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满江红》为什么那样红?(一)(上)

 (本文因分析的原因,涉及一部分剧情内容。如果不喜欢剧透的人,可自行略过!)

500

截止到28日,电影《满江红》的国内票房已经飙升至28亿。这个数字,估计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这个春节档本身就有特殊的意义,三年的严格防疫在2022年岁末突然放开,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后,大家终于迎来了一个可以比较“正常”地过年的机会。很多人在2020年就期望的“报复性消费”终于现了“端倪”。这个春节档电影也自然搭上了这趟“快车”!

不过,在正式上映之前,我想大家一定更为关注《流浪地球2》吧!毕竟,关于这个电影的宣传,大家已经听了很久,也听了很多。再加之不断兴起的《三体》IP,搞的整个国民对“科幻”已经有了“神”一般的崇拜!相比之下,《满江红》电影却不声不响,仅靠几个大IP多少吸引了一些眼球,大体是不温不火,波澜不惊。这或许搞的就是“悬疑”。案发之时,大家只是当做一般的案件看待。可随着案情的不断推进,大家才发现,原来这后面还大有文章,最终使得人欲罢不能,拍案叫绝。

从观影的情况来看,这大体印证了这样的逻辑。观众真正需要的是惊喜,更重要的是惊奇。科幻是一种奇,悬疑也是一种奇,那就看谁奇得更妙,奇得更美,奇得更毫无道理可言!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先给《满江红》定个性吧!依我的观察,《满江红》是一部悬疑、喜剧、温情、道德、政治以及历史情怀的电影。正因为它攒足了看点,所以“红”成了必然!

先说悬疑。

这部电影从本质核心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个悬疑剧。所谓悬疑,就是要“悬”,悬念要多,或者说要有一个核心一直“悬”着;另外一个就是“疑”,要有不断的疑问,自然就有不断的解疑答惑。所以,悬疑剧与公案剧类似,但又与公案剧不同,就是在悬念和矛盾设置上,要解疑和生疑并生共进。从整个剧情来说,它一共设置了几个大疑点。

一是金廷礼仪官之死。片场一开头就展示金廷礼仪官已死,那自然要查出杀人者是谁?而且,这里预设了一个前景,就是金人要给当时南宋宰相秦桧传信。如此就自然将整个故事大致设置在了南宋秦桧时期,同时片前也交代,这是岳飞死后四年发生的事。这些都是必要的背景交代,但这样的背景无需多少笔墨镜头,因为这个秦桧与岳飞的故事,在国内几乎是家喻户晓。所以,这个电影将这个故事设置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也基本是在利用中国历史的一个大IP——岳飞。这一点先不去多说。

由杀人者是谁的疑问,先引出一个主要人物——张大(沈腾饰),同时引出另外一个主要人物——孙均(易烊千玺饰)。张大是护卫兵,孙均是亲兵营副统领。接着由张大推案引出三个舞姬,为首的叫瑶琴姑娘(王佳怡饰),再由瑶琴姑娘引出打更兵丁三旺(潘斌龙饰)。丁三旺说,人是我杀的。这个疑点到此解决。

二是密信。这个疑点基本贯穿了整个剧情,所以太长,其中就分出了几个阶段,或者说几个转变。我们先说第一个。丁三旺说密信我藏起来了,于是到宰相府外石狮子处找。但最终孙均射杀了丁三旺,线索断。先前丁三旺说是亲兵营正统领王彪让他打错更,在情急之下孙均杀死了王彪。可搜查王彪后发现他没有问题,这就引出了一个预设的疑点,孙均的行为动机。但这现在还不是主线。所以张大和孙均一起推理,后由张大想出丁三旺在被抓后说想再吃宰相的饭,由这个“再”张大认为,丁三旺的同伙一定在下人院。于是,剧情向下一阶段发展。

张大到了下人院,找到马夫刘喜(余皑磊饰),这时暴露出张大的大略身份,也揭示出金仪官死的真正原因。他们是一伙,目的就是要刺杀秦桧。原来计划大致是利用密信接近秦桧,然后杀死秦桧,但现在发现秦桧身边的大总管何立(张译饰)武艺高强,所以必须要先除掉何立。这是有关密信的第二阶段,也是整个剧情的中间关节。所以在此处故事的底情被亮了出来,这样金廷仪官就是个陪衬,或是个引子了。但根据后面的情节来看,也是被多人诟病的一个点,刺杀秦桧并不是他们最终的目的,此处先不谈。于是,刘喜去刺杀何立,而张大对孙均谎称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于是二人都推理,张大又将线索断的嫌疑都推到孙均身上,明示孙均现在与张大是同一个船上的人。

