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夯实社会主义大家庭地基的实践中,苏联缺乏因地制宜的思想

【本文来自《社会主义有缺点,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和资本主义的美国就完美了?》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子夜2152
  • 社会主义阵营在冷战中失败,最关键的原因是除了中国,其他社会国家都过于依赖苏联,而苏联的国家治理能力及国际治理能力远远弱于美国。使苏联一国的失败变成华约的失败,进而蔓延到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的国家治理能力弱到什么程度就不多说了,关于苏联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文章已经汗牛充栋了。我来说说苏联的国际治理能力是怎么弱的。

    苏联成立以后,为了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1919年成立了共产国际,借由共产国际来领导世界上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并在各国建立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非常成功,后来占了全球半壁江山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可以说就是由共产国际打下的基础。作为全球性的政治组织,它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苏联借助共产国际的平台,也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局势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到了1943年,苏联竟然自行把共产国际解散了。后续直到苏联解体,也一直没有恢复这个组织。

    当时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是斯大林做出的,他为什么要解散共产国际呢?斯大林在1941年就告诉当时的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季米特洛夫,希望解散共产国际。斯大林当时说的原因是应该让各国共产党应成为完全独立的党,而不是共产国际下面的支部。季米特洛夫赞同斯大林的理由,提出停止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为各国共产党上级领导,使各国共产党变成真正本民族的政党,季米特洛夫也建议把共产国际执委会代之以情报和对各国共产党提供思想和政治援助的机构。但季米特洛夫的建议被斯大林否决了。

    41年解散共产国际的计划被德国入侵打断了,但到1943年时,由于在向英美索要支援时,英美就共产国际提出抱怨,斯大林又向季米特洛夫提出了共产国际解散的问题,斯大林说:共产党“把其他国家的人吓着了”,要“避免让别人产生苏德战争是法西斯与社会主义之间战争的感觉”,“共产国际的继续存在会败坏国际主义的思想名声,这是我们所不想要的”。“敌人诬蔑各国共产党,说什么他们是外国的间谍,这也有碍他们在广大群众中进行工作。随着共产国际的解散,敌人手中的这张王牌就被打掉了”。最终在1943年5月,共产国际被彻底解散,原有的所有功能都失去了。

    纵观斯大林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一方面可以说是斯大林根本没有意识到共产国际这个平台对国际治理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明显发现,斯大林缺乏足够的对敌斗争经验,难道解散了共产国际,资本家就不会污蔑共产党?资产阶级就不会破坏社会主义的名声?

    相对于美国在战后建立联合国、关贸总协定、巴黎统筹委员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约、五眼联盟等组织对政治、经济、技术、军事、金融、情报等各领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国际治理,苏联懵懵懂懂的建立了共产国际这样一个最早的国际治理组织,又懵懵懂懂的解散了它。

    二战后苏联也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三个分别运营军事、经济、情报领域的国际组织,但苏联始终过度以自己为中心,导致几个组织都没有发挥太大作用。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1956年解散了,苏联主要通过它干涉别国内部事务,并没有用来合作对付西方情报机构。经互会发展的还不错,后期在经互会框架下还有银行、标准化组织、各行业研究所,但经互会的宗旨是各国经济一体化,苏联希望以组织国内产业布局的方式,安排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产业,最终导致所有经互会国家的经济竞争力都越来越差。华沙条约组织就更不用说了,基本就以苏军为主,其他各国军队基本没有战斗力,也没有研发出有高价值的武器。

老子党还是挺害人的,苏联对于国内有共运基础的国家,不太善于团结他们,大部分国家出现了王明式的脱离实际的干部掌握政权。

比如说东德,十几年前,我在凤凰卫视兼职的时候,台里记者去东德拍了一个系列片,素材足有上百小时,我帮着校对字幕,就发现东德这个国家是真有不少有共产主义信仰的人,因为二战前他就有共运基础,到现在都有人纪念斯巴达克团的烈士,很多牺牲的工人领袖的墓地都有人一年四季去献花,很多被采访的人都说自己怀念共产主义,一些人说,是苏联减免学费,让最穷的工农有了走进大学的机会,哪怕有些年轻人都知道是朱可夫帮着完成了土改,收拾了容克,特别感恩。

但是,苏联对东德是不太公平的,东德有比较强的军工基础,想发展海军和空军,苏联就会反对,不给批原材料,最后只好放弃。他的技术工人一直到五十年代很多还在苏联干活,规模最高曾达到20万人。作为战争赔款的一部分,很多机器,比如数十万件机床 ,都是他拆了后运到苏联和波兰,没错,就是波兰,因为苏联是有斯拉夫民族主义情绪的,斯大林时代就有,但尚能控制。赫鲁晓夫以后就严重起来,他相信波兰和捷克,不太相信东德。这方面就还真不如美国,美国还知道西德是个资本主义的橱窗,不能让他衰弱,得等社会主义完蛋之后再杀了吃肉。

比如苏联占领当局在1946年颁布的《关于将德国用于向苏联支付赔偿的企业转为苏联所有的命令》,根据这项命令,共有 195 家苏占区最重要的企业转为苏联所有,在1948年占到了东德工业产值的56%,并在其基础上创建了在德股份公司。这些公司利用运自苏联或德国当地原材料、原有设备和德国当地工人进行生产,产品无偿运往苏联。此举导致东德的生活水平在起步阶段就远远落后于接受马歇尔计划的西德,从1954年开始,不得不将一部分企业转交东德,到1965年才交完。农民就过得更不爽了,根据《苏联赔偿政策基本方针》,土改后的公粮要抵充战争赔款,结果每年一半的粮产量要交公粮,苏联计划要东德赔偿400万头猪,250万吨肥料,还有120万匹马,等等,很多牲畜运到苏联就挂了,形成了浪费,而东德的农业也一直缺乏积累,直到六十年代因为赔款的减免才逐渐缓过劲来。

东德一些老职工和农民一回忆起东德在1945-1965年那日子不是一般难过,动不动就没鞋穿,没猪肉吃,说很多家庭连乐器都被火车拉走抵战争赔款了,一些东德家庭因为不足够破,就不被看做无产阶级或者贫雇农,被没收比较漂亮的家具或者看上去精致的小东西,他们不反对支援苏联,但不理解这种竭泽而渔,因为德国共产党和工会一直在反抗纳粹,台尔曼同志也牺牲了,罢工组织不起来但怠工和旷工是经常的,结果真正的资本家躲到了西德,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发了大财,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他们也因此对苏联越来越失望。

从这个比较典型的教训来看,在夯实社会主义大家庭地基的实践中,苏联缺乏因地制宜的思想,对物质基础的认识和群众基础的认识远远不如毛主席深刻,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比较差的地方,建设社会主义应该有经济和思想上的过渡期,两个基础比较好比如东德这样的地方,应该先建设,先发展,扶持优势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开发世界市场,而经济基础好而群众基础差的比较波兰捷克这样的,应该先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改造,解决旧社会的赖以生存的组织力量,对旧有的落后势力尽可能统战,对方要翻脸,人民就认清了他们的本质,不会跟着他们跑。而经济基础差群众基础好的,比如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应该充分信任当地干部,建立产业链的互助关系,帮助其进行必要的工业升级,允许其进行符合自身革命斗争经验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两个基础都差的,比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这两个国家落后,和地形不好,基建很差有关,应该先农后轻工再重工,以基建带动产业升级,建立一个工农联盟,结合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府,进行比较长期和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造。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