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人民心声——记著名作曲家吕远

作者:吕聪敏 先后在中国驻英国代办处、外交部欧美司、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外交部美大司任职,曾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外事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各国议会联盟执行委员、中美议会交流机制中方副主席、中国加拿大议会协会中方主席等职。

在我国文化艺术界有一位老人,人们可能熟悉和喜欢他的歌曲,但未必得识他本人的风采。此人即著名军旅作曲家吕远。

500

吕远

吕远从事音乐创作已有60个年头。年逾八十有二的他,很想办一次纪念音乐会。文化主管部门和业界内外的朋友都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他在电话里同我三言两语开门见山说了他的想法。电话撂下不到半小时,他就风风火火打出租车到了我家,商量下一步该如何运作。见面方知,他刚从排练现场赶来,马上还要赶往某地寻求赞助、落实演出场地。我同吕远是老朋友,彼此信任,交流默契,亲如兄弟。前两次音乐会,我都帮了点小忙,因为是外行,主意和力气出不到点子上,但心是真诚的。一位老艺术家对自己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到了痴狂的地步,使我感佩万分。

500

在文化部、中国音协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吕远音乐创作60年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大宴会厅成功举行,吴邦国委员长发来热情洋溢的贺信,文化部长蔡武等文化界领导出席。我等众多吕远的朋友、吕远作品的热忱爱好者无不为此感到由衷的高兴。一生恪守主旋律创作原则的吕远圆了一个孜孜追寻的梦。吕远是位资深的军旅艺术家。自从认识他,我就越发感到音乐艺术离我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他的作品把我带入一种美好向上的心灵境界,唤起我对生活的热爱,使我懂得美是音乐的生命。

在我眼里,吕远的生命恰似一团永远炽烈的火焰。2004年,中国散文学会出过一套中国艺术家自述丛书,由红孩主编。其中吕远同志的《心里早已是春天》,尽情抒发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焕发的创作激情,记述自己曾走过的艰苦创作历程,表达在新时期创作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好歌曲的强烈愿望和决心。

500

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唱遍了大江南北

(克拉玛依日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

作为与人民共和国共同成长的人民艺术家,他几十年如一日,总是同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总是站在弘扬主旋律的前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好作品。《哪儿来我这么一个老货郎》《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一个美丽的传说》《牡丹之歌》《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八月十五月儿明》《长江组曲——三峡豪情》等,都成了许多著名歌唱家的成名或保留曲目,久唱不衰,百听不厌。他的作品之所以广受听众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歌曲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还有重要的一条即歌曲表达了“祖国永恒”这一重大主题,让人从中体味到祖国赖以发展强盛的社会力量、民族精神和大众心声。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吕远积极参与民间外交和人文外交,广交国际友人,祝福世界和平,向外部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人民的精神风貌。经他翻译和改编的日本歌曲《北国之春》成为中日两国人民感情交流的心灵纽带。《万里长城之歌》《世界之爱》等十几首歌曲和歌剧《歌仙——小野小町》,是他专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而创作的。他是我国音乐界长期致力于中日友好的使者。

500

2009年6月22日,吕远在“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吕远八十回响长春音乐会”上致辞。

在人们的眼里,吕远总是忙碌不停。虽年届高龄,但仍不知疲倦地奔波于各地。油田、工厂、草原、农村、海港、舰艇、学校都留下他的足迹。“总想为时代做点什么”,让歌曲更好地服务社会,抒发人民心声和时代精神,是他一直思考、追求和实践的主题。

吕远的创作道路是立志和勤奋的写照。他曾向我这样描述他早年的成才成功之道:“我常常觉得自己笨拙,不像有些人能一蹴而就,那就笨鸟先飞,多做几次就是了。人家逛街,我做习题,人家睡觉,我读书,人家慢慢品茶,我喝杯凉水就走,人家走,我跑,总能找出许多时间来进行比别人多几倍的劳动。”

