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炖X肉”的口水战,到底在打什么?脱敏,不妨从“二十六、炖猪肉”开始

宣传口尤其是官方平台有必要在民宗方面进行必要的脱敏,那么不妨从“二十六、炖猪肉”开始。

大家好!今天是兔年大年初四,先祝大家大展宏“兔”,“兔”飞猛进!

不知道年前大家有没有收到什么春节福利?我单位这次的春节福利是虾、带鱼和猪肉。说到猪肉,我突然想起一个事儿,就是最近几年每到腊月二十六都要打一场的“炖什么肉”口水仗。

500

500

500

500

这场口水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已经记不清了,印象里“罪魁祸首”应该是某些官方媒体把民谣“二十六、炖猪肉”给改成了“炖牛肉”,这让很多网友非常不爽。这一不爽不要紧,很多网友发现了更多的问题,一些官方平台纷纷把炖猪肉改成了其他内容,比如炖羊肉、炖炖肉、炖年肉甚至还有炖大肉的。不少网友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一些官方平台或媒体一味迎合、迁就禁忌猪肉的群体。

500

讲真,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在没有相关背景的情况下,“炖炖肉”或“炖年肉”是否是故意迎合“猪肉禁忌”不得而知,而且单看这种说法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民谣不是法律,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同样主题的民谣也会有变化。

不过炖羊肉就有点,怎么说呢,代表性不足。毕竟我国以农耕为主,不管从价格还是获取方便性来说,大多数人的肉食还是猪肉。虽然不排除一些人的“年肉”会是羊肉,比如居住在山区、牧区以及忌讳猪肉但有过春节习俗的群体等,但显然属于小众群体,用来代表全国肯定不太合适,也不符合历史及传统。

至于牛肉就不仅仅是代表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以农耕为主,在机械动力出现之前,耕牛是极为重要的农用动力来源和生产工具。且不说古代封建王朝大多禁止私宰耕牛,就算官方不禁止,农民自己也舍不得宰掉耕牛。而由于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限制了肉牛饲养,因此古代中国牛肉是不多见的,更不要说年年二十六宰头牛了。

可能引起争议最大的还是“炖大肉”。大肉这个词我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用法,但在一些忌讳猪肉群体中大肉确实用来指代猪肉。当地其他人群也可能受其影响称呼猪肉为大肉。对此我本身没什么异议,民间口头习惯罢了,只要沟通没问题就行。

问题是,官方平台、渠道、文件等也如此称呼就很奇怪了。毕竟这个国家大多数人不忌讳猪肉,而单纯一个称呼也并不对忌猪肉群体构成什么冒犯,又没有逼着他们去吃。况且“大肉”不是一个正式、规范的名词,规范称呼就是猪肉。

说真的,我一直不明白为啥很多国家机关以及官方平台对提个猪肉如此小心翼翼,之前有过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同一则新闻,新疆方面写的是“猪肉”到了内地某省媒体竟变成了“大肉”。民族聚居区反而没有非聚居区敏感,这让人说什么好。

事实上,这种人为制造的过度敏感事实上是一种无原则的迁就,是对另外一群人的冒犯和不尊重。所以,当某些官方平台把“炖猪肉”变成了“炖大肉”,这激怒了很多在民宗问题上较为敏感、尤其是对这种单方面迁就不满的群众。这就导致了每年二十六的“炖什么肉”口水战,真是无奈。

就像之前我的文章提到的,吃猪肉和忌讳猪肉的群体根本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针锋相对,不要搞那么敏感,两拨人完全可以和谐相处。我一再呼吁,宣传口尤其是官方平台有必要在民宗方面进行必要的脱敏,不妨从“二十六、炖猪肉”开始。

今天话题就聊到这里,再次祝大家兔年新春大吉!如果觉得写的还不错,欢迎您点赞转发,让更多人和媒体意识到问题,并作出改变,回归本真,避免这一问题更加割裂、激化社会矛盾。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