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负增长!背后原因令人叹息:解药在哪?

1月14日,在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表示:“2023年希望年轻人早点找对象,早点结婚,早生贵子,为提高国家生育率做贡献。”

500

但从网友这一侧来看,似乎少有共鸣。“年轻人为国家做什么”在当下并不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回答,甚至也迎来了一些嘲讽。

从今天来看,我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500

中国人口负增长,生育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引发了近段时间的热议。生育率急剧下滑,到底深层的根源是什么呢?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娃了?

关于为什么年轻人不想生娃了,有着非常多的原因,高房贷,学费高,就医贵是三座大山。

普遍的认知中,有几大原因,其一是过去独生子女政策,其二是00后这一代起飞的房价,拉高了大众的生活成本;其三是教育、养娃成本越来越高;其四是社会内卷、焦虑蔓延,社会职场对35岁就业歧视加剧,导致生育高峰的群体(30~35岁)收入增长预期的不确定性增长,叠加到养娃成本方面,这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整体来看,生育率的降低是因为养娃带来的一系列经济成本太高,而人们面临的收入增长的确定性变低、就业稳定性保障与养娃成本不成正比的时候,生育率自然就降低了。

有数据显示,《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家庭平均养育一个小孩到18岁成年的成本是48.5万,一、二线城市的成本更高,上海直接高达100万。

500

再把这个问题往前推,生育率的一个前提是结婚率,但现在的问题是,结婚率塌了。根据民政局的数据,2022年中国的结婚率为5.22%,全年预估只会有不到700万对新人结婚,创下42年来的新低。

500

从适婚年龄层面来看,主力95后与过去的80、90后从观念与想法层面是完全不同的一代人,他们的曲线在疫情前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轨迹,而这一代的人口规模本来就偏少,更少的人口基数,数量更少的结婚率,这才是近年来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的根源。

但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一方面与观念的改变有关,更加追求独立、自我和享受。另一方面这个问题恐怕又重新回到了房子与彩礼的问题,这归根结底又是一个经济问题。

从当前年轻人的现状来看,月光族非常普遍,一般一线城市办公室职员毕业起薪能达到7000元,就已经不错了,但税后收入,刨去房租,他们的薪水只够养活自己。

与此同时,很多年轻人是996,产业工人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先不谈是否有时间陪伴小孩,谈恋爱、社交的时间也被空前压缩,收入也不允许在这方面有太多花销。

此外,结婚之前是彩礼购房婚宴, 到了育儿阶段又是内卷成风,在起跑线就开始比拼教育资源,如果收入不增长,生活质量下降是必然现象。而尤其是现在的房价使得整个国家杠杆率和居民负债率已经到达了极高的水平。

过去三年疫情,诸多实体餐饮倒闭,民生艰难,人们收入下降,尤其是经过了2022年从互联网到实体行业的大规模裁员潮,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一波断供潮,人们对稳定收入的预期降低了,风险意识增强了。

在过去,底层家庭才是生育的主力,但现在人们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中产家庭都不太敢生,底层家庭面临的情况就更难了。

因此,这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经济问题,当整体的生育环境变得恶劣,生育率自然就下滑了

35岁问题与收入预期的悲观

尤为关键的是,35岁问题在去年变得非常严峻。去年是什么情况呢,各行各地普遍低迷,大厂裁员不断,35岁职场人的焦虑更甚以往,不少被裁的35岁~40岁的中年人再就业难问题频频引发业内关注与热议。

500

有人力资源平台发布“35岁+”人群的就业观察报告显示,招聘市场需求、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等多重因素导致“35岁+”人群再就业空间被压缩,同时7成“35岁+”人群的职业晋升停滞在了35岁之前。

一边是嫌人少,一边是就业市场嫌35岁年纪大。即便从内卷疯狂的亚洲发达国家来看,无论是日韩、还是新加坡,都不存在35岁问题。

有在日本工作过的从业者透露,日本很多40多岁、50多岁的工程师作为全职员工仍在一线奋战,许多40多岁及以上的自由职业者也很活跃。只要你有技能,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活跃在一线与专职的岗位上。

500

国内这种对中年人就业的市场环境不改善,多生孩子不是不想,而是真的不敢,因为35岁正是养娃、生娃的高峰期,却又是职场环境最恶劣的时候,甚至随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两夫妻有一人不上班,家里就可以捉襟见肘,房贷就有可能断供,敢生吗?

