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生育率——压榨、抗争和未来

这些年中国未来最大的担忧是什么?除了高房价,恐怕就是老龄化了。

老龄化是从老年人的角度看待,即老年人口达到了一个界限。换一个角度就是少子化,也就是生育率太低。

而对于中国来说,老年人多,主要是科技医疗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寿命延长,这个其实是好事,说明发展成果真的是老百姓享受了。问题主要出在了生育率太低上。

一、计划生育

虽然很多人都在指责计划生育,但是我认为这个观点并不能成立。

关于计划生育,毛克疾先生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其实处于一种微妙的悖论中:成功的计划生育有利于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成功却又反过来声张“计划生育”的多余;失败的计划生育阻碍了一国独立自主的工业化,而爆炸的人口和失败的工业化又恰恰证明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甚至可以说,成功的计划生育到头来会被认为“多余”,而失败的计划生育被认为“必须”,这也许正是计划生育如此具有争议性的原因。这个悖论有点像伊格尔顿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的遭遇,马克思预言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的毁灭,这种危机感促使资本主义国家改良,从而延续了生命,避免了毁灭。获得冷战胜利的资本主义国家志得意满,反过来嘲弄马克思是多余的”(毛克疾《为什么失败的印度计划生育却被人叫好?》)。这就如同今天的日子过得好了,反过去嘲笑前三十年的艰苦奋斗是不必要的一样。

说白了,就是我们今天站在了计划生育的红利之上,又看到了未来的问题,有些人开始吃肉骂娘了。计划生育之后,最立竿见影的就是一家人的生育负担小了,可以尽可能的供一个孩子学习深造,加上大学扩招等因素,造就了一批高素质人才。同时,计划生意有助于促进阶层流动。以前的话,上层生个三四个,坑就全占了,指望玩砸的掉下来,其他上层的孩子不比下面的占的快?计划生育之后,上层也只能一个孩子,占的坑就少了,下面人上去就容易点。说句不好听的,就是在计划生育之下,都能产生《中县干部》这种家族势力,真的不管随便生,你以为上面好心给你留位置?你算老几啊,他们自己还抢不过来了。

并且即便是没有计划生育,也不代表今天的生育率就能有多高。督公(马前卒)在知乎的“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全面放开二孩?”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指出:“公开资料和我的回忆都表明,计划生育政策最大的阻力在农村。城市人口越是收入高,越是受教育多,生育倾向就越弱。夫妻双方都是教师、技术人员的,几乎不会抱怨计划生育政策。”可见当时的时候,经济对生育的影响已经非常明显了。

并且我们还要考虑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不管你怎么看计划生育,它都已经贯彻的落实并且生效了,骂计划生育不会有任何的作用。

当然,即便是中国没有计划生育,也一样出生率会下降的。事实上二战之后世界整体生育率都是走低,最高的地方几乎都在非洲而非大家熟悉的中东。包括欧美东亚乃至中东的案例都可以告诉我们,经济越好,生育率越低。由于欧洲和东亚的例子大家很熟悉了,下面我将用中东的国家来进行分析。

二、思想因素

有的人认为借助某种思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陈平先生归结为“西方私有产权膨胀的高消费主导”,或者很多人都说穆斯林超能生。那我们看看吧,穆斯林到底有多能生。由于没有找到2018年的全数据,所以以下用2016年的生育率数据(单位:%):

伊拉克,4.37

叙利亚,2.92

印尼,2.36

利比亚,2.27

土耳其,2.05

沙特阿拉伯,2.53

科威特,1.97

卡塔尔,1.91

阿联酋,1.75

伊朗,1.66

大家发现什么没有?即便是伊斯兰信仰下,一样有高有低,高的能破4,低的也就比中国高一点(2016年中国生育率为1.62)。难不成是低生育率的国家不够清真还是信的假教?其实稍微分析一下就行,生育率最高的是伊拉克,生育率是高了,国家都打烂了;叙利亚也高,国家什么样子了也不用多说了。而生育率低的国家,除了伊朗也经历过计划生育之外,剩下几个低生育率的国家都是富国。可见即便是所谓的宗教信仰在经济面前,一样是脆弱的。经济越好生育率越低,几乎无一例外。而且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似乎2018年沙特也跌到2以下了。

单独看土耳其,2017年土耳其生育率2.07,不算东部少数民族的3.5的生育率,其他地方的生育率仅1.8左右,同时土耳其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真正能生的是库尔德地区,然而库尔德地区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天天打仗的地方,高生育率又如何?

