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不少人说着农村的事,说着所谓的乡愁,让我们一些过来人都感到有点莫名其妙

【本文来自《柴火烧出来的菜是最香最好吃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这些年,不少人说着农村的事,说着似是而非过往和所谓“乡情、乡愁”,让我们一些过来人感到都有点莫名其妙。

农村或者小城镇老百姓的烧材是怎么演进的呢?从个人经历说一下吧(60后):

包产到户后,家里老人、妇女和孩子,逐步摆脱了“钎杨叶捡树叶、拾树枝、割草晒草”的日子,家里的秸秆多了,麦秸、棒子秸、豆秸、棉花柴,谁家都有几个柴火垛。这些都是日常做饭的烧材。但是,过节和办红白事做饭菜就不行了,火太小,必须用劈柴。劈柴,是树根、不成材的树木劈开的烧材,过节特别是过年,家里煎炒烹炸、炼油煮肉、蒸馒头花糕,都得准备劈柴。一段时间,大家种杨树赚钱,村里杂树也不多了,杨树枝都能卖钱。

后来,村里都说人家城里都烧煤,干净火旺,也不算贵,于是大家逐步改烧煤。烧煤有几种,煤球炉、地锅煤饼或者加散煤等等。但是过年大家还是准备一些劈柴。

农村人该烧煤或者大部分改烧煤,看似不是一件大事,结果还真是一件大事。秸秆需求极大减少,大家也不愿费力收拾,留在地里又影响下一茬种植,所以一把火烧了。于是就出现浓烟围城等等情况,国家处理了一二十年,连卫星都用上了。

再后来,大家开始用液化气了,都是罐装。我的一个表兄干农村液化气点二十年了,去年春节走亲戚,大家都劝,年龄大了扛啊搬啊送啊不轻省,孩子都出去了也没个帮忙的,还有安全责任也不小,盘出去吧,别干了。表兄说,早就想盘出去,但是现在不好找人接,年轻人搞“电商”也不愿意干这个,周边几个村就这个点,没了乡里乡亲的都瘸手。

国家基于环保,对农村烧秸秆、劈柴甚至煤炭都有所限制,一方面有政策强制,一方面也是农村大部分自己改了日常的烧材。

农村的土灶做饭好不好,大家也是众说纷纭,“焗匠”们说,蒸、炖用劈柴大锅浸味,炒菜特别要急火的不太行,得加鼓风机。秸秆,只是熬粥或者用鏊子烙饼还差不多。所以,农村红白事也是煤气灶为主。

一个哥哥打烧饼,原来用木炭、后来用花生壳等加工的机制碳,现在改大型电烤箱了。问过他味道是不是有变化,他说反应不一,倒是干净了不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