正在此时,何立府花火放了,刘喜临行前告诉张大,如果刺杀何立得手,放花火为号。孙均看花火不明就里,同张大一起赶往何立府。同时,武副总管(岳云鹏饰)也赶往那处。剧情进入第三阶段。

等孙均和张大进入何立屋时,行刺人已被吊起,遍体鳞伤,何立则瘫坐在椅子上,耷拉着头,张大小心翼翼地去摸何立脉搏,不想何立笑起。后何立说,刺客已经交代,放花火为号,来者都是同党。可见,此时的矛盾焦点已转为寻找同党以及发现同党。所以我说,刘喜去刺杀何立,整个故事的矛盾中心就发生了实质的转变。

前面是金仪官之死,然后引出密信。当张大与刘喜对话,暴露出他们的真正目的,就使得前面的疑点、矛盾成为一个引子,将矛盾的中心转为刺杀秦桧,密信变成他们这次行动的一个凭借。但对于秦桧们来说,密信却是他们的目标物。对这封信的意义和价值,张大有比较清晰的说明。同时,这封密信也引发了秦桧们内部的诸多矛盾。可以说,这是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矛盾。

我想,这个矛盾在中国历史和社会中也是司空见惯,就已有之的,所谓“党同伐异”。同时,这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也应是中国类似这种剧情最常用的内在矛盾,一方面是代表着正义一方的同仇敌忾和同心协力,一方面是代表着邪恶一方的各怀鬼胎和自相残害。可以说,这也是正义方终究能战胜邪恶方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满江红》也是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个焦点,其后剧情发展也基本是围绕着这一对矛盾交错进行。

按花火出来的人推算,何立明言,你们三个都可能是同党。这里安排了一个很好的细节,就是等何立说了后,武大人用手指着自己,对何立说,“连我也疑”。这正暴露了秦桧们之间的分裂。当然,在中国古代这种计策也有一个很熟悉的名词,叫“离间计”。其实,张大他们一直都在用这个计策,也主要是利用这个计策来瓦解削弱敌人。

这也反映出这部电影的一个特色,表面看主要的人全是全副武装身披甲胄的将军、官兵,但基本没有什么激烈、浩大、持续的打斗场面,这也是很多人感到这部剧有些讽刺的原因,一则杀一个人动作很简单,基本都是一刀抹脖子而死,只表现出快、狠,二则这些主要人物尤其是孙均,身为将军,几乎看不出什么将军的威风,更可笑的是话说武功高强的何立,最后却是和一个弱女子互相刺来刺去然后双双毙命。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正是这一点,才保证了整个电影始终保持在“悬疑”的氛围和特色下,而不是一般的武侠、动作、战争片。所以,它把这些场面尽量压缩到极小的范围,而且很多时候直接采用省略,就如刘喜刺杀何立、何立捆绑和吊打刘喜的场面。

然后何立出了个游戏法,让每个人都刺杀刘喜一刀来表明清白,三人纷纷刺了,而只是张大犹豫了。后来,何立从刘喜那得来的密信却无明消失了。这又引出了有关密信的新一轮矛盾。这一轮矛盾却是将密信所得带来的所有矛盾都得到了集中爆发,也使得两个主要矛盾都得以穿插着齐头并进。这样来看,刺杀何立是整个故事矛盾的转折点,也是第二个大矛盾展开的开端。于是,剧情进入第四个阶段。

本来在何立那的密信,却不翼而飞,那嫌疑只有在那三个人之中,所以此时剧情安排了那三个人讨知密信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凸显出了秦桧们之间最大的矛盾。信是孙均偷的,主要索要人是武大人。而武大人给出的最核心的理由是我是吴贵妃的内侄,把信交给我,然后由武贵妃交给圣上,就可以让大家都保住命而扳倒秦桧。这就是说,秦桧最大的敌人是圣上,而圣上最害怕的是秦桧通敌卖国,可以说,这也是《满江红》安排的最大一个矛盾疑点,也可以说是所有矛盾、悬疑最关键最本质的源头。

由此来看,张大们所做出的所有努力,费尽心思所筹划出来的所有计划,其根本点只在这个矛盾上,由此也便显出张大们对历史的整个进程的价值和意义了:小人物终究不能成就大历史,而仅仅是伴随大历史的一朵浪花或泡沫而已。所以,有作者说,《满江红》红的一大原因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岳飞,(《满江红》三大因素称霸春节档:每个人都能成为岳飞,诛杀秦桧https://www.zaobao.com/wencui/social/story20230128-1357273)这或者是这位作者的浅陋,或者是现代人还想做一个“春秋大梦”,——纯粹是一种“意淫”!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