再来看看欧洲国内的穆斯林们。“从欧洲各国的经验来看,通常第一代穆斯林移民生育率会和他们老家的同胞相似。但这个数字后来会大幅下降,住得越久降得越多。比如奥地利的穆斯林1981年生育率是3.09,1991年是2.77,2001年是2.30。英国的南亚穆斯林第一代移民平均有3.5个孩子,第二代平均只有2.5个。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这篇研究,现在欧洲穆斯林的总和生育率只比非穆斯林高0.4,以他们百分之几的人口比例,是不能把总的生育率数据给拉上去的。德国、奥地利的穆斯林比例都不低,比瑞典还高,但生育率却远远低于瑞典。”(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991342/answer/96906274)

可见欧洲也一样。

中国呢?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很多,我们一起看看吧(2010人口普查,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保安族,2.2

撒拉族,2.1

维吾尔族,1.8

哈萨克族,1.7

东乡族,1.6

回族,1.4

塔吉克族,1.6

柯尔孜克族,1.3

保安族和撒拉族确实在代际线以上,问题是保安族就2万多点人,撒拉族就13多万人,这俩民族加一块也就16万人,2点多的生育率意义不大,并且其分布地区基本上不算富裕,基本上是比较落后的地区。而大家通常感觉能生的回族,连未识别民族生育率都没过(未识别民族生育率为1.5),堪堪日本的生育率(日本生育率2016年为1.44)。这就是传说中的能生?至于原因,维吾尔族也好,回族也罢,这些年经济发展的都不错,生育率自然随着经济发展而下降了。等以后经济更发达了,生育率会更低。

我估计可能会有人说,我认识的一个回族,他们家就生了三四个孩子。没事,我认识的一个汉族也生了三四个孩子,用个例代表全体有意思吗?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不信非得信自己的那个极高随机的个案,统计学白学了?我要是碰到个回族是丁克那我我是不是也能说回族都不爱生孩子?

三、生育之难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用了事实证明经济越发达,生育率越低。那么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里,我只分析中国的情况。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到底谁是生育的主力军,在农村,主要就是农民(包括农民工在内),在城市则是工薪阶层。而这个生育主体对生育的态度呢,养不起。

为什么养不起?无非是三个原因(三选一):有时间但是没钱,有钱但是没时间,没有钱也没时间。

那么钱去哪了?要么收入很低,自然没钱。要么还贷款了,特别是房贷,高企的房价几乎榨干了每一对想要买房的新人,令他们不得不在还贷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哪里还有生孩子的心思;或者高企的房价成为婚姻的超高门槛,令无数新人不敢迈入。如今结婚登记率下降,结婚年龄退后,婚都不结了,孩子哪来?再比如日常开销以及冲动消费、虚荣消费等等。当然一般来说不可能是单独的因素,各方面因素都会有。

这是养育之前就存在的花销。养育之后呢?主要就是教育费用了。幼儿园就是一大笔开销,长大了像什么课外班之类的动辄一个学期上万。有人表示我不报班可以吧。当然可以。然而当别的孩子都去的时候,自己的孩子不去,这个事情就足够焦虑了,肯定有人表示不担心,等孩子名次下来之后再说吧。

当然,你可以说以上的我都不碰,没关系,资本主义会让你碰。资本主义四板斧解决问题:

第一板斧,长时间的加班压榨。长期加班压榨之下,工资是高了,然是人的精神也随之脆弱,波动性变强。这种情况之下,抵抗外界影响的能力就弱了。并且,人有一种代偿机制。举个例子,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过这种经历:有的时候知道已经很晚了,应该睡觉了,但是就不想睡。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仔细审视一下白天,不是被逼着干活就是浪荡着过得,所以人就会启动代偿机制,抓紧夜晚的时间表明时间是被我自己掌控的,只要不睡觉明天就不会来到。

同样的道理,长期加班之下,人也会启动代偿机制,会想办法把失去的补回来,因为是补回来,所以非常倾向于感官刺激,快感、爽快,以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冲疲惫。快餐、高糖度饮料、奇葩视频等等成为了最火爆的消费品。人总有绷不住的时候。而加班带来的更多的收入,就成为了冲动消费的经济基础和心理安慰。

第二板斧,长期洗脑。关于这个问题,赵皓阳写的非常棒,我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可以自己点击链接去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E2NTY0Ng==&mid=2650674033&idx=1&sn=d542490567d79695ba8745d23bdbfde3&chksm=bed49c5089a31546209959a2c86fe65342acc57b45188fa20f7a00444a30dc85855661af464b&scene=21#wechat_redirect。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些东西,和另一些“符号”、“象征”结合,激发人的攀比心、虚荣心。举个例子正常情况下,比如说我渴了。那么我就去买水。钱多点呢,可能就买XXX,钱少点就买AAA。反正都是水,差不出天去。但是资本就天天洗脑,喝了XXX,虽然你的收入不高,但是也一样拥有贵族气质,就如同阶层跃升了一样。总之就要告诉人们,你要消费,但是看性价比就low了,你得照着气质、象征、阶层去买。

一般上当的要么是价值观不成型的学生、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以及被摧残压榨的中年人。而且也不需要所有人都中招,有个百分之几就是一波钱。而且可以多次收割,躲得了初一,还躲得了十五吗?

