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气球”结束流浪,开启中美关系的“新漂流”

转自微信公众号“公评世界”:

500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日表示延期访问中国

春节期间《流浪地球2》在中国火了;不承想这两天,“流浪气球”在美国火了。北京时间凌晨3点39分,美国出动F-22战机,使用一枚AIM-9X超音速、热跟踪的空对空导弹,在南卡罗莱纳州海岸6海里的地方将“流浪气球”打下,从而结束了这个失控气象观察气球的旅程,美方的解决方式对双方关系的巨大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

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对美国击落中国无人飞艇表示强调不满和抗议。中方强调,这个飞艇属民用性质,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完全是意外情况,中方要求美方以冷静、专业、克制方式妥善处理。但美方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惯例。中方将坚决维护有关企业的正当权益,同时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

围绕这个“流浪气球”美国国务卿布林肯2月4日表示,中国的流浪气球至今还飘在美国上空,这个时候访华不合适,等条件成熟时再考虑。何谓“条件成熟”?美国一些专家解读称,反华是当下美国的“政治正确”,在可预见的未来,访华的成熟时间窗口很难找到。中国毕竟是一个大国,国家领导人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不会待在北京听布林肯调遣。正因为如此,美国一些专家认为,布林肯作出推迟访华的决定过于轻率。当前,俄乌战争正处于微妙时刻,台海正酝酿新的危机,中国气球意外飞到美国,这一切都凸显其访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布林肯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了所谓对美国国内政治最安全的方式,放了中国人鸽子。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利民对记者表示,布林肯无限期推迟访华是可悲的决定。

布林肯以“气球事件”为理由推迟访华,显然很害怕此时出访北京在美国国内被视为对华软弱的表现,同时担心全程只会谈论“流浪气球”一个件事了。此前,美方为了显示对华的强硬已做足了功夫。即使没有“气球事件”,美方也已把访华气氛搞得十分紧张了,以致于中国国内许多专家都提出疑问,这哪是一国外长访华的节奏?美国近期的所作所为根本不是在促进中美关系,而是大肆破坏中美关系,访华的一点诚意也没有。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对布林肯北京之行几乎不抱任何期望。布林肯完全是为了访问而访问,已偏离了巴里岛中美元首会晤时为国务卿北京之行的设计初衷。所以,当布林肯宣布推迟访华时,许多人并不感到十分意外。

布林肯无限期推迟访华及美方打下“流浪气球”,成为2023年的一次重大外交事件,中美高层错过了一次危机管控下的对话机会。中国外交部此前对气球事件已作出解释,强调这个气球是气象科研用途的飞艇,根本不是什么间谍气球,飘到美国是受西风带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无意侵犯美国的主权,中方对发生这样的事件表示遗憾。但布林肯却将气球事件上升到国家主权与国际法的高度,大有把事件搞大的架势,顺应了美国对华强硬派的呼声,这是美式政治逻辑的自然反应。

1971年,乒乓“小球”推动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大球”。2023年,中国不经意放的一个气象大球,却让中美关系迅速冷冻,看来真是“高处不胜寒”,这个气球测出了中美关系当下的真正温度!

500

▲网民们疯狂追踪一个美国发射的高空科研气球,将其错误地认为是“中国气球”。

这几天,“中国气球“在美国民众之中形成了狂欢,网民们纷纷加入到寻找“中国气球”行踪的队伍。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个失控的中国气球从承蒙大州越过密苏里,之后朝着南卡罗莱纳州海岸飞去,随之进入大西洋水域上空。此前,美国一些人建议在大西洋水域将其击落。就今天美国的技术而言,打下这个气球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此做法的示范效应。2月3日,美国CNN知名评论员扎戈里亚就此评论道,美国侵犯中国领空的事情屡见不鲜,美国不必拿气球说事,更没必要夸大中国气球的技术含量,中国想从美国获得的东西早已通过卫星取得,何必多此一举?前总统特朗普在第一时间发帖,称要“打掉气球”。不知道2001年4月1日在南海撞击事件的幸存者们,在得知中国流浪气球被击落时是什么心情。正像一位美国军事专家所指出的,如果美国破坏了大国之间的潜规则,那么下一次美国抵近中国侦察遇到突发情况,可能会大大增加擦枪走火的概率,这恰恰是两国关系的最危险之处。

一位国际法专家告诉笔者,如果没有证据证明该气球具有军事性或者相关威胁,美方打下来以后,中方可以主张赔偿;相反,如果气球仅仅是一般商业资产,被打下来的话,气球所有人可以主张民事赔偿。

对于美国军方来说,美方没有选择第一时间将其击落、而是让其盘旋在美国上空并不是坏事,“中国气球“可以现身说法,将“中国威胁论”渗透到千家万户。美国死死咬住这个飞艇是用来“搜集情报”的,从而将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恐惧放大到最大程度。可以预料,围绕中国气球的炒作还会继续一段时间,其政治效应和国际法后果也会继续发酵。看来,从天时(西风带极不稳定)地利(地缘政治冲突)人和(双方互不信任)三大因素看,哪一条都与中美关系的企稳与改善沾不上边。既然如此,那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