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 Beck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2023 年刚刚开始没多久,又一位伟大的音乐人离开了我们。

  英国传奇的吉他大师 Jeff Beck,因感染细菌性脑膜炎不幸去世,享年 78 岁。

  Jeff Beck 的官方账号写道:「我们代表他的家人,怀着深深的悲痛,分享 Jeff Beck 去世的消息。在突然感染细菌性脑膜炎之后,他在昨天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500

  从担任摇滚乐队 The Yardbirds 的吉他手开始展露头角,到后来以个人身份闯出名声,Jeff Beck 以开创性的演奏影响了迷幻摇滚、硬摇滚、重金属等流派的发展,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不断实验与探索,其中用手指弹奏吉他的风格更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悲痛之余,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位吉他手的传奇经历,纪念他不平凡的一生。

500

  引领迷幻风潮的吉他手

  在 Jeff Beck 出生的四十年代,流行音乐还是爵士乐的世界。开启 Jeff 音乐之门的,也是一首 1940 年的爵士标准曲——《How High the Moon》。

  不过,Jeff 听的是吉他手 Les Paul 和 Mary Ford 的版本,就是后来参与设计了 Gibson  Les Paul 电吉他的那个 Les Paul。这是 Jeff 第一次听到电吉他的声音,在多年后他还翻弹了这首歌。

500

  那时候的 Jeff 还不知道电吉他和木吉他区别在哪里,但他就已经迷上这样乐器——这是一块酷到不行的木头,更别说上面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旋钮和开关。看来未来的吉他大师,也奉行着「颜值就是正义」的准则。

  十几岁时,Jeff 向别人借来吉他,自己摸索着弹奏的诀窍,还尝试着自制吉他:他把烟盒粘在一起当作琴体,用废弃的栅栏和飞机模型上的控制线缠绕成琴颈,再在上面随便涂画出指板。虽然不知道这样 DIY 出来的吉他能不能弹响,但摇滚精神倒是可以打一百分。

500

  Jeff 的音乐之旅从爵士乐起航,但影响他更多的却是 Cliff Gallup、B. B. King、Steve Cropper 这些布鲁斯风格的吉他手。18 岁的时候,Jeff 就作为吉他手留下了自己的第一首录音作品《Dracula's Daughter》。

  混迹在诸多乐队之间的 Jeff 开始变得小有名气,同时作为录音室吉他手活跃在伦敦的音乐场景中。在发小 Jimmy Page 的介绍下,Jeff 加入了 The Yardbirds,最开始担任贝斯手,但卓越的吉他技术最终让他接过主音吉他手的位置。

500

  纵观整段摇滚乐的历史,现场型的 The Yardbirds 或许并不算最重要的乐队,然而三位举足轻重的吉他大师都曾在这里落脚—— Eric Clapton、Jeff Beck,还有后来创建了齐柏林飞艇的 Jimmy Page,像是有什么神秘力量在冥冥之中指引着他们前行。

500

  在三人之中,只有 Jeff 参与了乐队唯一一张原创的录音室专辑《Roger the Engineer》,所有的主音吉他部分都出自他手;不仅如此,乐队最红的几首歌也大都诞生在 Jeff 担任吉他手的时期。

  Jeff 加入乐队的第一首歌《Heart Full of Soul》就闯进了排行榜前十名,而这也是最早使用 Fuzz 效果器塑造吉他音色的歌曲之一。Jeff 用 Fuzz 让吉他贴近西塔琴的音色,用颇有东方味道的旋律拉开了迷幻摇滚的序幕。

  在《Shapes of Things》中,Jeff 大量使用回授(Feedback)的方式弹奏吉他,展现出如弦乐般绵长的延音。这也是摇滚乐史上较早实践这一技巧的歌曲。

  《I'm A Man》则被视作硬摇滚的先驱作品。Jeff 在 solo 中疯狂刮弦的声音成为歌曲的亮点,对后来的实验音乐也有不小的影响。

500

  祸不单行的单飞生涯

  尽管在音乐上才华横溢,但 Jeff 火爆的脾气却是大问题。

  在乐队美国巡演期间,Jeff 经常毫无缘由地缺席,对音乐近乎完美的要求也几乎要把队友逼疯。这一切导致 Jeff 在 The Yardbirds 仅仅待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被开除出队了。