第三板斧,创造潮流。有的人可以顶住精神压力、洗脑压力,但是从众心理却未必顶得住,就如同人可以顶得住一块重物,却很难抵得住泥石流。在潮流创造的从众中,没人能够真个次次都顶住。甚至来说,哪怕只是单独的出于好奇,恐怕也陷入了陷阱——有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无数次。

第四板斧,着手下一代。哪怕是前三板斧都躲开了,顶住了,你的孩子总还是要上学吧,要上学就肯定有竞争。现如今的加课情况如此普遍,导致了努力的作用越来越小。不是说努力没用,而是努力的占比小了。

假设周一到周五上学,上学时间八小时,周六日都休息不学习,周一到周五都没有加课的时候,甲聪明,放学之后多学了一个小时全通了,后面就休息了;乙笨点,俩小时通了。现在是统一加课都加了两个小时,那就意味着甲乙都多学了两个小时,乙要想跟上甲,肯定还要付出更多。但是时间终究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加长,那么就需要挤占周六日,也就是周六日的补习班。乙周六日在补习班多学了,还多学了点技巧,没准超过甲了。甲不能等着被超过吧,他也去学。到最后,甲乙周六日都占满了,还能怎么努力?只能压榨身体了。然而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了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就那么多,哪怕什么都不干只学习,也就7*24小时,甲乙都是这么连轴学,努力的因素就是0!所以在普遍加课的情况下,努力的占比反而降低了,因为聪明的笨的会学的不会学的都努力了同等时间。

而当前这种几乎全员加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无论聪明还是笨的,他们的努力时间基本上一致。那么这种情况下,天赋又没办法改变,单纯地延长时间也几乎到达了极限,那么提高努力效率就是关键了。比如掌握更多的技巧、套路,但是家长普遍没这个本事,那就只能找补习班。所以最后不报班的成为了罕见。

所以最后家长们发现,自己省的钱,全给补习班了。等于说前三板斧都躲开了,第四板斧又给自己割了干干净净。

这是钱去哪了。

那么时间都去哪了?大体上是三个。加班、路途、休息。

加班好解释,给加班费算不错,像有赞那种只加班不给钱的也不在少数。路途呢?一般就业和居住是分着的,上班回家在路途上总共消耗两个小时算少的了,到家就几点了,不加班也得八九点了,加班奔着十点十一点见了,转天早晨起来八九点还得上班,想生孩子有这个时间吗?而休息时间主要两个,一个是睡觉等居家休息,另一个则是外出放松(发泄)。外出放松是必须的,因为长时间加班对人的精神压力很大,在此情况下怀孕,对孩子并不好,生完孩子之后也照顾不好(相信有经验的人知道照顾小孩多么累人)。而且,精神压力大,一般也没那个想法。

这个是生之前的时间没了。生了之后的时间照样没有。生孩子之后是不是接着加班,是不是照样路途遥远,是不是照样得外出放松(发泄)。平时,就算是不接送,孩子自己会做饭,你会认为你的孩子天然就会去学习而不是玩?最起码盯着孩子学习的时间得付出吧。这个时间很好挤吗?特别是年轻时期工作还不算稳定的时候,更没法挤时间了。然而等到了稳定了,奔三了。

要么没钱,要么没时间,要么没有钱也没时间。成为了今天生育主体选择生育时候面临的最大问题。

所以有些人总说什么穆斯林能生,他再能生这些问题也得面对,穆斯林一样是人,人家生孩子也是要养的、也要工作生活的,生育成本高了照样不生,宗教又不负责报销抚养费。这就是为什么回族的生育率就1.4、维吾尔族1.8的原因。这还是现在西部没发展太好了,等一带一路带动西部大发展,还会更低,甚至未见得能比现在汉族高。我要强调一遍,生育率过低,是经济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宗教问题民族问题,有些人不要妄想挑动民族矛盾。

五、其他因素

比如伦理。北欧的一些国家生育率回暖,一部分表现为非婚生育率(即长期同居但是不领证情况下的生育)提高。而这一点在中国几乎不可想象。

比如女性地位提高。很多人会认为女性地位提高似乎会对生育率产生不好的影响。的确如此,早期的话女性为了工作事业,在生育上只能放弃或者延后。但是随着整个社会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提高,法律、舆论等会更加倾向于保护女性的事业不受生育影响,那么女性也逐渐倾向于生育事业双丰收。这一点在北欧体现的最为典型。

比如安全感。前面说了一大堆的关于钱的问题,所对应的不仅仅是现实的经济困难,也有阶层滑落担忧的因素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得已经到了中产阶层,生个孩子滑落了,谁都不甘心。北欧的情况是经济比较发达,中产阶层很大,福利也不错,大多数人的安全感比较强,不用过于担心生育造成的阶层滑落,那么生育的人口也就比较多。

但是大家注意以上三点是北欧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的情况,经济危机之后,受其影响,阶层滑落的阴影又来了,就业也有很大影响,女性只能放弃或者延后生育保障工作。所以北欧的情况是从低谷1.3左右到了08年之前的1.8左右甚至破2,现在又回落了到1.8以下。

再比如人口密度。这个是日本的经验。东京地区人口密度高,生育率很低。但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城市,生育率也回暖了。这个事情在中国也差不多。经济发展程度差不多的地区的话,也是人口密度低的生育率相对较高。

