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間”一詞討論的回應

昨天網上觀文,看到一篇論述,冒火三丈,於是留言回應。冒火不是對那篇文章,而是對文章中點出的今日現象。看到那些一場電影去“衛生間”15次的網絡留言,當時的直覺就是想爆粗:fxxking hell,班台灣佬又來搞事!在氣憤之餘,留下短語,沒想到觀網將它升級變正文,之後更引發那麼多討論與老師指正。短文有超過一百留言,也是有超過一百位老師指正。衷心感謝!

有這麼多老師對作業指正,這個頑劣學生還得對作業做答辯,回應諸位老師的善意。

首先,”衛生間“一詞我是從台灣那邊學過來,應該是七十年代初我經常看台灣書而學到。在香港很少人用”衛生間“這詞,做法跟我所理解的大陸情況相似,要嘛廁所,要嘛洗手間。”衛生間“?衛你個屁!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看台灣書?要了解香港,首先要明白台灣對香港的影響,特別是在中文用詞上。香港的中文用詞多年來都是以台灣馬首是瞻,台灣怎麼說,香港怎麼用(後文我會解說)。六十年代初我上小學,中文課本還有台灣用的注音字母蝌蚪文。台灣對香港中文的影響力,沒有兩代人也有一代半(且是對香港發展最重要的那一代)。這影響力應該在國民黨第一次丟失政權後開始沒落。

提出”衛生間“一詞的疑問,我的確曾經遇到過。記得八十年代中我在北京工作,當時的想法就是儘量用文雅一面跟當地人打交道。某天問朋友,衛生間在哪裏,結果給人笑話:你們香港人講話就是這個樣,什麼衛生間,這裏要嘛是廁所,要嘛是洗手間。

我不是“衛生間”這詞的原創者,不懂它的出處與創作原因,但可以猜。基本上就是一些自認高人一等的人,特別創作一個與別不同的名詞來顯示身份。在英語世界特別是在英國,上廁所你說去WC是非常low,去toilet也高不了多少,基本上屬於工人階級的用詞,太沒品味上不了場面。於是有品味的上等人,就說去wash room,或bath room。上廁所洗澡?別問,問就說明你水平低。女士更連兩個room都不提,說找ladies。如果你問你本身就是lady啊?你太沒文化啦!

說了一大堆英語事例,想側面印證我的推測,方便之處的確有高低,看你用什麼詞。這裏我試圖做一個方便之處高低排行榜從上到下排列一下,這是一家之言,不滿莫生氣:衛生間->洗手間->廁所->茅廁->茅坑,還有錯漏的,請慢慢填寫下去。

有老師說港燦一詞屬貶意。要討論這個詞,首先看它的出處。它來自一齣非常有影響力的電視劇《狂潮》中的一個人物阿燦。我從來不看電視劇但也知道這個名字與它的含意。阿燦這名字,在粵語方言區,基本上是鄉下仔的名稱,城市人一看名字就知道它來自何方。如果再加點鹽加點醋,就是沒有教養的鄉下仔。電視劇用這個名字來稱謂那個大陸新移民,你懂的!

當它在香港最熱烈討論的時候,我已經上大學在香港理工唸書,我就跟同學爭論,這電視劇別有用心,我們不能歧視來自大陸的新移民。結果給人譏笑得體無完膚。我用特有的方式跟他們討論,首先,用大陸一詞形容深圳河北岸非常不妥,香港為什麼要跟隨台灣佬亂叫。台灣是一個島,它說海峽西岸是大陸是沒問題,香港這樣跟就不對。香港的主體是九龍加新界,按地理定義,它們是大陸的延伸。我在九龍長大與生活,原則上我也是大陸仔,如果香港人叫來自大陸的人是阿燦,我這個九龍仔就是十足的大陸燦。

從那一刻開始,我就是阿燦。當初自命阿燦,是有一種反抗心理,反抗不合理的社會做法。再次提到阿燦這名稱是大約十多年前,香港人在網絡上譏諷大陸人在香港的種種失儀行為。面對這些譏諷,我只能提出港燦一詞來回應。今天港人的狀況跟四十多年前我們譏諷大陸人的景況不遑多讓。古人有說法,大意是不要隨意譏諷他人,日後你就是他。十多年來自命港燦,不感覺它對我有損分毫。記得以前看過有人這樣說:有理想的人,還在乎人家怎樣評你?

“衛生間”一詞的熱烈討論,與台灣網絡水軍有關。看今天1450的做法,有點看《三國演義》的感覺。敗軍之將經常在帳前挑釁,但主帥有令不得輕易出戰,於是各戰士在營內恨得咬牙切齒。咋辦?積累仇恨,到時候跟他們一筆算清,連本帶息十倍奉還。奉勸1450們,是時候收手了,否則日後你們找什麼還債?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