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从ICU捞出来直接扔进KTV啊”,微信群里吵翻了

浙江新闻2022年12月07日 08:23:19 789人参与75评论

“尽量躲过第一波感染”

“这可是从ICU捞出来直接扔进KTV啊”

“不做核酸不扫码就没了出门自信”

“每天盐水洗喉咙十分有效”

“要不要去打第四针啊”

“为什么我们小区还在扫码”

……

这两天,手机上各种微信群讨论

的内容让人眼花缭乱

简直吵翻了天

500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群里都在“吵”什么。

有为寻找有效预防之道的急切,有对不同地方执行情况不同的疑惑,有对自己和家人朋友健康的焦虑,有为防疫措施给自己带来不便的气愤。

面对善变的新冠病毒,没有一条简单而不变的政策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吵翻”了的微信群里,有着不断变化的民意。

种种情绪的背后,“藏”着每个人对健康的诉求、对生活回归常态的渴望。抗疫第三年,这些最基本的愿望从未改变。

500

12月5日,在金华市区一家商场,工作人员将“场所码”撤离。浙江日报拍友 潘秋亚 时补法 摄

业主群的呼声:

摆烂谁不会,用心尤可贵

12月6日,杭州主城区一住宅小区门前。

进出小区的业主都自觉亮出了自己的健康码,外卖小哥也纷纷亮码后才进入小区。

虽然不用再扫场所码,但对于自觉亮码这件事,业主们是有共识的。优化措施公布后第二天,小区业主群里就对“是否还要看健康码”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一位业主说:“摆烂谁不会,但查看健康码体现了物业对业主负责的态度。”这个留言获得了绝大多数业主的“严重同意+1”。

但很快,群里就又热闹起来,起因是“黄码该如何处理”。有业主认为,黄码代表有感染的风险,应进行严格管理;也有业主极力反对:“我难道回不了自己的家吗?”业主们纷纷“站队”,群里的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小区物业经理急忙向社区请教解决方案。

类似的场景,在全国各地的小区里可能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不管是先后出台的9版防控方案,还是二十条措施以及本次的优化措施,落实到具体场景中,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很多细节需要探索、完善。想要牢固树立起基层社区防疫的人民防线,还需要多一分耐心、多一些考量,才能把共识凝聚起来。

这些年,浙江能用相对较小的代价守护好大家的健康,得益于村(社区)筑起的坚强防疫堡垒。检测、流调、转运、保障等,基层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快速的疫情防控响应机制。专家认为,这套机制现在还不能完全放弃,而是要实现“平战转换”。

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新梅社区党总支书记郭小英表示,社区里有2万多居民,其中90%以上是新居民,来自五湖四海,“社区人员相对复杂,查验健康码一方面能确保患者及时就医,另一方面对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也是一种保护。”

500

12月5日,杭州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家排队登记准备接种新冠疫苗。浙江日报记者 潘海松 摄

当前,对于疫苗接种工作和健康知识普及等方面,基层干部关注度很高。“疫苗接种率上不去,我们还睡不了安稳觉。”临平区社区干部王承伟说,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素养进一步提升,是接下来基层面临的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

这需要卫健部门、街道干部有针对性地下沉到社区,为居民解疑释惑。记者了解到,在全省各地,已经有一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把车直接开到交通较为不便的农村社区,一方面方便群众接种疫苗,另一方面宣传健康知识。“要让群众都知道,疫苗管用、药品充足。”王承伟说。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认为,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下,面对多元的服务主体,群众纷繁复杂的各类需求,不可能完全靠传统的行政主导方式解决问题,而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可以通过建设社区数字空间,拓展社区的物理边界,激发基层自治的积极性,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让群众享受到更有温度的服务。”沈永东说。

500

12月6日,在宁波市海曙区西门望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为老人接种新冠疫苗。

相亲相爱群的心声:

“第一人”急需抗疫自信

对于老百姓来说,守护自己的健康是头等大事。

“这下更得注意戴口罩、提高免疫力了。”杭州居民沈先生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最近消息不断,“防疫小课堂”“八段锦入门”等保健小视频被七大姑八大姨热转,不过到底哪个是真正管用的,沈先生也挺迷茫。

“是否需要囤药”更是微信群里的热门话题。家住余杭区的小莉在群里跟闺蜜们感叹:“我刚去买药,店员说今天大家囤药的量,比她们一年销量都多。”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第一人”的重任,让不少网友直呼“压力山大”。

“我没有安全感,好怕忽然大面积暴发。”“以前嚷嚷着快点放开,现在又担心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

500

12月5日,杭州优化防疫措施第一天,体育场路一家药店,市民有序排队选购感冒药。浙江日报记者 魏志阳 摄

也有群聊开始质疑,现在盛传的吃药顺序图,到底准不准确?药品供应能否支撑后续的防疫需求?