再比如宗教,宗教确实会有所影响,但是还是那句话,花钱的是自己,宗教不负责包销抚养费。所以,回族只有1.4,这是个什么概念,日本是1.39。维吾尔族是1.8,相对较高,但是也在代际线以下。所以不要妖魔化穆斯林,只要生活稳定的穆斯林生的也不多,毕竟再能生花的也是自己的钱,没人会和钱过不去。如果有人表示对国家人口统计有疑问,找有关部门去不要跟我杠。而中东的情况也列举了,富裕的、安稳的生育率都不算太高,战乱地区生育率很高,但是任何民族国家只要战乱生育都高。

以上就是中外各国影响生育率的一些其他影响因素的总结。

六、根源

我认为生育率底下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下,资本对劳动者全方位的压榨和剥削。

我们都知道,员工被资本雇佣,资本无偿的拿走了员工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即便如此,资本也不能直接获利——资本要的是利润而非实物,所以资本需要把产品即员工所创造的价值卖出。而这个过程被马克思称为“惊险的一跃”。从最基本的逻辑考虑,消费的群体越大、总额越多,这一跃成功的概率就越高。所以资本不仅仅要想办法尽可能多的剥削员工的剩余价值,还要想办法把员工手上的价值即工资用产品的方式换回来。一剥削一换回,直接表现就是生产端的加班(加大绝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和科技含量提高(加大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等情况,以及消费端的消费主义和类似房价高企等情况——既要尽可能地榨干无产阶级的价值创造能力,也要榨干无产阶级赖以生存的工资薪水,只有无产阶级处在“月光”乃至负债的时候,他们才最老实、最能接受资本的剥削。

而高房价等等原因,其实也是资本剥削的各种表现形式而已。然在这种情况下,无产阶级哪里还有多余的能力生育抚养?

与此同时,资本还让劳动者竞争,以取得利润最大化。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一针见血的指出:“更进一步的分工使一个工人能做五个、十个乃至二十个人的工作,因而就使工人之间的竞争加剧五倍、十倍乃至二十倍。工人中间的竞争不只表现于一个工人把自己出卖得比另一个工人贱些,而且还表现于一个工人做五个、十个乃至二十个人的工作。而资本所实行的和经常扩展的分工就迫使工人进行这种竞争。

其次,分工愈细,劳动就愈简单化。工人的特殊技巧失去任何价值。工人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单调的生产力,就不需要体力上或智力上的特别本事和技能了。他的劳动成为人人都能从事的劳动了。因此,工人受到四面八方的排挤;我们还要提醒一下,一种工作愈简单,就愈容易学会,为学会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生产费用愈少,工资也就愈降低,因为工资像一切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生产费用决定的。

总之,劳动愈是不能给人以乐趣,愈是令人生厌,竞争也就愈激烈,工资也就愈减少。工人想维持自己的工资总额,就得多劳动:多工作几小时或者在一小时内造出更多的产品。这样一来,工人为贫困所迫,就愈加重分工的极危险的后果。结果就是:他工作得愈多,他所得的工资就愈少。这里的原因很简单:他工作得愈多,他给自己的工友们造成的竞争就愈激烈,因而就使自己的工友们变成他自己的竞争者,这些竞争者也像他一样按同样恶劣的条件出卖自己。所以,原因同样很简单:他归根到底是自己给自己,即自己给作为工人阶级一员的自己造成竞争。

机器也发生同样的影响,而且影响的规模更大得多,因为机器用不熟练的工人代替熟练工人,用女工代替男工,用童工代替成年工;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而在机器日益完善、改进或为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所替换的地方,机器又把一批一批的工人排挤出去。我们在前面大略地描述了资本家相互间的产业战争。这种战争有一个特点,就是致胜的办法与其说是增加劳动大军,不如说是减少劳动大军。统帅们即资本家们相互竞赛,看谁能解雇更多的产业士兵。”

并且,马克思创造性的提出了相对过剩人口的概念,即由于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过剩人口。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也指出:“既要不断扩大工人人口,又要不断减少工人人口的必要部分,即把一部分人口变成过剩人口,造成人口过剩。过剩人口是后备军。”

工人(在这里是整个工薪阶层)自己会和自己竞争,结果就是加大自己的负担,实际上减轻资本的成本。而科技发展,令工人一个人干越来越能干多个人的活。况且还有相对过剩人口作为后备军。因此,人口的下降特别是劳动人口的下降,只要其下降速度能被资本剥削工人的提高速度抵消,就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当然工人也不是没有办法应对,比如上个世纪中叶,就会有工人自发地形成组织确保每个人的工作结果一样(计件工资),以确保工作标准不被提高。然而在现在这种流水线、不透明工资之下,这种手段也已经过时。

不仅仅如此,资本还在有意的减少人口。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资本会有意的减少人口。那么资本为什么这么做?

