专利费,直接用,然后还讲成是他们自己的专利,甚至有些东西是直接抄。”

事实上,在去年10月底,华为就因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起诉了包括亚马逊公司、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在内的七家公司,引起了业内关于华为的专利反制以及知识产权的讨论。

500

近期,外媒再提撤销对华为的出口许可证,切断华为与所有美国供应商的联系,允许对华为出口的政策正在逐步结束。

可以说,华为的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者也深表同情,但前段时间小米却在强调它抢走了华为5000万用户,从情绪上来看,小米对华为“伤口上撒盐”的言论,可能激怒了华为。

华为起诉小米,为何会有“窝里斗”的说法?

目前,华为诉小米专利侵权,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侵权与否,最终要看官司最终怎么判,这不是笔者要讨论的问题。笔者更关注的是,大量网友认为,华为的专利武器,应该挥向海外,而不应该用在国内友商身上,认为这种专利诉讼是碰瓷,是窝里斗。

500

但事实上,华为一直都是在面向全球收取专利费的,它的专利大棒也不没有局限于国内。早在2021年第一季度,华为就已经收到了来自苹果公司的一笔6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从市场经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专利收费是有法律保护的,是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比如说,3G移动通信的基础是CDMA技术,而围绕CDMA技术的专利,高通占有的比重是非常高的。包括小米在内的许多国产厂商每年也都在给高通专利费。

从华为本身来看,它拥有全球最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它不仅仅向国内企业收专利费,也向国外收专利费。差不多全球一半的5G手机,都要向华为缴纳专利费。

500

2021年3月,华为公布的数据称,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在12亿-13亿美元之间。

目前来看,继跟OPPO、三星后,华为也跟诺基亚完成了专利交叉互换。

对于专利侵权行为,华为也曾起诉过不少国外大厂,比如2017年,三星等三被告构成对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的专利侵权,需共同赔偿8000万元,并支付华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50万元。

前年6月份,华为起诉了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Verizon,要求其赔偿10亿美元。结果也是以Verizon败诉低头交钱而告终。

华为去年也曾发起对亚马逊的专利起诉。去年11月,华为也在德国法院起诉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美国电商亚马逊、路由器厂商Netgear和互联网路由器供应商AVM侵犯其专利权。

之所以华为起诉小米这件事上,民众会有“窝里斗”的想法,是因为虽然专利技术在国内是被法律保护的,也是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但是众多国内用户与企业,其实在思维与意识层面没有跟上,专利版权意识是相对淡薄的。

这有历史缘由。从过去几十年中国数码科技行业的发展来看,是缺乏技术自主观念的。

许多企业为了追求速度和规模,往往是购买引进技术,牺牲了基础研发与创新,在头部企业完成规模化之后,却并没有自主创新的动力,大而不强成了不少企业的通病。

毕竟,从国外买回来的设备与零部件马上就可以使用,比自己研发要快得多。这也造成了一种“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普遍想法以及专利淡薄的意识。

正是这种专利的淡薄意识,导致许多国内厂商重营销而轻技术,也导致了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频频遭遇专利大棒的打压。

包括小米OV在内的国产厂商在海外曾经多次遭遇专利侵权诉讼,比如早在2015年,小米公司尚未进军美国市场便被专利流氓盯上,同时该年小米遭遇爱立信的专利起诉,该专利纠纷持续了三年。2020年,美国公司InterDigital在印度对小米发起两起专利侵权诉讼,其中一起便涉及IDCC三项H.265印度专利等等。

最近几年,诺基亚大搞通信专利战,诺基亚针对OV的全球专利诉讼遍及全球8个以上国家和地区, OV被迫在全球各个市场与诺基亚纠缠,导致业务的开展受阻。

国产手机在海外市场始终无力与苹果三星竞争,尤其是在欧洲市场。因为海外市场对专利非常重视,国产厂商不仅是苹果三星等巨头排挤的对象,也容易被大厂的专利诉讼或者专利流氓盯上,专利储备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张的一道难题。

很多年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就曾说过,“中国厂商进入欧洲市场非常难,欧洲市场对专利的重视度很高,在没有形成规模时可能不受重视,但一旦形成规模,各种专利的高收费就会接踵而至。”

也就是说,如果在国内大家对专利不重视,可以不讲规则,那么在国外讲规则的商业土壤上,自然会有人教你守规则。

从手机行业的发展我们就知道,一个行业,如果专利意识淡薄,那么去海外,就容易被盯上,被动挨打,也很难形成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艰难时刻,华为有必要学习诺基亚

对于华为来说,它拥有庞大的通信专利,但这些专利其实没有为华为带来应有的营收规模。

而华为的专利也投入了巨大的研发费用,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资记分牌 2022》,华为已经跻身全球前五大研发投资企业之列。

500

虽然三星,苹果,OPPO等厂商以及美国前两大通信商都在给华为交专利费,相对于诺基亚、高通,华为在专利领域的收费与营收是偏低的。

诺基亚积累了大量的通信技术专利,其中主要涉及了通讯领域必不可少的2G、3G以及4G专利,其5G专利也很庞大,但数量上依然不如华为,但诺基亚专利营收规模远超华为。数据显示,华为拥有全球约10%的4G专利,约20%的5G、Wi-Fi6和H.266专利,约30%的OTN和10G PON专利,以及约20%的IETF专利。

但根据2021年3月华为公布的数据,2019~2021三年的知识产权收入仅在12亿-13亿美元之间。

但是诺基亚已经连续6年年收入1500亿元以上,其中专利授权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去年只这一项业务就给诺基亚带来15.02亿欧元的收入,约合人民币106亿。诺基亚一年专利授权收入,就远远超过华为3年的知识产权(专利营收)收入。

500

有观点认为,大家都是中国的企业,不应该计较专利,而要一致对外。

然而他们不明白的是,技术是谁的就是谁的,想要用,就得拿授权、用钱买或者双方技术交叉授权,商业忌讳的就是和稀泥,谈人情、不讲规则,缺乏商业道德底线与规范,它破坏的是一个产业的商业生态土壤。

从华为公司的角度来看,如果专利被人用了就用了,这遏制了华为未来可持续性的研发投入,也不利于华为在ICT领域彰显自身的专利影响力与话语权,更不利于释放并盘活华为的专利价值与利润。

在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国内诸多技术被卡脖子的背景下,其实更应该提醒科技行业重视技术与专利,这是科技产业未来成长与升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营造重研发、重技术的产业环境?从尊重技术专利做起

从当前严峻形势来看,我们国内其实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营造重研发、重技术的产业环境。

因为国内科技产业过去长期奉行“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理念,这种理念其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受制于人的危机感,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也处处受掣。

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知识产权的理念与规则没有很好的普及,从企业界到民众,对专利缺乏正确的认知。这导致重营销轻研发成为许多企业走捷径赚快钱的一种选择。

如果专利技术可以随便拿去用,并标榜自己的技术,那么还有谁愿意投入巨资去搞研发呢?

如果产业不尊重技术与专利,那么就会无形中鼓励这种倾向,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简单来说,一个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有底层的良好规则与底层土壤,如果底层土壤可以被不守规则的人破坏而不受约束,那么伤害的将是整个产业的技术升级、产品竞争力与创新力。反之,对技术专利以保护与尊重,才能激发产业的技术创新与正向循环。

商业需要公平的环境,要靠实力赢得话语权,这是普世法则,也是科技企业获取尊重的商业原则与重要标准。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智能新链接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