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小吃推广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性价比

【本文来自《广东的饮食文化为何不能往外辐射,也是有原因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少年在别处
  • 难吃的菜馆,你会光临一次。但你会光临第二次吗?

    餐饮,不存在劣币驱逐良币。

    说一千道一万,竞争不过别人,就是你家的菜不好吃。性价比还差。

    我家附近就有一家淮扬菜的小馆子,开了十几年。无他,好吃。

    好吃就是好吃。和清淡,口重,酸还是辣,甜还是咸,无关。

    他家旁边是一家川菜馆。也开了十来年。屹立不倒原因,还是好吃。

    这条街上其他店经常一两年就完蛋。

    好不好吃靠舌头分辨,不是靠说。

有道理,其实现在全国各菜系都有融合趋势,炒菜中粤菜比较实惠的菜品卖的也都是不错的,劣势比较大的就是肠粉这类小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粤菜小吃推广困难,最大的问题是性价比。

我单位里有广东人,也有越南华侨,但是他们中午外卖和其它同事吃得没什么不同,饿了尤其爱吃炒饼,炒面。他们觉得再有情怀,那方便性,实用性和价格也需要考虑,从同事们的看法总结,主要几个原因。

1.量太小,比如肠粉,价格和一份黄焖鸡米饭、一碗鸭血粉丝汤或者一碗刀削面加个丸子差不多,但是一份肠粉吃不饱,得两份,这样一来价格就等于黄焖鸡米饭的两倍了。我小时候八十年代末,四川的担担面也是刚刚进入北京,他面临和肠粉一样的问题,因为四川人民是拿他当点心,很小的一碗,好吃是真好吃,可是上班族得吃三碗,很不实惠。后来经过改良,现在北京大部分面馆的担担面都是大海碗装的了,钟水饺也经常是三两起步。

2.价格偏高,比如干炒牛河,煲仔饭这样的量也够大了,但是价格比同样分量的小吃贵很多,比如南京流行的那种三鲜炒面,新疆味的干煸炒面,牛肉饺子四两,这些都集中在20-30元。分量差不多的干炒牛河,就得40-50元。有些爱吃牛肉的人就会选牛肉饺子了,因为明显他的肉更多。爱吃粉的可能就选江西或湖南的炒粉。

3.选择恐惧。广东有些小吃是类似云吞面或者闽南卤面那样光光的一碗,然后加料进去,这样的模式适合慢节奏的堂食或者露天夜宵早点这样,但不太适合大城市外卖或者午餐堂食,北京有个护国寺小吃,他就是花样多,选择多了,很多品类估清就快,想吃的会经常没有,所以就常见排队的人不耐烦前面的人挑三拣四,吵架起来。其他地方很多小吃是直接给加好了,举个卤煮火烧的例子,解放前的卤煮是可选面,大饼,火烧,猪头肉,五花肉,各种下水,炸豆腐这样的自选,为了适应快餐,后来就把顾客选料这个环节省了,直接设计三档,一个档次是豆腐加火烧的,最便宜,然后是大肠肺头火烧的一个档次,两份大肠没有肺头的再一个档次,这样出餐快,也治愈了大部分人的选择恐惧症。

所以,如果把肠粉的分量做到四两一份,或者把肠粉放到套餐里,然后价格降低些,菜单和品类尽可能简化,可能会在广东以外的地方卖的好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