对于资本来说,人口大体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世资本家即可能成为资本家的部分,我称之为上层。一部分是有资格被剥削、或者未来有资格被剥削的,这部分俗称韭菜,理论上这部分最好多生,我就直接称之为韭菜了。最后一部分是失去了被剥削资格的人口,或者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的人口,这部分人口对于资本来说是要毁灭的至少也是要减少的,因为这些人需要资本去保障其生存,以避免可能造成的不稳定等等,同时这些人的存在也在现实的层面将资本主义下资本构建的“奋斗-幸福”这一空幻的面纱彻底撕,我称之为底层。

在《强迫移民》中,马克思从另一个角度说了同样的意思:“首先是把本国居民弄到赤贫的境地,而当从这些一贫如洗的人的身上再也榨不出任何利润的时候,当他们成为妨碍收入增长的一种负担的时候,就把他们赶走,然后来结算自己的纯收入……现在,人口的过剩完全不是由于生产力的不足而造成的;相反,正是生产力的增长要求减少人口,借助于饥饿或移民来消除过剩的人口。现在,不是人口压迫生产力,而是生产力压迫人口。”这是英国当时的情况。

今天则有所不同。但是道理却还是一样。底层困苦、悲惨,只有这种手段,才能恐吓和逼迫韭菜更加卖力地出卖劳动力,增加资本的剥削,所谓杀鸡儆猴者也。而这些底层人,就是被杀的鸡,如果不是资本主义已经改良了很多,这些人没人会关注,也没人会去帮助。而环境恶劣下的身体的孱弱和区域的隔阂,使得他们即便想要反抗都困难重重。这些人消失后还会有新的人补充,而不愿意滑落至此的人便只能献上精力和时间,任由剥削,生育就成为了奢侈。而当生育变为奢侈之后,生育率必然下降,为了保证剥削,就必须要加大剥削率,底层人的遭遇就成为了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刻刻逼迫着韭菜,让他们充满危机感,同时资本又利用如消费主义去麻痹韭菜的心理或者画大饼勾引韭菜,使得韭菜更加听从资本的剥削,然而剥削的更多,生育就更加奢侈……如此恶性循环,直到资本发现人口出了问题、开始担忧,愿意放弃短期利益争取长期利益为止。

所罗门说过,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诚不欺我。

七、反抗

当然韭菜和底层也不是就那么逆来顺受,总还是会想办法反抗的。而反抗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暴力手段我们最为熟悉,但是在和平时代,最常用的还是非暴力手段。

比如说加班。偶尔的工作需要,去加急完成一项任务也是正常现象,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如果有的公司把加班常态化,还克扣加班费,那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反正怎么干都是一天,那就晃荡着过,像是日本的一些企业,看着晚上灯火通明,其实全是磨洋工。中国有些公司也这样,加班到夜里九点下班,就在那玩手机,看着是加班很刻苦,其实除了耗电几乎没什么收益。

再比如一些人被逼的没办法,那就犯点事进去,出来之后再继续。

当然这些都是消极的手段。积极地手段也有,比如拼教育。用下一代的提升来解决问题。

所以有人会奇怪,按理来说,平时的阶层跃升是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为什么现在很多总是希望着一代人就解决呢?因为现实的压力很大,阶层跃升是几代人的事,可是滑落只需要一场大病、一场意外,谁能安心去赌这个概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只能在下一代疯狂的投入了。

而选择不生,也一样成为了反抗的手段,就是常说的,“我都当了一辈子韭菜了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当韭菜?”现实之中成功实现了从韭菜跃升到收割韭菜的毕竟少之又少,当了一辈子韭菜自己的后代还是韭菜的却多之又多,现实终究骨感。

八、关于古代两个重要生育思维的分析

前面说了这么多,主要是从现实的层面分析的。这部分我将分析一下影响生育的思想部分。

我们一定要清楚,任何一种思想终究是要在现实层面立住的,不然的话就将变成一种口号,虚浮于高空之上,看着很是招摇,实则如无根之萍,其下早已面目全非。

比如说古代讲多子多福,在当时的现实下,是具有相当现实考量的。首先当时的医疗环境,即便是皇家也不能保证个个能长大成人,很多都是几岁或者十来岁就夭折,所以老话“小孩哪有腰”就是为了避讳“腰”、“夭”谐音,意为“小孩不会夭折”。日本(中国似乎也有)也有传说认为小孩是神之子寄养在人间,只有长大之后才算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对于小孩多早夭的自我安慰和解释。其次当时主要是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种地,孩子越多,劳动力越多,哪怕是女孩也比没有强。即便是宋元之后缠足兴起,也是大户人家的闺女,普通人的女孩还需要干各种活计,也没可能缠足。再次,孝道虽然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但是到了现实层面还有“百日床前无孝子”的老话了。所以孩子越多,养老就反而越不担心,只要有一个能孝顺,就能老有所托。再次,当时的养育成本是很低的。除了极少部分能够有点小钱供孩子读书的,绝大部分都是文盲,大文盲养小文盲,指望就是好好长大,长大之后给咱家种地去。读书识字没用,种地用不上。现在的什么择校费、教辅材料更是没有。所以说多个孩子的成本,就是粥碗里加碗水的事。时间也不用担心,地就在家门口,很近,不行托付邻居亲戚什么的,都不远。这种低抚养成本使得多生孩子成为可能。最后,说句实在的,有些人总把古代生活想的这般美那般美,但是说到底娱乐方式很单调,就那么几样,平时的话不生孩子还真没有什么太刺激的活动。文人墨客尚且可以写诗作对,青楼歌苑。而田里面的老农什么都不会,也就这点娱乐了。(这一点的话,杨议和杨进明和说的响声《谎话连篇》中就有所提及,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也反映过这个问题。)

