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些年在北京、昆明、某市辖县办事,都遇到工作人员说话的职业规范让人不爽的事

【本文来自《没想到办个结婚证,还要被工作人员刁难,大家伙有遇到过类似的办证难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十年转生花
  • 替罗坎便民服务中心说句公道话,非喜勿喷:2022年云南省镇雄县总人口171万人,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辖30个乡镇、街道(罗坎是其中一个)254个村(社区)5283个村(居)民小组,罗坎镇户籍人口八万六千多人,乡镇民政所人手本来就不足,只能通过劳务派遣招聘有限的干具体工作的人员。而便民中心的工作者每个工作日都要面对许多老百姓,这就必须把所需资料和流程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工作量贼大,这个过程的证本耗材和工作过程中的纰漏在所难免,脸盲也能理解,所以面对办事群众的质问,工作人员也很受伤:轻则扣绩效,重则被辞退,真特么是干的越多犯错越多,但是事情总需要有人来做啊。

    昆山是全国学习的楷模县城,所以在县城的便民中心现场和政府官网上,结婚需要啥材料啥流程,都一清二楚,明明白白。这件事对于罗坎镇也是一次受教育的契机,希望罗坎重视便民举措。最后呢啥,别再蹭流量,别再浪费有限的公共资源,被别有用心之人误导扩大负能量。结婚是大喜事,别不明事理就发怒,不利于和谐家庭的建设。

    以上,角度不同,望各位小年轻们海涵,办证人员真不是有心刁难你,大家将心比心。

基层单位/机构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办事的职业规范确实有提升训练空间。我这些年在北京,在昆明,在云南某市下辖县的乡一级派出所办事,都遇到工作人员说话的职业规范让人不爽事例。深有感触的经历就是,

①第一次去,一定请工作人员说清楚下次所带材料清单,带原件还是复印件要几份,有没有事先要写好并正规打印的说明材料。是否需要当事人亲自前来办理,还是只需当事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以及户口簿即可,也要问清楚。

②这一次遇到的窗口工作人员可能不是上次接待你的那位,新面孔工作人员提出的递交材料要求,与上一次那位不一样(肯定不是大的事项),有些书面递交材料的编写细节纯属个人偏好,比如他说:“你这句说明应该附在你名字后面写在括号里,而不是另写一句”,我反复看上下文内容,也觉不出我的写法会产生歧义,并且上次那位接待的工作人员绝无提到此项。于是你还要回去再重新编辑打印。

③县乡镇一级的对民众的办事机构,有些工作人员的办事风格比较粗线条,惜字如金,不讲清楚。我这边稍微多问几句,对方那边明显不耐烦。为避免当地普通话(我称为 "云普")理解上产生误解,我又让我老婆(土生土长云南人)给当地派出所打电话,还是那位工作人员回答,十分 "精简" ,十分不耐烦。后来我老婆的哥哥(也是老家当地人)托当地一个熟人问了一下,才知道此事项不用我们本人亲自过去(其他材料和事项均按规程),上次那个工作人员是业务不精,"想当然" 就打电话让我老婆从北京回云南老家亲自办理。

④朋友你最后写的“最后呢啥,别再蹭流量,别再浪费有限的公共资源,被别有用心之人误导扩大负能量。结婚是大喜事,别不明事理就发怒,不利于和谐家庭的建设。以上,角度不同,望各位小年轻们海涵,办证人员真不是有心刁难你,大家将心比心。”——你说得好像把事情往 "政治正确" 方面去靠,去引申扩展,没必要吧?

各地都有不规范办理的工作人员和事例,包括非政府部门(比如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是一样的良莠不齐,职业素养和职业规范的养成训练,不限于职场新人,一个单位服务与上下游外协单位打交道的部门岗位,习以为常不走脑子对工作不走心的种种事例,对此我深有体会。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