500

  后来 Jeff 以 The Yardbirds 成员的身份入选摇滚名人堂,还打趣地抱怨道:「有人告诉我,我今晚应该感到骄傲......但我并没有,因为他们把我赶出去了。Fuck!」

  不过,Jeff 离开乐队也是迟早的事。还在 The Yardbirds 的时候,他就发行了自己的第一首个人单曲《Beck's Bolero》。

  Jeff 找来 Jimmy Page 弹十二弦吉他、The Who 的 Keith Moon 打鼓、未来齐柏林飞艇的贝斯手 John Paul Jones 弹贝斯,可谓是六十年代的全明星阵容。这首歌延续了他弦乐质感的吉他音色,在后半段又进入硬摇滚的篇章,相当过瘾。

500

  在离开 The Yardbirds 之后,Jeff 终于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Jeff Beck Group,首张专辑《Truth》在商业和乐评上都倍受肯定。尽管这是一张以布鲁斯为基底的专辑,但硬摇滚的取向也让很多人将它列作重金属的开山之作。

500

  然而二张专辑《Beck-Ola》却并未引起强烈反响。想要让声音更重的 Jeff 和队友的音乐理念产生分歧,乐队在美国巡演的途中就解散了。然而没过多久,Jeff 就遭遇了一场车祸,不得不暂别乐坛安心养伤。

  几乎每个摇滚乐迷都会怀念辉煌的六十年代,可对于 Jeff 来说六十年代就是一场灾难:被加入的乐队开除,组建的乐队解散,自己还摊上事故,简直祸不单行。

  无法忽略的是,Jeff 在这段失意的时光里拓宽了吉他演奏的边界,既是迷幻摇滚的先行者,更为重金属发展奠定了基础。但 Jeff 依然觉得,这还并不是他想要的声音。

500

  从 Blues Rock 到 Jazz Fusion

  伤愈后的 Beck 找来新的乐手重组了 Jeff Beck Group,但却并未再往重金属的方向探寻。乐队重组后的首张专辑《Rough and Ready》逐渐离开了布鲁斯的根源色彩,更多地融合爵士、Soul 与 R&B 元素,转向 Jazz Fusion 的领域。

500

  尽管风格已大不相同,但你仍旧能听到熟悉的哇音和刮弦技巧,而 Jeff 的吉他音色也进一步进化,甚至还流露出管乐的色彩。

  命运总是惊人的相似。在重组后的第二张专辑《Jeff Beck Group》发行后,乐队再次解散了。这次解散的原因是因为乐队成员觉得自己没能达到最初的目标——创造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简直是大师级的觉悟……

  开拓曲风不成的 Jeff 又回到了硬摇滚和布鲁斯的怀抱。他和贝斯手 Tim Bogert、鼓手 Carmine Appice 组成了新乐队 Beck, Bogert & Appice。

500

  可惜的是三人超群的实力却并没有赢得市场的认可,只出了一张专辑又解散了。解散之后,滚石乐队还邀请过 Jeff 加入,但在一起 Jam 过后,Jeff 却觉得自己和他们并不是太合得来。

  或许是 Jeff 看透了自己并没有组乐队的命,终于以个人名义推出了器乐专辑《Blow by Blow》。

500

  在这张专辑中,Jeff 再次沉潜进爵士乐的海洋,用独特的吉他音色呈现着极具音乐性的乐句,再加上披头士的制作人 George Martin 担纲制作,让这张专辑大获成功,成了他卖的最好的一张专辑。

  无比经典的《Cause We've Ended As Lovers》便出自这张专辑。这原本是 Stevie Wonder 写给前妻的歌曲,Jeff 弹奏的吉他如泣如诉,有着像是在唱歌一样的音色,丰富的推弦和揉弦技巧蕴藏着深切的情感,让听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在各种风格的摸索中,Jeff 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路线。时隔一年后,他和 George Martin 再度携手,推出新专辑《Wired》,延续着 Jazz Fusion 的风格,还加入了 Funk 的元素。