重男轻女也一样现实考量。首先,女生一般比男生文静。这就决定了小时候意外死亡往往是男生而不是女生,所以关注点自然而然的就会往男孩上跑。督公回忆小时就说:“当时农村学校每次放假前必然要强调安全问题,不许下河游泳,但每次暑假结束,总有位置因为溺水或食物中毒(夏天食品容易腐败)而空出来。冬天则常有孩子在野外走失,找到时冻坏手脚只能截肢的事情发生。总之那时候家长没能力全程监管孩子的课余时间,也承认养孩子必须承受一定的风险。这是一个冷酷而现实的选择,也是几千年农业社会的传统(马前卒,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29621/answer/76988950)。”可见更古远时期的意外又有多高的发生概率。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小农经济下的必然。男性的力气一般比女性大,因此种地上更有一些优势。男性越多的家庭,地往往种的越好。在古代缺乏工具的时代,人就是工具,人多就是工具多,人的力气大就是工具好。所以男性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了。说白了,就是在小农经济下,男性比女性的经济优势更大。最后,古代是皇权难下县的,县以下自治的成分十分巨大,管得严的像明朝没有关凭路引,村都出不去。这种比较原始的管理体系下,如果管理者能够秉持正义那么就会比较和谐,但是如果偏袒,则必然导致男性越多的一方,拳头也就越大,无论是威胁还是诉诸暴力都是更加有利。同时在比较原始的管理环境下,男性越多意味着暴力也就越强,保障和争取利益也是更有利。这也就是古代以男性作为传宗接代标准的原因,古代的话,男性可以给家族的利益提供更多的保障。

以上是古代和近代在生育上的两个主要思维及其现实基础的分析。同样的,我们来看看今天又是什么情况。

这两个传统的思维在今天早就不流行了,而其中的重男轻女更是封建糟粕为人民所唾弃。为什么两个传统的思维不流行了呢?一句话,大环境变了。

先说多子多福。古代的的多子多福四建立在夭折率高、抚养成本低、小农经济需要大量的家庭内部劳动力、养老等多种现实因素的基础之上的。而现代社会,小孩的夭折率已经大大降低,对于下一代的支出的成本已经飞快的膨胀,工业文明下家庭内部劳动力需求也大量削减,养老的话有了养老金、医疗进步也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安康。当然,计划生育也一样功不可没。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计划生育其实也是迎合了经济发展之后的生育思想。一切的一切都将多子多福的现实基础思想基础瓦解着,而失去了现实基础的思想,自然就失去了生命力。

再看重男轻女。古代重男轻女的现实基础是古代男孩意外发生率更高、男性经济优势更大、男性暴力优势更大。而现代社会这三个支柱都已经几乎不存在了。现代社会下,真疯起来男孩未必疯的过女孩,何况城镇化之后,基本上风险对男女基本一致了。现在对孩子也基本上都是小心呵护,使得男女孩发生意外的风险进一步趋同。经济优势上,男性总体还有,但是早已不再是质差。古代女性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男性生活。一旦守寡,家里又没有其他男人(不考虑改嫁),单纯靠着女性种地是难上加难,而女红这种东西也就是勉强糊口。如今的话现在很多女性的收入未必就比男性低了,而一个家庭里面,妻子收入高于丈夫也早已不是稀奇事。男女性的经济差距总体趋于平等,虽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平等,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固然做不到,三分之一个天还是绰绰有余的。家庭为单位去考察,一个家庭妻子挣两万丈夫挣辆,差不多就能商量着来;丈夫挣三万妻子挣5000,丈夫的话语权就比较强大了;妻子挣三万丈夫挣5000,妻子的话语权也就比较强大了,婆家在强势一般也得认投,经济差距在那了,不能不低头。这种经济地位的提升,极大地冲击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于暴力优势,现代社会下,暴力的范围已经很小了,除了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尚有不足,至少在城市和比较发达的农村里面,这种暴力优势已经不再重要了。

无论承不承认,现实都是支柱,一切没有支柱的思想,终究只是空壳,只是旗号罢了。

九、现代的生育思维

说完了古代,再说现代。

现代中国的生育思维,占据主流的就是计划生育的四个词: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别什么都往计划生育上甩锅,今天让你早结婚,你找得到男/女朋友吗?这四个词汇看着是宣传的,其实恰恰暗合中国经济发展之后的社会现实——前文分析了,生育主体加班干活,结婚自然晚、生育自然晚;生育主体没钱没时间养育子女,抚养成本飞速上涨,就只能生一个,好好养;一方面是底层的悲惨一方面是上层的诱惑,逼迫生育主体必须好好养育子女至少保证阶层不滑落争取阶层跃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多么完美的总结了这种生育心理啊!

