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收入倍增没意义的,因为收入分化下的增长是客观存在的

【本文来自《收入倍增,其实不难!一些人可能不信,我们已经翻过起码一倍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简单说收入倍增,没意义的。因为收入分化下的增长是客观存在的。

比如95年的时候,单位一把手工资2000元,基层员工月薪500元。后来90年代末那个人主持了国企改制,领导层高薪养廉以后。到了奥运会的时候,一把手年薪50万。但当年的基层员工,一部分买断工龄下港,在职的提高到工资3000元。

这时候你再统计数据,的确收入倍增了。但一则是统计的是在职员工数据,下港的那部分没算。另一个是微观层面虽然都翻倍,但在职的基层员工主观感受更不好了。

所以说挣多少钱,来衡量经济模型是否有利于劳动者,是比较偏低。最合适的标准是看攒了多少钱。

一个是每月挣1万,花一万。一个是每月挣5000,花4000。攒1000。两个模型下,劳动者的主观感受是不同的。

再来另一个模型,西方消费拉动的透支型经济模式下,每月赚3万,花3万500,卡债月月叠加,每月开工资,自己都看不见钱,直接自动给银行还款了。这种经济模型下,人的主观感受更不同。

还有就是同样的劳动收入中,工资(合约)收入和奖金收入占比不同的经济模型下,社会感受的不同。

比如两个模型下,都是月收入1万,其中一个是工资收入(聘用合约收入,无论干的好坏,必须付给劳动者的钱)8000元,奖金(分红色性质)收入2000元。

另一个工资收入2000元,奖金收入8000元。

这两种模型下,人的主观感受也是不同的。社会经济矛盾的方向也是不同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