500

  两张器乐专辑的成功让 Jeff Beck 展开了大规模的巡演,一直到 1980 年才推出了新专辑《There And Back》。其实这张专辑大部分是由键盘手和鼓手创作的,不过 Jeff 除了弹吉他之外也开始担当制作人,足见他对爵士摇滚的把握已经相当纯熟。

500

500

  Tone 在手上的吉他大师

  七十年代中后期的几张专辑让 Jeff Beck 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吉他手,世界巡演接连不断、登上各大音乐节的舞台,唱片公司也自然不会放过捞金的机会。

  1985 年,Jeff Beck 推出新专辑《Flash》。这张专辑既不是 Jazz Fusion 也不是器乐摇滚,而是和许多歌手合作的流行专辑——唱片公司想要让专辑大卖,虽然 Jeff 也予以配合,但却并不喜欢这张作品。

500

  但尽管如此,这张专辑还是取得了成功,其中的器乐曲《Escape》还为 Jeff 赢下第一座格莱美奖。

  长年累月的摇滚事业使得 Jeff 要与耳鸣抗争,直到四年后才推出新作《Jeff Beck's Guitar Shop》,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张回归器乐摇滚的专辑。

  和过去的 Jazz Fusion 曲风不同,Jeff 在这张专辑中更多地演绎着直截了当地摇滚声响,在《Behind the Veil》中还弹起了雷鬼。

500

  在这张专辑中,Jeff 开始使用手指而非拨片弹奏吉他。他用拇指拨弦,无名指转动音量旋钮,小拇指控制摇把做出颤音。他使用音量旋钮做出淡入的声音效果,让吉他听上去有种弦乐的感觉,搭配哇音踏板又很像人声。这和他在六十年代用 Feedback 制造的延音也一脉相承。

  光凭手指就制造出细腻而又丰富的音色,Jeff Beck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Tone 在手上」。在《Guitar Shop》这首歌中,吉他甚至有种唢呐的感觉。大师都用手指弹琴,千万不要说电吉他只能用拨片弹了。

500

  再度拓展演奏风格的 Jeff Beck 卷土重来,各处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他陆续在 Bon Jovi 主唱 Jon Bon Jovi、前 Pink Floyd 贝斯手 Roger Waters、Kate Bush 等音乐人的专辑里录制吉他,给迷你电视剧集做配乐,还受到 Hans Zimmer 的邀请,在电影《雷霆之日》的配乐中演奏。

  调整好节奏的 Jeff Beck 也接连推出自己的个人作品,也持续吸收着新鲜的音乐元素。

  他在 1999 年推出的专辑《Who Else!》与时俱进,结合了 Techno 节拍 ,为之后的两张专辑奠定了电子风格的基调。

500

  在 2010 年的专辑《Emotion & Commotion》中,Jeff Beck 和管弦乐团合作,结合了古典元素,专辑中的《Hammerhead》与《Nessun dorma》再度斩获了格莱美奖。

500

500

  在几十年的吉他生涯中,Jeff Beck 从没有停下对音乐的探索和追求。就在去年,他还和 Johnny Depp 合作,一起推出了专辑《18》。就在几周前,他还在巡演的舞台上卖力演奏。

500

  在不长不短的一生中,Jeff Beck 为摇滚音乐留下了无数的财富。

  在 The Yardbirds 担任吉他手时,Jeff 对 Fuzz 效果器与回授技巧的运用,为英国的迷幻摇滚场景指引了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电吉他在摇滚音乐中的声音。

  单飞后的 Jeff Beck 仍然不断前进:Jeff Beck Group 的前两张专辑影响了重金属的发展,而后他又将摇滚风格和爵士、Soul、电子、古典等曲风融合在一起,探索着各种音乐上的可能性。

500

  在取得斐然的成绩、长年与耳鸣的搏斗中,Jeff Beck 甚至又开发出用手指弹奏的风格,制造出情绪细腻的声音,让无数吉他手争相模仿,但任谁也无法演奏出他独一无二的音色。

  我们会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吉他大师。Rest In Peace,Jeff Beck。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