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校园暴力:比校园暴力更可怕的是,我们的无能为力

作者:雷斯林 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 / raistlin2017

01

昨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段校园暴力的视频。

五名学生将一名男生困在楼梯一脚,五人同时对男生用脚踹、用棍子、皮带进行围殴。

500

这位男生最初是站着被打,经不住五个人的拳打脚踢被打倒在地,只能蜷缩在楼梯,双手抱头,任人殴打。

每一脚都凶狠地踹在男生的身上,甚至是踢到正脸,每一棍打击部位都在头部,期间,手腕粗的木棍被打断。

500

整段视频拍摄时间是五十几秒,每一秒都触目惊心,视频中传出器械敲打在男生身上的声音,让人不忍心继续往下看。

02

让人更加气愤的是,目前这段视频在新浪微博很难搜索到,多位博主反映视频无法通过审核,即使发出也会被立即删除。

500

而且,“西安校园暴力”的话题已经被删除,阅读量几千万的热点事件,却无法登上热搜。

不解决问题,反而撤热搜,降热度,删话题,这种一叶障目式的冷漠,自我欺骗式的逃避,是校园暴力的最有力帮凶。

500

难道删除掉这些信息,这件事就不存在了吗?

事实上,校园暴力事件远超我们想象。据统计,校园暴力案件有个1:7的黑数,也就是每查获一起此类案件,还有7起是未被查获的。

这些未被查获的案件,藏在施暴者打人之后得意的嘲笑生中,在被施暴者的哭泣声中;藏在施暴者与人炫耀的谈资中,在被施暴者惊醒的噩梦中。

500

2018年3月29日,云南昭通初一女生在寝室被9名同学殴打,边打边问“错没得”。被打女生始终没有开口说话,也未还手,直至被打翻在地上。

500

2018年6月8日,广西柳州发生校园欺凌:两男子用铁锁狂砸踢打女生。

500

2019年初,香港马鞍山一间中学爆出校园暴力事件,一名男生在教室遭约7个同学按倒在地并用椅子围困,这几个男同学一边嬉笑,一边多次拍打其屁股,其他男生则在旁起哄。

500

难道删除掉这些信息,校园暴力对这位男生产生的伤害就不存在了吗?

知乎上一位被施暴者在成年之后回忆起校园暴力:整整十五年,在那一间我被他们殴打的教室中,他们欺凌完我顺利离开,只有我,被无尽的恐惧困在里面,十五年都没有走出来。

500

一个人在未成年时期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多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这是建立健全人格的基础,这关系到未来他将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而校园暴力无疑是对安全感与信任感最大的摧毁了。

自卑、恐惧、绝望、不安、焦虑、抑郁将会伴随这个孩子的一生,即便是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之后。

500

并且,当一个孩子无法有效处理这些负面情绪时,就会产生极端偏激的自残、甚至自杀行为。

2016年,在儿童节这一天,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的一名初中学生陶成鹏,喝下一整瓶剧毒农药,结束了自己年仅15岁的生命。

在整理孩子遗物的时候,家人意外发现了陶成鹏留下的三封遗书,其中一份遗书是写给老师、父母和弟弟的,在这份血迹斑斑的遗书上他写道:你们的学生、孩子、哥哥对不住你们,我因受不了几名同学的欺凌,所以选择离你们远去了。

500

可问题是被欺凌者的自杀,不会对欺凌者产生任何影响。

就像《非自然死亡》中三澄美琴说的那样:他们一定会转学,改名,开始他们崭新的人生,彻底忘记你的死,开开心心地活下去,他们也丝毫不会感受到,你的痛苦。

500


03

这段视频,根据学生校服和爆料人提供的位置,事发在陕西西安未央区。

据北青报记者向未央区公安局工作人员向证实,视频中的事情发生在今年1月份,事发后,当地公安部门、学校及涉事学生的家长都曾参与处理,这件事的处理结果是:

由于涉及到未成年人,所以主要对涉事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

500

WTF?! 批评教育有用吗?

