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通过对比所谓1978年和今天房价,吹嘘过去的福利,我很难理解

【本文由“南海刀客”推荐,来自《看了一个二十多年前欧洲人在中国搞基建的视频想到的》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帖子质量高,没有争议,反倒无人回帖?

相比大火柴、史直翁之流的回忆1978之前,真的是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我感触最深的是建设成本。

我是负责财务审计的,但前些年单位人手不够,我也负责工程审计,当然具体工作我们都外委了,我只是牵头和把关。我记得大约10年前,我们外委的审计机构告诉我,简单民房(最简单的,设想一下加油站的营业站房,普遍1、2层),五白落地(四面墙+顶,刷白),本地是建筑安装成本(不含土地费、协调费之类)是1500元。按照国家的物价数据,应该是相当于1978年的200元,大约是1978年建安成本的3倍。

这个倍数,当然远超大家感受到的房价涨幅,所以呢,钱确实被开发商和政府赚去了很多很多。

但住房价值3倍,住房面积数量5倍,这也说明,我们享受的住房价值是1978年的15倍。

这个3倍,很大一部分是材料,比如现在更高的防火保温材料要求,一个简单的事实:本地最冷时节凌晨3点,我家不开空调的房间,室温10度是不止的,而当年这个温度可能是3度。

这个3倍,还有很多是管理要求,比如本帖提到的建筑工地的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卫生条件,这些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产环境,当然也都是需要成本投入的。

我做审计,还能感受到更多的此类细节,比如施工工地扬尘的治理,要持续的洒水、铺盖,这是为了降低PM2.5,为了保护环境;比如房屋拆除的垃圾搬运,现在规定是不允许从上面直接往下扔,必须人工上去搬运下来,这是为了人身健康安全,避免对误入场地的人员造成伤害。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的建筑生产更加绿色、节能、安全、环保,这些当然也都会增加我们的成本。

这些,也都确实有效果。比如安全生产情况,我没有查建筑领域安全生产指标的下降幅度,但超过钢铁和煤炭,我的印象,万吨生产死亡率指标,相比1978年,应该是下降了200倍-1000倍。

所以,我对很多人通过对比所谓1978年和今天房价,吹嘘过去的福利,很难理解,为什么不谈消费、不谈实际享用呢?问去年生活如何,如果用电力衡量,不应该是家庭人均电力消费1000度、而不是电价0.5元吗?

另外,面积的增大也肯定是有效果的,比如本次疫情防控,如果我们的住房面积,还是1978年的城市3.6、城镇6.7,可以想见,大概率会导致更大的传播后果。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