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投靠华为技术、华为渠道的汽车品牌,他们的共同特点只有一个

【本文来自《问界凭华为渠道大卖,但体验店能装下几个品牌?》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随便扫了一下,没人说得出关窍,很失望

华为渠道帮其他品牌卖车,是完全可以的,有商业逻辑的。

一个门店能装几个品牌?——多少个品牌都可以,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不强烈。

按照一般人对市场规律的理解,华为把一种壁垒不高、供应商还众多的技术卖给好几家的行为,商业上是说不通的。

汽车品牌尤其需要构筑自己的品牌独特性和技术专有性,比如ESP,本质一样的技术,非要起一个自己专用的名,就是这个道理。有了这些名头,汽车品牌才能长久地存在在市场里

你用华为的零件或方案当卖点,就不可避免被拿来和其他使用华为技术的终端产品比较,你有什么理由说服别人自己的更好?根本不可能。

大多数三四线品牌又没有能力制造自己的卖点,最后只能陷入价格战。

比默默无闻被人遗忘然后孤独死去好一点,但好的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四线品牌无法培养出自己的品牌的独特性,实现长久生存的问题。

你观察一下投靠华为技术、华为渠道的品牌的特点:北汽、塞力斯(东风小康)、奇瑞、阿维塔(长安),江淮。

他们的共同特点只有一个:国企或国资背景。是不是国企,对于和华为合作的态度是大不一样的。

国企,虽然总体上来看是个企业的样子,但本质上,是政府职能的延伸。

国企就是当代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如果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变革不可避免地涉及百万级别人口生计的剧烈变动,国企即便知道这条技术路线就是未来,他也不能果断地壮士断腕去追求潮流,有无数与汽车行业之外的人会拽住你给自己动刀的手。

想想现在的当红炸子鸡比亚迪,比亚迪是原先做电池、电子产品组装,跟汽车毫无关系的企业。

比亚迪为什么能成为新能源领导者?因为王传福深谋远虑?我看未必,更大的可能是:

1. “比亚迪是个电子厂,他没有内燃机方面的包袱”

2. “比亚迪是完全的民营企业,他没有各种解决就业,承担国家任务的义务”

比亚迪屌丝一个,筹码少,上桌就梭哈——但是他赢了

比亚迪赢了,国企主机厂就尴尬了——你跟不跟他的路线?你不跟,你被消费者抛弃。你跟,你先往自己大脑和心脏扎两刀——把内燃机时代曾经的核心部门发动机与变速箱砍到过去的一个零头。新增一个同样体量的电池、软件、自动驾驶部门。整个过程涉及数百万人工作的变动以及数百亿的技术改造费用,后者根本不可能靠自己微薄的利润去支持,只能靠价格高昂的融资。以上只是上桌的代价,不保证能赢。

华为的出现,给这些身上绑满链条和枷锁的国企提供了第三条道路

根据各个国企的技术特点,华为对照目前行业一线产品力,提供他们缺少的部分并且负责整合。

除了电芯,华为能够连硬件+软件+整合来让这些老厂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一瞬间拿出不落伍于这个时代的产品并提供渠道服务。

只要产销循环不会停止,这些三四线国企的根本生存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因为对国企来说,利润是完全排不上号的考核指标。产品力差点,销量差点有什么关系?

地方政府摊派一下,地方政策支持一下,地方银行通融一下,父老乡亲优惠一下——日子远没有到过不下去的地步。

正因为这些挂着HI印记的产品销量,本质上要依赖父老乡亲的支持,而不是凭自己实力真刀真枪地从市场里杀出自己的天地。

所以尽管被一溜儿地陈列在华为的门店里,他们互相之间,并不是针尖麦芒的竞品。

华为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大趋势,力推自己的HI模式。从完全与汽车无关,用惊人的速度切入新能源汽车这个舞台,并瞬间成为戏份巨大的亮眼角色,顶着业界如雨的嘲笑逆势成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