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h-Cash-Car ( 1982- 2016)-中华音乐圈的扫地僧

本篇文章转载于豆瓣  作者:段本司

500

早上一睁眼,看到微信群里的豆友在讨论这条广播。当看到下面这段描述的时候

“2008 年-2016 年,“Clash-Cash-Car”在网站资料库内建立 6108 个音乐条目,标注共 371 个派别,“没人知道他是如何找到这些音乐的,可能下载,或者黑胶和 CD”。

原文:  https://www.qdaily.com/articles/62171.html

我就猜测,应该是他了。

因为据我所知,全中文的互联网里, 对音乐的鉴赏量,只有他能达到这个程度。

带着疑问,去豆瓣搜索了文中的这个ID,点进他的主页,在日记中看到了艳艳、浩浩的名字,确定没错,文中所讲的Clash-Cash-Car,果然是他。

他的豆瓣链接: https://www.douban.com/people/2557913/  

500

他是一个我一直想去纪念,又不知从何说起的神人。

是的,他是神。

他对互联网的贡献大概就是:互联网本来并不知道世界上有这张唱片存在,而他,把唱片转录成了MP3,并上传到了早期的各种下载平台;

豆瓣本来不知道世界上存在这张唱片和这个风格,而他,搜集到了这张唱片的各种资料,在豆瓣编写了相关条目……

“在中国互联网的古代,人们不仅只是使用互联网,那时候的人们参与建设互联网”

https://mp.weixin.qq.com/s/FRzBZ1eRu9Eg4wGnnQsEyw

关于他的贡献,和菜头 在他的公众号里,表述的比我更好

大概是在2002年认识他的吧,那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还很梦想化,想了解什么知识,可以直接去海外的网站搜索,人和人之间都是好奇中透着诚意。

那个时候,亚文化圈子还是以摇滚乐为主。

当时,我主要的根据地就是  地网(无名高地)、摇滚年(rockyer)、我爱摇滚乐、摇滚北京、折腾网  之类的BBS

具体是在哪个网站认识的他,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那些网站上,几乎都存留过他的足迹,而且是极为活跃的一颗。

那会儿网友之间的交流,是非常单纯的,大家就是因为热爱音乐,喜欢音乐,像痴迷一般,互相分享,也如同早年的豆瓣一般,很纯粹。

后来,我进了他的QQ群,应该是互联网第一批QQ群,那个比我自己手机号记的还清楚的号码:2624946,因为在后面几年里,我一直在向喜欢音乐的朋友推荐这个群,这个数字在我脑海里,至今仍像肌肉反应一样。

500

10年之后我基本没怎么在群里聊过天,所以新人也不会认识我。

再后来,我在QQ的聊天室里面,接手了一个叫 摇滚世代 的聊天室频道,便邀请他当管理员,并不夸张的说,他如同导师一样在里面布道,我们都是他的信徒。

他的真名叫尚博臣,我认为,中文互联网,有必要记住他。

起码,该有个地方能记起他。

北京很多小有名气的摇滚乐队的诞生和发展,都与他有多多少少的关系。

据我所知,比如,蜜三刀、龙井、阴三、大张伟、汪峰、郑钧、左小祖咒、王小峰、丁武等人,都是他的常客,其中几位,在探索音乐风格的时候,曾长期宅在他的家里,向他请教各路乐队的风格根源性,并让他推荐可以扒的带子,进行模仿训练。

那个时候,打口店就是北京摇滚圈的图书馆,他就是图书管理员

关于他的真实身份和职业,并不像文中所传的那样,或者说,远比那要复杂。

他大概是中国较早的一批,也是最后一批以贩卖打口碟为生的人。

他是北京人

他独立很早,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离异,夫妻俩谁也没要他,就扔给他一套北京大兴的老房子,一居室,每次陌生人去的时候都有红袖箍老大妈过来盘问的那种老社区,从此他就开始了自生自灭的生活。