没有计划生育,早晚也会如此,只不过也就是晚几年而已了。毕竟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一群文盲(比如印度),而是一群受过教育的有一定素质的工人、白领等等,所以孩子必须要接受一定的教育才能有所成就,说得不好听点,才有资格被资本家剥削,至于没资格的,决大多数我们连看都看不见,只是偶尔有耳闻罢了。然而教育成本的飞速增长、工作时间的延长、抚养成本的飞速提高等问题,终究也会到来,最终汇合到一处,依然是这四个词汇: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现实如同洪水,一切妄图否认现实的想法,终究是洪水下的土堆,一冲就垮。

十、未来

未来会怎么样?如果按照既有的情况分析,最有可能的是,几十年后(约2050年)一切手段都无效,即便是强制生育,也会造成的新劳动力质量不足等新问题,最终中国人口减少,社会矛盾随之直到临界点,逼迫资本大规模让利或者产生新的形势,打破阶层固化,重新调整财富分配——简言之就是重新洗牌,之后人口大约就会恢复。

单纯这么说的话,其实还是蛮可怕的,只不过倒也不必担心外国——这个时候(2050年前后),全世界基本上都进入了老龄化了,国内都摆不平谁有功夫跑中国折腾?日本?那会日本人口也会少不少,中国对日本的人口优势是绝对的,而军事优势,今天日本打得过中国吗?2050一样打不过。印度?今天印度的人口红利有多少,2050年印度的人口问题就有多严重。美国?或许美国有可能。然而美国国内分裂,2050年是什么样子还没准了。何况中国也在进步,2050年中国就算人口腰斩,也未必就会输,甚至中国科技压制美国也不无可能——总之没人说得清2050年全世界会如何,而今天的中国依然在进步,这种情况下,担心外国的威胁,还是担心一下中国国内更靠谱更现实。

国内的问题才是核心。然而中国历史已经重复多次,矛盾达到一定程度,要么自下而上怼,要么自上而下让利,其中操作必然需要精妙手段,我认为中国总会有办法的,至于是什么办法,我也不清楚。

当然,这都是最坏的可能。

那么比较乐观的推测,则是中国人口缓慢下降,各方调整博弈,最后达到一个稳点。而此时的人工智能大约也已经极度发达了,生产力也极大提高了,补充人口不足的缺口也足够了(即相对剥削极大的提高),各方都能得到较好地满足,社会矛盾缓和,生育欲望也随之提高,人口逐渐恢复。

至于未来几年及以后人口出生率破2,我看是没希望了。但是以今度之,未来的人口有可能恢复增长,但是能否破2也是个问题。

但是未来千变万化,抓住今天才是重点。对于中国来说,指望人口突然增多显然是痴人说梦,但是数量增加不了,质量依旧可以提高。而且有极大的空间提高。

十一、对策

由于我个人对极端手段并不认可,所以就不说了,并且极端手用着一时爽,未来火葬场,不是正路。

那么下面我将从两个角度阐述我认为的解决之道,一个是从经济的角度(经济是根本),另一个则是生育、抚养等相关的角度。先说经济的角度。

第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的劳动和生产率目前依然很低,尚不足世界平均。2015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仅7318美元,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8487美元,与美国的98990美元相比,差距更大。但增速很快,明显高于世界。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如果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翻倍,近似的等同于中国多了一倍的劳动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比提高生育率要简单。所以也没有必要过于着急,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最近每年达到了6%以上,随着中国在世界产业链地位的提高,以后可能更快,足以对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第二,是抓住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5G时代)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制造2025及之后)。这两个点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拿下,则中国在国际产业链的地位必然大升,所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第三,提高劳动人口素质。没有华为那些优秀的管理者、执行者等等,任正非不可能有今天。同样的,上面的规划如何落实,需要劳动者去实践。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支撑。中国在这方面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加强且落实对劳方权益的保护,并且切实的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无论前面从宏观上给了中国多少红利和机会,如果不能切实的让普通百姓、让普通劳动者分享成果,则将变成上层的狂欢,看似歌舞升平,实则矛盾早已更加深刻。而劳动者的环境如果不改变,那么生育的欲望还是不会提高。只有让百姓切实的感受到富裕、安全,让普通人有钱生育、有时间生育,才是提升生育率的正途。因此的话,就必须要加强喝了落实对劳方权益的保护,确保劳方有时间、有金钱养育子女。并且,劳方权益得到保障,也就意味着劳方的消费能力能够有所提高,使得经济的循环能够更加顺畅。

