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大结局——争夺激烈的最后席位

春秋五霸之中,除齐桓晋文当之无愧外,其余三席楚庄王秦穆公虽然不能稳坐二,但也是呼声很高。剩余的席位的厮杀可就激烈了很多,宋襄公、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甚至齐桓公之前的郑庄公,都各有各有粉丝,入围之战可以说十分惨烈。

究其根源,在于春秋五霸的定义本身也存在争论,霸主的要求一种是要武功赫赫,开疆拓土,威服四方;另一种则是要会盟诸侯,周天子承认、封“伯”的经历。所以两种标准都符合的,只有齐桓晋文,剩下的各位君主,要么有会盟经历,但霸权不大,算不上强国,要么是恃以武力,不能威服诸侯。

500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来讲,首先可以提几句郑庄公,郑庄公一般认为是“春秋小霸”,只有《新读书通》,后改名为《辞通》中提到以郑庄公为五霸之一,《辞通》草创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写成于民国十九年,章太炎,胡适等人为其做序,在民国时期学术界评价很高。《辞通》中以郑庄公入选春秋五霸主,是认为郑庄公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即使周天子的朝中的公卿,相当于后世的丞相,同时又是诸侯国国君。分别击败过周边虢、卫、蔡、陈等国家及宋、陈、蔡、卫、鲁等国联军。御燕、侵陈,伐许、克息、御北戎,按《左传》中记载,郑庄公在位四十余年间,攻必克,战必胜,居然没有吃过败仗,功业辉煌。更牛的是郑庄公居然在“繻葛之战”中击败过周天子军队,射伤周天子本人。可谓是战绩辉煌,但郑国毕竟小国,况且与周天子交战,在春秋初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郑庄公只能算是《小霸》,也只有《辞通》一家之言把他列入春秋五霸的行列。

郑庄公之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一直是春秋五霸之中的搞笑担当,贻笑千古。宋国和郑国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地处中原腹地的繁华地带,不但国小兵弱,而且是四战之地,按理说自保尚且吃力。但宋襄公胸有大志,在齐桓公最后一次葵丘会盟上,齐桓公委托让他照顾太子,更是激发了宋襄公的雄心壮志,一心想扛起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大旗,意欲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匡扶周天子,过一把霸主的瘾,但无奈力有不逮,势力不允许啊。当时楚国已有进兵中原之意,宋楚兵戎相见应该是不可避免的,早晚的事儿。宋襄公最愚蠢的是他对敌人、在战场上讲仁义、讲信用,第一次被楚国所囚,被释放之后依然不长教训,在泓水之战的两军阵前上,还要讲仁义,讲他的贵族精神,结果被楚成王一顿猛奏,宋国大败,自己也深受重伤。王图霸业,尽归尘土。

500

满口仁义春秋的宋襄公

500

宋楚泓水一战态势图

宋国郑国两个小国之后,就要提到春秋末期的吴越。吴国是周朝姬姓国,疆域主要范围是以太湖为核心地带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吴国逐渐兴起之时,也正是晋楚争霸正酣之日,晋国为了牵制楚国,意图在楚国的后方,为其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晋国教给吴国当时中原诸侯的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再加上吴国的冷兵器制造发达,如吴钩锋利无比,就是冷兵器里的典范。吴国在逐渐强大的过程中灭掉了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等一众东夷之国,最终与强大的楚国开战。

从公元前514年,也就是吴王阖闾即位第一年起,吴王阖闾就在“兵圣”孙武和伍子胥的辅佐这下,采取连续对楚国用兵,让楚国疲于奔命策略。此时的楚国,已不复楚庄王鼎盛时期的霸业,不断被吴国攻城略地。

直到公元前506年,吴阖闾九年,阖闾对楚国毕其功于一役,这是孙武的一生中唯一一次实战,也是载入中国战史的一战,此役吴王阖闾亲任统帅,吴楚隔淮水相对,吴国五战五胜,攻国楚国都城郢,楚昭王出逃,楚平王尸体被伍子胥从坟中掘出鞭尸,楚国几乎被灭国。这也是春秋时期,大国中唯一一次被敌国攻入都城的战例。但随后吴国军被楚国救打败,吴国内部也有夫概回国谋反,阖闾不得不退兵。几年之后,吴国再次攻取了楚国的番邑,迫使楚国迁都,这一战也是吴王阖闾人生的巅峰。

