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强大吗?能和宋辽金夏并立,这可不是个割据军阀能做到的

500

大理国皇帝

说起大理国,最为人熟悉的就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设定。小说中段誉就是大理国的继承人,大理国是和宋、辽、西夏、吐蕃并列的国家,慕容复还一度认了段延庆当爹,就是想向大理借兵侵宋。那么历史上的大理真的那么强大吗?

一、大理国的建立

902年,西南统一的南诏国灭亡,南诏旧权贵纷纷拥兵自立,强势军阀相继建立了长和国、天兴国、义宁国。在义宁国时期,国王杨干贞为了加强集权,开始排除、削弱一切异姓权贵。异姓权贵在段氏段思平的领导下结成反杨同盟。至937年,在段思平领导下反杨同盟推翻了义宁国,段思平即位,国号大理,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市)。

段思平继位后也开始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首先是继续联合各权贵彻底剿灭义宁国杨氏残余势力,在作战中,段氏加强了对军权的控制。彻底剿灭杨氏之后,段思平一方面打击在战争中倾向杨氏的旧南诏权贵,一方面分封亲近自己的旧南诏权贵,比如段思平封高氏族长高方为岳侯,承认了他对他部族和所占地区的统治;封董氏族长董伽罗为相国,承认了董氏对兰州(今丽江一带)的统治。

500

大理国

其次,段思平对给他巨大兵力帮助的滇东三十七家部落实行优待政策,给他们全部免徭役三年、减免赋税一半。滇东三十七家和高、董等旧南诏贵族出身的部落不一样,滇东更野蛮,他们不服高、董等部,所以此举实际是段思平在挑拨两者矛盾,达到自己凌驾于诸部之上的目的。而因为段氏对滇东的优待也使得滇东成了段氏的强力后援。

二、大理国的政治制度

此时的中原陷入五代的纷乱,南方也各自为政。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段思平登基也以皇帝自居。大理国一共存在了316年,其中在1094-1096年王位被篡夺,但旋即复国,共经历了22个统治者,其谥号皆称“皇帝”,段思平死后谥号圣神文武皇帝。

500

大理国皇帝

大理国中央官制极其完备,已经像是文明开化的中原封建制国家。大理国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南诏时期的宰相读作“布燮”,翻译成“清平官”,在大理时期仍有布燮,但已经变成虚职、荣誉称号,大理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叫“相国”,负责辅政。相国之下有类似中原中央六部的执行机构,大理称之为“九爽”,分别是:1、幕爽,类似兵部;2、琮爽,只管户籍;3、礼乐爽,类似礼部,大理国内各部落事务、调解各部落纠纷也是礼乐爽的任务;4、罚爽,类似刑部;5、劝爽,类似吏部;6、厥爽,类似工部;7、万爽,类似财政部;8、引爽,负责接待外国来使;9、禾爽,类似工商管理局,专门管理商人。

地方上,大理国建立之初占有云南全境、贵州省西部、四川省南部,以及缅甸、老挝一部分地区,地方一级行政区被划为首都区、二都督区、六节度使区。大理国因为是由各权贵联合组建,地方实权掌握在各部落手中,所以大理初期继承了南诏的统治办法,继续给这些部落首领以节度使、都督的名号,管辖所在地方。皇帝直辖的实际只有首都区,而地方权贵一如唐朝的节度使,在地方说一不二。其实杨干贞就是天兴国的东川节度使,段思平则是义宁国的通海节度使。

500

节度使

随着时间的发展,大理国集权程度加强。至大理国后期,流官程度加强,地方行政改为八府、四郡、四镇,府、郡、镇地位相近,不是上下关系。镇更偏重军事作用,设在边地。郡主要设在和汉人有接触或穷山恶水的少数民族地区,比如石城郡就是蜀汉统治的建宁郡,东川郡是蜀汉的朱提郡,河阳郡是强宗、罗伽、步雄三部的地盘,秀山郡是阿僰(读作“伯”)部的地盘。府就是节度使区的演变。大理后期的节度使、都督的名号也改叫演习、演览。府一级另设监府事一职,类似宋朝的通判。

府以下为县,长官称县尹,为流官。在少数民族部落聚集区则设土官,称之为部长、甸长,地位类似县尹。

500

大理国的官僚

三、政教合一和科举选官?