家庭教育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他还是个孩子,算了吧”。

“他是个好人,只不过有点冲动…”

“他本性不坏,但是…”

“他平常不这样,今天心情不太好,你让让他…“

500

有部电影《伊甸湖》,讲述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周末到湖边度假,却被一群胡作非为的少年搅乱。之后食物及车钥匙被偷,被一群十几岁的少年穷追猛打,不整死二人誓不罢休。

500

电影的结局尤其绝望,女主角逃到其中一名施暴少年的家中,家长为了袒护孩子将女主角杀死,杀人的少年随着手机视频的删除消失在人群中。

影片中主谋少年作恶没有惩罚,未成年就是一把保护伞,不管干什么都不会有多大惩罚。

500

抱着这样原始愚昧观点的大有人在。

世界上有多少是人性本恶的?大多数在伤害其他人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会给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无辜的受害者应该为此买单吗?他们受到的伤痛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持续的扎在心底,那股不自知的恶意一遍又一遍的在低落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回忆的时候冲刷着他们。

500

而学校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和家庭教育一样,认为孩子“本性不坏”,能听从劝导接受改正,只要面谈的时候态度诚恳,及时认错。

老师和领导只会冠冕堂皇地说“你换成被伤害的同学想想“,”父母含辛茹苦把你们送这儿念书,你换成他们会怎么想“,”我在你这年纪的时候都…。“ 

站在成年人的高点俯视孩子们,是大多数老师和校领导的通病,觉得孩子能分清楚利弊,知道好歹。你们试图把自己和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吗?有没有尝试触及未成年人的思考领域去沟通,说到底还是成年人的傲慢。

500

知乎上有一句话:“有一些人,他们不适合做老师这份职业,他们缺乏共情,缺乏耐心,缺乏为孩子考虑的心。有些校领导为了政绩,为了脸面,一味地压制受害者。他们不明白孩子的世界比成年人的世界更残酷,童年的血色青春下,赤裸裸的弱肉强食。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不想明白。”

学校里老师领导对校园暴力的视而不见,以及整个社会对校园暴力态度的冷漠和选择性忽略,都成为了杀死受害者的帮凶。

让我们心惊的不仅仅是暴力本身,还有群体性缄默。

500

而最令人失望的现状是,法律在校园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00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对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担刑事责任。

而这几乎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借口与保护伞。

2012年,10岁女童电梯内殴打1岁半男童,把他带到25楼后,男童从25楼坠下身亡,因为是未成年人,此事没有任何后续处理。

500

蓝极速网吧纵火案,未满14岁的孩子因为不满网吧工作人员随后放火烧死25人,免于刑责。

500

14岁之前,韦某曾掐死一名儿童,被抓到后给另一名儿童灌农药,涉嫌杀害两名儿童,免于刑责。

14岁后杀人未遂,重伤一名女童,从轻减刑,19岁出狱后奸杀一名11岁女童。

500

14岁男孩,杀人之前5个月用刀将一人捅成重伤,在等待伤情鉴定时将同学杀害。

被抓后仍不悔改,说我就是想弄死他,反正我才14岁。

因年满14,在检察院坚决抗诉下,才被判无期。

500

三名未满14岁未成年人夜晚窜至一小学宿舍,抢劫杀害了一名52岁的女教师。

处理结果,不负刑事责任,送往工读学校。

500

那么问题来了?法律究竟是保护弱者还是保护守法者?

未成年人对于成年人而言属于弱者,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也是为此。

但我们在讨论未成年人伤害未成年人时却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

网上有个段子:趁年少还能做点出格的事儿,长大后就没机会了。

500

我想说的是,互联网时代让大家对于信息掌握的差距逐渐缩小,未成年人在知识层面上的了解并不比成年人少,反倒是价值观世界观处在萌发和建立的边缘。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不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出相应的调整?未成年人并不是曾经懵懂、心智不全、单纯烂漫的群体了,我们时刻都处在信息、知识包裹的生活中。

电影《心灵捕手》中有段对话,总结起来大概是:“一个被知识武装起来的坏蛋才是最可怕的坏蛋。“

500

未成年人不是坏蛋,但如果没有被教育正确的观念,导致走上歪路,又清楚的知道自己做任何事不会受到惩罚,这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一颗定时炸弹。

法律应该是笼子里关起来的猛兽,守法的人不把手伸进笼子,安然无恙。

不守法的人,擅自伸进笼子被咬伤,怪不得谁,哪怕他是未成年人。

“世界好像经常不小心裂开了一个口子,让人看到了一眼后面的齿轮。“

-EN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