一战能就把楚国打的几乎灭国,就是当年中原诸侯大国齐国晋国也不曾有过的辉煌,但阖闾从巅峰跌落的也快,在公元前496年对越国的作战中,阖闾再一次亲临战场,吴国士兵被越国令死囚为敢死队,在阵前自杀的阵势吓蒙了,大败于越王勾践之手,阖闾本人在这一战中也受伤,几月后身亡。阖闾去世,并没有让吴国的霸业止步,而且将会在他的儿子夫差手中,把吴国称霸大业推向顶峰。

500

传说中的阖闾墓虎丘剑池

阖闾临终前,告诫夫差不可忘记国仇家恨,一定要以复仇为己任。夫差即位之后,每天早上命仆人在他床前大喊,“夫差,你忘记勾践杀死了你的父亲吗?”夫差每次都流着泪回答说“不敢忘”。两年间励精图治,吴国于公元前494年再次与越国大战一场,两军激战于太湖,越国惨败,吴军乘胜追击,包围越国都城会稽。当时越军只剩5000人,夫差本有机会一鼓作气灭掉吴越国,可是手下太宰伯嚭,收了越国范蠡、文种的贿赂,一个劲儿的怂恿夫差接受勾践投降,让越国做吴国的附属国。只有伍子胥不断进言,劝吴王一鼓荡平越国,否则日后必有祸乱,惹得夫差大怒,赐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前预言,“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地”。后来陈老总,在他著名的《梅岭三章》里的“南国峰火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也是借用了这个典故。

夫差大败越国之后,志得意满,四处征伐,眼光自然放到中原,开始北上与齐晋等大国争霸,公元前486年,夫差北伐齐国,吴国称霸东南多年,终于得到了一次和中原大国掰手腕儿的机会,在艾陵大破齐兵,全歼10万齐军。

公元前482年,夫差携艾陵大胜之威,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会合诸侯,与晋定公盟会于黄池。会盟中吴国以“万人以为方阵,望之如荼,观之如火”,其实就是以大军震慑中原诸侯,会上虽然“吴王去王号,称吴公”,但与晋定公平分霸权,也达到了吴国北上称霸的目的。但就在会盟期间,勾践就趁夫差在外,吴王国内空虚,派兵攻打吴国。

勾践早已卧薪尝胆十多年,在这期间,勾践、范蠡、文种等君臣上下齐心,励精图治,发展农业,通过一系列的奖励政策鼓励生产,激励全国老百姓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所以此时的越国军队,早已是一支可怕的劲旅。吴国留守的太子在这一战中被越军所杀。正所谓“亢龙有悔,盈不可久矣”,黄池会盟,终于成就是两代吴王梦寐以求的霸业,同也标志着吴国霸业的终结。

500

勾践卧薪尝胆

没有意外,公元前473年,越军第三次伐吴,兵困吴国,夫差再无回天之力,想到伍子胥临终预言,更觉得九泉之下无言面对伍员,只能以袖遮面,拔剑自刎,同时吴国灭亡。

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越国领土已经跨越淮水已北,同中原鲁国卫国等国接壤。越国传说中是大禹后代,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诸侯交流。但在攻灭夫差之后,勾践志得意满,一心想北上称霸,并与主张“安居东南”的灭吴功臣文种在国策上产生激励冲突,并最终逼文种自杀。随后勾践“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中原大国诸侯于徐州,并致贡于周天子,史称“徐州会盟”。当时的周天子周元王也使人赐勾践胙肉,承认越是华夏诸侯的“伯”,所以越王勾践应该算是是春秋末期得天周天子和诸侯承认的最后一位霸主。

500

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

另外勾践本人和楚庄王有不少相似之处,个人魅力极强,为后世留下了诸如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成语典故。

​郑庄公为“春秋小霸”;宋襄公国小志大,一心匡扶周天子,满口春秋大义,但被楚国一箭射到归天,人品太过窝囊;吴王阖闾一横扫楚国,横行江淮,夫差胜齐陵晋,威行中原,都是武功卓著,但都是有始却不能善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又得到周天子封为“伯”,但年代已跨越战国。所以五霸的席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能让争论继续飞下去吧……

(作者:@仗剑读史大司马)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