在过去,结婚率与生育率还能抗住,其实是源于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房子会增值、收入会增长,就业很稳定。

但从过去两年的情况来看,房价开始下跌了,房子增长的信仰塌了,大厂裁员不断,35岁找不到工作,收入增长的预期没有了,就业市场的高风险与收入的不稳定性,让大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下滑了,生育下跌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收入要增长,就业要稳定,对未来要有乐观预期,社会政策层面对就业稳定性、养老、医疗与教育层面要有足够的保障,要让年轻人在经济上“生的起”。

目前包括深圳在内的部分城市都启动了生娃的激励措施,但整体上还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关键问题,关键是要创造一个稳定的就业与职场环境,让人们有稳定的收入增长预期与升迁的公平社会环境,改善目前畸形的经济结构、就业市场环境与购房成本与风险等多方面的不稳定因素。

500

从当前来看,人们自然的抑制生育的念头,可能是看到了当前的个人与社会环境不太适合生育,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当孩子在学生时期不再内卷辅导班、名师私教,在职场时期可以享受到更加完善的保障和更低的强度、在35岁时候又有更低的裁员优化降薪概率,有更多的再就业、升迁机会,社会整体更加公平、房地产不再成为压在人们心头的一座大山、在家庭组建时期可以充分享受到更加合理的商品房价格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乐观的预期,生育意愿自然会提升。

生育问题的解药,其实恰恰要经历一场人口危机

事实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以及这一天的到来,恰恰是需要经历一个低生育率、人口负增长的阵痛期,才会倒逼社会层面的各种变革的到来。

比如说,当人口自然减少的时候,就业市场的格局会发生变化,在过去,是企业挑选人才与劳动力,社会各个层面的内卷空前严重,但是当未来就业市场劳动力与人才数量下滑的时候,人口格局之变,会让抢人大战愈发白热化,话语权的转变,人们的待遇、收入、受尊重、职场的福利保障等方面,自然会提升、会变好。

过去几年,各大城市争抢高学历人才;未来,可能要争抢普通劳动力,当普通劳动者资源压缩的时候,无论是薪资待遇、社会保障都会提升。

当人口负增长持续数年之后,公司从抢人到留人,35岁危机可能也将顺势化解。正如有业内人士提到,内卷就如同一条公路上有很多车,汽车堵了就去走电动车自行车的道,电动车又去占行人的路。当路上的汽车少了,路自然就显得宽了,交通也就通畅了,逻辑就是这么简单。

而尤其是高房价比(房价与收入的比例)现象的缓解,政策调控的效果远不如市场从供给需求层面来调控。当前城镇化率65%的目标基本已经完成,未来城镇化增速会放缓,适龄城镇化人口数量减少和总人口数量也开始减少,对房屋的需求本身就会减少。

人口负增长时代,刚需减少,大量二手房释放出来,房价比降下来也是时间问题,当下风向已经显现——

二三线市场房价持续阴跌,一线城市刚需不足的苗头已经出现,11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量继续同环比均下跌,2022年广州全市各区成交量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上海许多楼盘购买的人明显减少,种种现象显示,房价的市场化调整,会在未来3~5年出现。

500

因此,人口生育的问题最终需要人口危机对社会各层面的冲击去自然化解,随着人口的下滑带来的更低的社会内卷程度与更加高质量的工作与生活的时候,社会层面的自然调整自然就会开始,彼时生育率就会自然提升,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程度。

因此,当人口迎来负增长的时候,前期的社会层面呼吁与杯水车薪的补贴本质上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国家与社会已经到了这个阶段,需要经历这个阶段,让社会各层面去自然适应,从而在各个层面去自然做出调整。

简单来说,当整体社会以及各行各业因为人口负增长问题而产生危机与问题的时候,市场会做出该有的反应与调整,逐步会进阶到“以人为本”,当各个层面的调整逐步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收入、保障变得更好的时候,生育率自然会逐步走到一个新的拐点。

因此,对人口负增长的焦虑,不宜矫枉过正,而是说明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了,需要顺势而为,让社会与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去解决因人口下滑而产生的危机。

当一个幸福有保障的、对未来有希望的社会环境出现的时候,生育率自然而然的,可能就会再次提升。我们相信,这一天也终将到来。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