他的生活很清贫,或者换个现代的词说:极简主义。

他的家里只有一台电脑、满屋子的黑胶、打口CD、游戏机、游戏光盘。

平时穿的都是银行门口随便送的那种印着大字的文化衫。

一日三餐就是清煮菜叶的挂面+各种类似于老干妈的豆瓣酱,偶尔买一罐豆豉鲮鱼罐头,就算开荤。

据我所知,他在贩卖打口碟之余,做过网吧网管、做过家门口的超市保安、做过娱乐网站编辑,给《我爱摇滚乐》供过稿件,批判中国摇滚圈的不良风气,最后因对方屡次拖欠稿费而愤然断绝合作等等……

但是他最长期的物质来源,就是自己饿的活不下去的时候,卖几张收藏的打口碟,仅此而已。

500

音容笑貌,用他的口头禅说:“豁了命了”

500500

十多年前,视频聊天时的截图,他在向我展示他的藏品,后来就一直存在QQ聊天记录里了,今天看到关于他的事,特意翻出来十多年前的笔记本电脑,在QQ记录的文件夹中找到了这几张图

我们都习惯叫他群主、试验、猪包包、迪迪、牛心爵士、酸摇、不乱苦杂派……

因为他的网名实在太多了,隔三差五就换一个无厘头的名字,随心所欲,没有规律,群里的老人也能通过如何称呼他,能推断入群的时间,我们这些和他面基过的老人,也习惯叫他SBC。

他没怎么上过学,几乎刚刚完成义务教育就辍学了,但他极为聪明,自学英语日语,长期混迹在各种海外音乐BBS上。

在03 04年的时候,就见过他在SLSK( Soulseek)、海盗湾、emule等 P2P下载器的BBS、聊天室里用英法日等语言和一群老外谈笑风生,交流各种音乐风格,分享小众的专辑链接,和他盘道的人里面,也不乏《滚石》杂志的音乐编辑。

那时候互联网上的音乐资源,并不多,frank zappa 、牛心爵士、酸摇滚、13楼电梯、克里姆林国王等等小众音乐,都是他用黑胶翻录成MP3,再传给大家的。

(那个时候光驱很贵,他基本上是在本来就很贫寒的情况下倒贴钱做这件事)

但他的涉猎,并不局限于音乐,看到何菜头的微博里, 有人这样评价他

500500

不知这位网友是否也是他群里的伙伴。

但这个评价其实没错。

SBC不仅对全世界的音乐派系、历史脉络了如指掌,对四书五经也倒背如流,也曾写过长文论述孔孟之道与印度宗教的渊源,只是平时和他交流的网友里,大多数是冲着音乐来的,很少有人和他探讨这些。

同时他对电子游戏也颇有心得,曾经帮群友写过北京某一线游戏大厂的策划的面试题,并应聘成功……

他豆瓣里的文章都很随性,他大概也是中文互联网中,最早用 mindfuck 风格写作的人,就是 大咕咕咕鸡 那种,

但因为他的网名实在太多,早年的各路音乐BBS关门的关门查封的查封,他的文字作品,都已散落无处追寻

他口才极佳,张嘴就是段子,如同王朔那样,极具语言风格创造天赋,"伐开心,要包包"这类在群友中流行的口头禅,他随手拈来

以他的才华,放在现代的互联网上,想要变现,并不困难

这十多年来,据我所知,有不少网友试图给他介绍甚至是安排薪资不错的工作,但均未成功

他大概是最接近于扫地僧的人,而他的藏经阁,就是互联网

他自由惯了,他舍不得自己的时间

曾经有人问他,SBC你咋啥都懂,他的回答是:我闲

这是他十多年前录制的专辑。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gzEsjlmK6d_RJhCb1cBoQ

提取码:m02p


这些音乐不适合大多数人,均为音乐风格收集试验性质的

不要抱有“很好听”的期望

大概就像武林秘籍一样,感官非常晦涩,如同他这两张无厘头的专辑封面和封底

接受力比较弱的同学,可以直接听里面那首 16 M.G.P.Game Shop Blues.mp3,起码不会吓的砸电脑

500500

他实际上唱歌很好听,他是我现实中认识的唯一 一个能在KTV里把  Michael Jackson  的 Billie Jean 一口气原调唱下来不忘词不岔气的人

他大概就是练成了屠龙绝技的少年,然而,龙却灭绝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