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样的发展阶段和同样的产业政策,在一些国家能成功,一些国家却失败

【本文由“zhangpu”推荐,来自《文一:卢拉能拯救巴西经济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就说几点:

1. 作者研究的方向和分析问题的侧重点基本聚焦在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国家规划(即制定正确政策的能力),政策的执行(即政策的执行基础,包括国家能力,物质和群众基础)。这些结论都正确,但恰恰这些结论谁都知道,估计巴西50、60、80年代的政策制定团队和外部顾问都已经给出了一样类似的报告。说白了就是谁都看的到的事情。

2. 为何同样的发展阶段和同样的产业政策,在一些国家能成功,一些国家却失败,作者并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因为问题的核心就不是政策的问题,国家只是一个组织形式,政策只是一张纸,而谁成功谁失败的区别恰恰在人。以作者的例子为例,同样的轻纺织业,在东亚地区的人均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东亚之中中国最高,远高于周边国家。就算大家的产业政策完全一样,一起公开竞争,巴西的纺织业也是一个死路。

3.为什么人均生产效率会存在如此大的区别?这个不是因为人种和血统差异,而只是文明的原因。巴西去过就明白,是一个天主教文明国家,讲究及时行乐,活在当下,在中国人传统中“刻苦努力,勤劳致富”的观念在巴西人中是不存在的。整个社会在这种文化和传统下,组织散漫,甚至无法面对困难,解决一些难题。

巴西人有一个典故:it all ends in pizza;传说巴西圣保罗Palmeiras足球队的领导层内部曾发生严重争执,需要在14小时之内达成共识。在他们开会商讨时,有人买了啤酒和18个披萨。于是他们决定先饱餐一顿,可是聚餐结束后紧张关系大大缓解,他们不再认真商讨,而是随便妥协了事,这就是“一切都在一顿披萨中无果而终”的典故

4. 所以在人均生产效率的本质差异之下,巴西的任何制造业都没有未来,除非完全闭关锁国,自给自足,但这个国家更没有能力去执行这样的极端政策,因为痛苦程度更高,也没有完成的可能。在整个社会长期消费比生产的更多的情况下,汇率购买力只可能是长期贬值的,长期陷于贫困和债务,不管谁上台,执行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巴西根本跳不出这个宿命。

5.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就算印度一摸一样照搬中国的所有政策,它还是死路一条的原因,因为人均生产效率太低,正面竞争就是一个死,所以印度不敢加入RECP,不敢跟任何先进工业国签自贸协议,在这点上他们还是比巴西人聪明一点点。中国人自己应该自信一点,决定我们优越性的恰恰是我们的敌人们打死都学不去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