吕远说他多年来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睡眠时间很少。自喻这是笨鸟先飞的生活方式,自己深知无才,唯勤奋而已,所以烟酒茶一概戒除,换区(脑神经)当作休息,以步代车当作锻炼。最近几年他经常讲,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有那么多鲜活的人物和事物需要用歌声来记录,一个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音乐工作者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应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吕远说,成功没有捷径。常有音乐院校的学生问他是怎样走上音乐道路的,他总觉得很难回答,不是因为他成才的过程复杂微妙说不清楚,而是因为实在没有可说的情节,能告诉同学们的只有两个字——“志”与“勤”。人们从事什么职业,往往是很偶然的,是由于某种机缘,有的人甚至是稀里糊涂进入某行某业。怎样走上某条道路、进入某一行并不重要,一旦走上了这条道路,进入这一行,怎么去走、怎么去做才是重要的。

平时我和吕远见面机会不少,在交谈中他极少谈自己的成就,更多的是介绍他的前辈、战友和同事立志、勤奋和成才成功的故事和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

500

马可

他忆及音乐界老前辈、他的老同事马可,说马可的一生是勤勉劳动、顽强战斗的一生,明知生命即将结束,还要带着绝症为人民冲刺一下。《白毛女》《南泥湾》《夫妻识字》《咱们工人有力量》《革命人永远向前走》《石油小唱》《大寨路》等作品,都是马可革命文艺道路上留下的一串坚实的脚印。

500

马可创作手稿

吕远深情回忆起在马可病榻前两位老战友切磋创作的情景。他说:“马可把为人民创作看得高于自己的生命,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如再不努力,就愧对苍天啊!”

500

吕文科

吕远十分怀念与他合作共事44年的歌唱家吕文科。我发现,每当说起吕文科,他总是心情沉重,眼里闪着泪花,可见他们的感情之深。毫无血缘关系的吕远和吕文科,一写一唱,朝夕相处,从没分开过。吕远说,吕文科自幼喜欢民间音乐,又很有声乐表演天赋,立志献身音乐事业,他把歌唱当作一种使命,肝脏不好,却从不拒绝任何演出活动。他从二十几岁到去世前一天,除了住院,他的歌声从未停歇过,每次给他新歌,不论他多忙,不论身体多么不适,总是二话不说,连夜练唱。

吕远对战友始终一片赤诚,肝胆相照。他是用情、用心讲述这些故事的,感动的不仅仅是他一个人,还有我们大家,使我们对那些把社会责任当生命的人民艺术家更加敬佩。吕远一次次发自肺腑的话语,使我一次次领悟艺术创作道路绝不是鲜花铺就、掌声撑起的。艺术家注定要踏着荆棘、顶着寒风酷暑、穿越无尽的荒原走过来,洒下的不仅是汗水,甚至是血滴。吕远和他的战友、同事,就是这样战胜艰辛,身体力行去发掘生活中美的元素,谱写或高歌人民的心声。

当年,我是听着吕远的歌而认识他本人的,相识到相知。他是我的良师益友。

500

诚如《心里早已是春天》封面题介所言:“他有丰富而独特的人生境遇,他去遍克拉玛依,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外表严肃的他,心里却跳动着欢乐的音符。对艺术的执着,成就他人生的灿烂辉煌,泉水叮咚,伴着他步入音乐的殿堂。”

不久前,我从报纸杂志获知吕远荣膺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无疑,这是一项殊荣,他受之无愧。但当我在电话中表示祝贺时,他却异常淡定,说这是音协领导和专家对他的鼓励和肯定,人家是一片好意,自己心里很明白这是过奖了。

“我这60多年,就是用音乐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尽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仅此而已!”获奖后有记者采访他,采访后记者感慨地说,近一个小时的采访,看不出吕远有丝毫津津乐道的表情,他对自己音乐创作生涯的评价与剖析,近乎苛刻却又中肯而深入,让人感受到一位老艺术家直面历史、直面人生的勇气。一位谦谦老者,哪是在接受采访,简直就像作检讨。

作为吕远的老朋友,我喜爱他的作品,钦佩他的艺德和人品。谨以此短文送上我对他的祝福。

-end-

文字 |《西交民巷23号院随想》(2012年11月出版)

作者 | 吕聪敏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青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