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模拟题是阻碍孩子取得高分的一大阻碍

首发于公众号“贼叉”

寒假里又做到了一堆垃圾模拟题。

每年对于初三高三的学生来说,寒假是一个谁都不会放过你的时间段。老师和家长都不用串通,口径往往出奇地一致:最后一个寒假了,这时候不拼啥时候拼呢?

道理都没错,问题是你要种个土豆,得刨坑把土豆埋下去啊,你夯吃夯吃地扛一堆砖开始砌墙算几个意思呢?

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保守估计70%以上的题纯粹就是考察熟练度,也就是肌肉记忆,剩下的部分才会有点所谓的创造力。

是的,换句话说,如果中高考中你得不到70%以上的分数,纯粹就是用功不到位,和智商关系不大。所以你只要看看每年中高考成绩,就知道有多少孩子连用功都没有做好。

当然,用功没有做好也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不用功。这种就不再赘述了,懂的都懂。另一种你看着挺用功,但是就是考不好,这就是用功错了方向。

用功错方向的一般来说也分两种:一种就是不会查漏补缺,反复练自己已经会了的东西。这个在《不焦虑的数学》中已经详细阐述过,也不再重复了,今天聊的是另一种错。

只不过这种错不能怪学生,要怪只能怪一些老师。事实上,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筛选:把那些和本地中高考方向无关的题剔除出学生的日常训练范围。

升学考备考过程最重要的是什么?针对性。远了不说,宁波和杭州的中考数学卷子做起来感觉就不一样。所以你一个中考生,如果考前刷遍全国的中考数学卷,我只能说有这功夫你不如老老实实把自己本地前三到五年的中考卷仔仔细细刷两遍。

至于高考卷版本就比中考少了许多,针对性也更强。毕竟初中内容的量就那么点,没准其他地方的题还有一点点训练的作用,但是高考的出题方向就太多了。比如说立体几何,有的地方从来不考球圆柱圆锥的,那你复习个球啊。。。解析几何有的地方是不考椭圆的,那你椭圆题目刷那么多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重灾区是函数。这个寒假别人扔给我的大多数都是函数题。我基本都是提笔算了两下就告诉别人不用费那个劲了。倒不是说我做不出来,而是出题的路子完全不对。

事实上,很多模拟题压根不能还原出高考真题的精髓。一般而言,出高考题的都是大学数学老师,而出模拟题的肯定都是中学数学老师。从我多年与这两个群体的接触情况来看,他们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很大。中学数学老师往往容易陷入追求技巧的窠臼,而大学数学老师更注重的是数学思想的体现。

这就导致了很多模拟题越出越怪,越出越偏。要知道历年高考函数真题只涉及到求导,然后分析导函数的零点以及二阶导数的零点,其他微积分技巧概不涉及。但是有的出卷人为了显示水平,就把泰勒展开之类的超纲技巧也放进去,导致学生自信心受到摧残,同时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学生分不清状况就会不得不去自学。

讲真,每年我都要看很多的关于函数的模拟题,但是能达到真题水准的模拟题几乎没见过。当然,前面的选择填空包括三角、立体几何之类的,模拟题还是有提高熟练度的意义的。但是对于各个题型的压轴题,还是要依据以往几年的真题,模拟题根本达不到训练提高的效果,副作用还远远大于正面作用。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