看《天龙八部》对大理国最大的印象就是佛教盛行,连大理国王都出家当和尚了。历史上僧侣对大理国政治还真的有巨大的干涉能力。

大理国时期,云南佛教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大理国22个皇帝,共有11个出家,佛教势力之大可见一斑。大理国僧官制度完善,以僧侣为国师参与机要是大理国的传统和定制。大理国的僧官制度相当复杂,僧侣最高官职是“大佛顶寺都知天下四部众”,类似于总管全大理各佛寺僧侣这么个官。其下有补阁黎、赐紫大师、赐金裥僧、赐号大师四等,算上僧侣总管,这五类僧侣算是官,可以参与政治。

500

僧侣和大理皇帝

 大理国实行科举,这是大理最终融入大一统王朝的原因之一。《南诏野史》说:“段氏有国,亦开科取士,所取悉僧道读儒书者。”可见大理的科举和中原基本一样,也是考儒家经书,但科举对象却是僧侣、贵族,平民无缘科举。

四、大理国强大吗?

大理有完备的政治制度,和同时期的辽、金、西夏相比也不遑多让,但真正让大理屹立于乱世的在于她有完备的军事制度,这是保证其独立的首要条件。

大理国军队由常备军、厢军、部落兵三种。常备军是专业部队,人数少,当兵是拿饷银的,一天到晚就是训练,是大理国的精锐力量。厢军是民兵,类似唐朝府兵,以村为单位,按要求集合,平时务农,闲时训练,战时出征,战事结束兵散于野。部落兵则是从各部落中抽调的兵。南诏最高军事长官称“军将”。大理国把部队分为四军,由四个“将”管辖,四个“将”上设一“军将”。每当出征,大理国皇帝还会派遣监军。出征之时,军士自备粮草,但允许抢劫,以抢掠提振士兵战斗力的做法,特别类似于后金的八旗兵。

500

八旗兵

大理国总人口约300万,刨除妇女老弱,成年男子约100万,按照10人1兵来算,总兵力不过10万。且大理始终没有建立如臂使指那样完全的封建统一国家,各部落族长在自己的封地上称王称霸极大地分散了大理皇帝的力量,所以大理的军事实力并不强,但这不意味着大理的军队就弱不禁风。

在北宋时期,北宋疆域还算广大,又有钱。所以968年大理就遣使入宋称臣纳贡,但宋朝不置可否。982年,宋太宗修了黎州(今四川汉源)码头,方便了大理朝贡,但双方仍未建立宗藩关系。直到1117年,宋徽宗才册封当时的大理统治者段和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至此宋朝和大理才建立了宗藩关系。

500

宋徽宗

南宋时为了扩大疆土不断向南方拓展势力。1136年,大理到临安进贡,宋高宗拒绝了大理的臣服,这意味着双方不再是宗藩关系,南宋如果进攻大理不再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此举着实惊吓到了大理国,此时间岳飞、韩世忠都没死,南宋军队长期和金军作战,战斗力还是可以的。但此后因为宋金战争问题,南宋无暇顾及大理,没敢和大理直接翻脸,双方关系若即若离。

别看大理对宋很怂,但对越缅野人可是以宗主自居的。自大理建国之后,和中南半岛的野人时常发生战争,这些战争多以大理获胜而告终,极大地拓展了大理国疆域,所以当时的云南远比今天的云南大。

文史君说

大理国势力是对内不足,对外有余,作为一个割据政权,她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中国的大一统,但另一方面她同西周分封制一样,拓展了中国的领土。至明朝,中国再次实现了大一统,中南半岛内附,中央朝廷在中南半岛设立了三宣六慰,很大程度上就是大理国的余威还在。从这一方面看,大理国还是很强大的。

参考文献

尤中:《中国西南边疆变迁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何耀华:《云南通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点击「浩然文史」阅读原文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