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西方火器不如修德仁义:明朝士大夫的军事观有多奇葩?

500

清朝被很多人认为是火器时代中国落后的元凶,但明朝刘宗周等儒学宗师就对武器进步不以为然,还大力阻止过火器的推广和引进,在火器技术应用上远不如皇太极、康熙等清朝皇帝。

500

刘宗周是黄宗羲的老师,也是黄道周眼中正人君子的典范。黄道周眼中的刘宗周就是大明的救星,在璐王监国前还专门写下了《请召刘宗周、姜曰广、高弘图、杨廷麟、刘同升以收人心笺》奏疏,黄道周还在面见璐王时大力推荐刘宗周,称只要重用刘宗周就会天下贤人聚集,大明中兴指日可待。刘宗周确实是儒学宗师,但在军事上是十足外行,他不但提不出“隆中对”这样的战略规划,还主动开历史倒车,反对引进红衣大炮等武器。

500

刘宗周军政理念的核心就是修心、修德,认为只要崇祯皇帝仿效尧舜,大明就万事大吉,搞定农民起义和满清都是小事一桩。至于火器刘宗周认为那是细枝末节,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500

刘宗周和御史卢兆龙两人反对制造红衣大炮,还积极反对引进葡萄牙炮手学习军事技术,刘宗周主张驱除所有的传教士,将其“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崇祯皇帝虽然保留了汤若望等人制作火炮(40磅火炮20门,小炮500门),却不得不给刘宗周等人面子,没能继续雇佣葡萄牙炮兵升级明军的火炮技术。

500

和刘宗周相反,皇太极等满清皇帝对火器生产、使用十分上心。早在1623年努尔哈赤就规定八旗军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剩余的九十名甲兵中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1631年正月满清就仿制成八旗第一门红衣大炮,这比吴桥兵变早七个月,当年清朝就一共生产了40门红衣大炮。

500

在刘宗周等人驱赶葡萄牙炮兵教官时,皇太极开始积极吸收火炮射击技术。1633年孔有德等人给他带来了20门红衣大炮对他来说意义并不大,因为当年清朝就制造出了60门红衣大炮,他更看重这些人带来的火炮铸造和射击技术。


500

皇太极确定了火炮集中射击某个角落攻城的战术,并把它同骑兵和壕沟工程相结合,形成了清军围城打援、炮骑配合等战术,清军甚至养成了大炮不到位就不攻城、攻坚的“恶习”。顺治康熙等清朝皇帝除了在火炮生产上有进步外,还把火枪规范化,淘汰了三眼铳等火门枪,在火枪射击的细节上都是行家。

500

明清时期的军政人物对待火器的态度有人蠢、有人坏(另有目的,但绝对不是外行),刘宗周等人偏偏就是蠢的那种,偏偏他们的影响力还很大,是明朝火器发展上的障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