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其实秦的问题在于操之过急

【本文来自《秦的灭亡,不是郡县制这一层的问题,是更广泛、更深层的制度、体系问题》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在我看来,其实秦的问题在于操之过急

秦始皇统一六国,谈不上正义或非正义,但是七国连年混战,老百姓确实会有“行吧,赶紧毁灭吧”的感觉,除了贵族和王公们,会有强烈的国族意识;对草木一样的老百姓来说,其实换个旗帜,或今天被赵家管明天被韩家管,区别不大。

而秦始皇虽然残暴,早期毕竟是以胜之势,席卷六国,很多人——包括一些王公贵族,也会选择顺势而为。大家的归顺,或降服,不能说出自真心,但至少是形势所迫。

后期,因为秦始皇的操之过急,整合国家资源之后,还按照之前统治秦地的方式,却没有考虑其他地区民众的承受能力。这就像那个著名的动物园实验,第一批猴子已经习惯了碰铁门有电,到点有香蕉的模式,而新来的猴子,还没熟悉铁笼子的规则。如果原有的老猴子,多于后来的新猴子,那局面不会翻覆,如果相反,则很容易被逆袭。

与之类似的是隋,隋文帝就像是秦始皇之前的积累,或早期的秦始皇,一扫六合,睥睨天下。不管怎样,神州之内是服气的。

但后面,随着隋炀帝不断考验民众的忍耐阈值,甚至把自己人也往火坑里推,慢慢就变成了众叛亲离,人人得而诛之。

蒙元和满清也是少数统治多数,但为什么略长一些。

蒙元是治标不治本,仍然由少数人说了算,只是他们拉上了外援,把色目人(所有中原汉人、南方汉人以外的群体)拉成了战略同盟,虽然人数上不占绝对优势,但是携屠城之威,还是勉强坚持了一百年。

而满清就比较聪明,从一开始入关就知道打入打入敌人内部,把明将变成自己的手下,在八旗之外搞出了镶八旗,也就是给二鬼子转正,让他们变成人上人。这样一来,二鬼子多了,老百姓就感觉,自己不是绝对多数了。

后来洪秀全能起来,除了老百姓忍无可忍之外,还因为很多乡绅秀才无路可走,放弃了“劳心者治人”的寄望,加入了“劳力者”的队伍,这才成了点气候——当然,一开始太平天国势如破竹,主要是南方的正旗子和二鬼子势单力薄,统治力太弱。

说回秦,如果秦始皇能快速的把六国贵族和中间阶层收买成自己人,所有“劳心者”变成利益共同体,那恐怕秦不会二世而亡,甚至坚持个一百年,甚至三百年,也不成问题。

说到底,中国古代每次朝代更替,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分好了太平盛世,分不好就大乱再治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