不少专家认为,民众这些恐慌情绪,说到底还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引发的。这就需要后续更充分的政策保障和科普解读,用确定的信息来平息群众心中的不确定。

记者注意到,这几天,浙江各方纷纷行动起来,做好应对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突发情况的充分准备,让老百姓有“抗疫自信”。

“要不要增加接种窗口”“可以新开一辆流动接种车,最大限度为老百姓提供便利”……杭州笕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医师葛海盟认为,要构筑免疫屏障,疫苗接种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她告诉记者,多个医生交流微信群里,都在讨论后期新冠疫苗的接种是否会迎来高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表示,浙江已制定好分级诊疗方案,新冠感染者将到定点医院诊治,危重症患者将有相应的重症监护室,目前浙江大部分感染者是轻症。

500

12月5日,杭州优化防疫措施第一天,体育场路一家药店,市民有序排队选购感冒药。浙江日报记者 魏志阳 摄

各大药店和平台则在全力保障药品供应。12月6日傍晚,记者来到杭州海王星辰健康药房(建国北路二店),看到空地上摆放着3箱药品,囊括了感康、快客等感冒类药物。店员表示,前一天相关药品的货架几乎售空,他们第一时间补货,目前除布洛芬、连花清瘟等热销药品外,基本能保障供应,缺的药品也将隔日补齐。

记者打开美团、饿了么等各大线上外卖平台的购药专区,感冒、发烧类药物均可顺利下单。美团买药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团买药已经联合全国20万家药店,保障日常用药、慢病用药、消杀防护、测温枪等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充足供给。

为防止不良商家趁机哄抬药价,截至目前,浙江已有八地发布提醒告诫书,严厉打击药品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老板群的发声:

很感动,更要敢动

突然热闹起来的,还有一些行业群。

“有点感动,又有点不敢动。”在一个集聚杭州莫干山民宿老板的群中,一位老板用一句网上的流行语,调侃当前内心的感受。

疫情对旅游业影响巨大。优化措施出台后,生意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大家的态度还是比较谨慎。

“我们已经三个礼拜没生意了,以前一周还能有一两间的单子,现在一间都没有。”一位民宿老板对客流能否恢复持观望态度,引起了其他老板的附和——

“我之前搞了一个温泉。在抖音上做促销的时候,团购的人还挺多,但真的能来的太少了。”

“我也是啊,本来火急火燎赶温泉的装修进度,看你们生意这么惨淡,打算慢慢来了。”

……

当然,也有老板在群里发声,表示看到了希望:“我这里有人在问价了,感觉到了人气在回归!”

500

杭州萧山机场。图源:视觉中国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机票平均价格环比上涨30%,达到750元(含税),比今年国庆黄金周平均价格上涨约16%。其中12月3日单日人均机票价格922元(含税),达到十月以来机票平均价格峰值。

诗与远方正在不少人心中重新激起涟漪,这对消费相关行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圈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距离2023年已不到一个月,很多商场打算趁着这波政策优化调整,在年底搞几场大促,来完成今年的业绩指标。

“这次政策优化调整确实会对餐饮、旅游、休闲服务这类强接触的消费行业带来利好,预计短期内会有一波恢复的小高峰。但受当前消费信心、消费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消费增速及恢复持续性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还是有较大难度的。”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亮说。

据全球各国经验,防控优化后3至4个月内疫情可能出现反复,其对居民消费心态及习惯的影响短期难以消除,对部分人来讲,去线下场所消费,还是会有疑虑,我们不能指望政策优化之后就能迎来消费狂欢。

“不焦虑、不停步。”记者在采访时,人们表达了共同的心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