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后对北京的大力投资,和对天津的投资远远不够,这才是今日京津差距的根源

【本文来自《北京要建“数据特区”,什么信号?》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勤劳老韩
  • 一,说的不是“自古以来北方本就不如南方”,而是近一千年以来北方不如南方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二、你说的这些是“愿景”或者“未来”,不是“当前”和“现实”。

    三,天津的建城史和发展史,都是基于作为京城首都的拱卫要冲和对海门户,其后来被西方殖民者选为开放口岸租借地之一也是因为这一点。而民国时期天津的大发展,前期是因为各路军阀对首都频繁的争夺战争,使得京师大量人口和资本迁往附近由洋人“罩着”的天津躲避,后期,则是在多年的殖民租借地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开发的基础上,南京政府为削弱遮盖前朝前代都城的影响力而刻意大力扶持天津。解放战争平津战役以后,首都战乱因素、西方因素、南京政府因素全部消失了,天津的地位和发展也就回归到这些因素影响之前的状态了。

一,中国北方历史上数度领先于南方,无论农耕文明还是工业文明时代,北方都是奠基之地,不存在近千年来北方不如南方的情况。现状不过是南北交替前进螺旋上升而已,南北方之于中国犹如人体的上半身与下半身,协调发展才是正途,国家不会坐视南北差距持续扩大而不理。

二,北方崛起的大环境,历史机遇出现,已是现实,希冀南方永保优势只是某些人的“愿望”。

三,关于天津的发展史:

在古代农耕文明时代,华北地区的城市体系是“都城—治所”式的古代城镇体系,主要社会功能是政治治理,京津关系在那时属于此范畴。不仅天津,保定等地与北京关系同样,但天津与保定承德张家口等北京周边城市不同,天津还是漕运与商业城市,通商口岸,天津自古就有航运,商业,外贸基因。北京则没有。

进入近现代工商时代后,华北地区进入“港口—市镇”的城市体系新格局,近代中国北方崛起了几十个商埠/铁路枢纽/工矿业城市,天津是其中的代表城市,是华北最强的商阜/枢纽,唐山的工矿也由天津总部管理,北京/北平在传统农耕业向近代工商业转型的历史时期无商阜/枢纽/工矿业,尤其在失去首都地位之后,沦为单一消费市场,对华北发展影响微乎其微,华北城市体系由北京主导的“都城—治所”体系向天津主导的“口岸—城镇”体系转变。这才是天津崛起的根本原因。

天津是北洋势力的大本营,天津小站练兵,北洋六镇,锻造了北洋军阀的几乎全部班底,出没于天津的历史人物影响了中国近代百年,以北洋军阀与那个青天白日旗政党的关系看,天津才是民国南京政府的压制对象,北京那些满清残余已手无缚鸡之力,不需要压制。

新中国后上面对北京大力出奇迹般的投资,资源堆砌,对天津的投资力度则远远不够,这才是今日京津差距的根源。1949-1957年,156个重点项目没有在天津安排任何一个,天津一切基础设施以养护为主,不再新建。一五期间,对天津基础设施投资8.97亿元,同时对北京投资40.7亿元。1958-1966年,上面考虑河北省再三请求天津作为省会带动河北省发展的诉求,决定天津做河北省会,在河北省委水平低劣的管理之下,劫富济贫的思维之下,天津发展大倒退,而北京作为首都继续得到大力投资和发展。纵然天津家底雄厚,区位优势依旧,这么打压,这么折腾,换北京来试试,历史常态?历史根本就没有常态,不过是首山之区得便宜卖乖罢了。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