第五,要控制房价、严管小额借贷等。总之除了要在生产端保障劳动者权益,也要在消费端保障消费者不被资本压榨和玩弄。这一点是节流,第四点是开源,开源节流,保障普通人的生活,并实现生育的物质基础。

以上五点是我针对经济的角度所提出的观点。下面我从生育和抚养等方面的角度阐述个人的看法。

第一,严管课外辅导班、私立学校等,加强公立幼儿园等公共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教育公平。说到底,抚养费用的高企,衣食住行倒还并不算最多,正常得到学杂费也算不得高,大头主要是在择校费、课外班上。而关键就在于,这笔钱不花基本上不行。别人都去你不去,一下子就有差距了。其实这个道理和美国控枪一样,都有枪,谁没枪谁倒霉。这个是都补课,谁不补谁倒霉。

一些小学会和幼儿园挂钩,那么和好的小学挂钩的幼儿园,就必然火热。虽然小学并不能决定高考如何,但是没有人愿意赌读不好的小学高考高分,都是打算一开始就领先一点。因此幼儿园的择校费又高了,私立再高一层。小学开始教辅班兴趣班就越来越多了,中学高中更是泛滥。高考本身固然是目前相对公平的手段,然而高考之前,胜负已然初见分晓,高考再公平,又如何管得了高考之前的经济较量?

当然有人表示我就穷养了,补习班不上,幼儿园随便。一般这么说的,不是孩子已经高考完了,就是还没有孩子的。等有了孩子就知道什么叫着急了。

于是,这些就成为了乌云,压抑在每个人的心头。这些不改变,乌云只能越来越大,最后把生育的大厦摧毁。

第二,保障妇女不因生育而导致工作上的歧视。哪个老板都知道中国面临所谓的“人口危机”,也没看见哪个老板不歧视未生育女性。谁都知道女性一生育,那就是一串的假期,一定时期内还不能轻易开除,对于企业(私人利益)影响太大,那就只能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了——人口危机?哪年?2050年?现在的老板怎么着也四五十岁吧,活的活不到2050年还两说了,那会人口危机算什么?多招了几个女性一生孩子那就是一大笔损失,2050年爱咋滴咋滴,现在不能损失。

而现代社会,女性也是有事业心的,就算是女性不要事业心了,有几个男人敢保证我一个人养活一家?最后大部分女性还是要工作,既是为了家庭,也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追求。即便是女性不工作,女性也未必就会在生育上有多大的欲望,而女性不工作的情况下男性的压力也必然加大,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男性女性生育欲望更低了。生育终究是两个人的事。

再有,如果女性在工作上受到歧视的话,女性的就业率就会偏低,事实上加大了生育的经济困难。而女性就业率不够又会导致重男轻女的死灰复燃,加剧性别失衡,影响社会总消费等等问题。

所以我们就要保证女性在工作时不受歧视。说白了,女性工作上受歧视主要的原因不就是产假吗,男性一起放呗。这就是陪产假。长期来看,陪产假必须要贯彻落实,要立法保护。当然,男女都放假,对企业来说肯定是个大负担,那么可以对应的给企业减负。比如说一个企业有一个员工生孩子了,那就给这个企业一年或者几年的减税期,用减税对冲生育对企业带来的损失,以此鼓励企业放假。那么生孩的员工数量更多,那就给予更长的减税期或者更大额度的减税力度。同时,对于不给男性放陪产假的企业,要严惩。可以考虑“吹哨人”制度,给予举报者大额金钱的奖励和人身保障,鼓励老百姓的监督举报热情。

第三,相关政策的配套鼓励。比如个税上对抚养子女支出的优惠政策等。但是有的地方购房、买车等需要连续数年的个税缴纳不为零,在此情况下,个税的减免就和普通人的出行、长期居住也有影响,也应当做出一些调整。

既然要提高生育率,那么就必须在一些地方放弃一些,有舍才有得。全都要,不存在的。

十二、结语

虽然写这么多了,并且一直在努力的分析和思考,但是我依然认为并不全面,也未必真的找到了中心症结,甚至一些观点可能有一些幼稚和天真。但是有一点我认为是绝对没有错误的,那就把生育问题放在现实中研究讨论,去分析生育主体在现实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以此改变现实环境,才能真的解决生育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臆想谁能生然后危言耸听,或者胡说八道什么只要人口不要质量(不要质量的人口只能让问题更加严重)。

我认为无论如何思考,都不应该妖魔化一些民族然后煽风点火(稍微查一下数据吧),或者直男癌发作把责任一股脑的推到女性身上,再或者沦为拜人口教(人口神教)、唯人口论。这些行为除了煽动情绪以外没有丝毫用处。

我们必须清楚,生育率以及生育抚养的欲望同现实息息相关,只有让现实环境变得更加适合生育,生育率才会提高。而不是用一些歪门邪道。

当然,对于资本来说,今天所谓的“人口危机”就是说说罢了,不过是表达一种关切而已,并非是真的感觉到了危机,或者真的想改变什么,996压榨得不亦乐乎,智商税收都收不过来,何必在乎未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人诚不欺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