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火起来的歌曲,大都不是科班出身的人写的?

  作为音乐界最大的“流量密码”,野路子和学院派的问题在互联网音乐圈内就像一个炸药桶,属于一点就着的那种。

  尤其是互联网普及之后,“野路子和学院派究竟谁更强”与【黄贯中是不是世界第二吉他手、Beyond是不是所有吉他手的起点、设备和技术哪个重要】并列为互联网四大谜团,在业余音乐圈里引发广泛的争论。

  之所以说是业余音乐圈,是因为专业的音乐人都忙着写作品练琴,哪有功夫管这些没用的事情。

  例如去年在相关话题下,就有一位从没学过音乐的懂哥,为了证明野路子比学院派强,在评论区接连发出:“学院派里的教授有谁写出过脍炙人口的作品吗”、“你学音乐的,还真以为自己懂音乐了吗”等经典言论,让人直呼过瘾。

500

  那么回到正题,野路子写出的高传唱度作品多吗?答案是:多!而且是非常多。

  例如摇滚圈内奉为圣典的柯特科本、弗莱迪·摩科瑞等一众大神,经常被翻出来作为野路子的教科书。

500

  例如近年来声名鹊起的新生代音乐人:藤井风、Keshi等人,都是靠Youtube自学成才。

500

  这么一比较之下,似乎很少听说哪位学院派的作品出过圈。所以自然的:“学院派被死板的教条框住了”、“学院派不行”等结论就被佐证出来了。

  然而在专业音乐人的内部圈子,又出现了相反的风气:几乎所有的野路子、自学成才的音乐人,都正在想方设法地进修、学习科班的音乐知识。

  比如很多水平不高的野路子音乐人,非常羡慕科班生那双一瞬间可以把6个音的和弦听得准确无误的耳朵。

  这么一看,学院派和野路子究竟谁强,好像又成了一个难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为什么学院派很少写出高传唱度的作品。

500

  事实上科班生和野路子两个群体搞的音乐,二者天差地别,完全就是两个东西。

  群众一直对”音乐专业“与”音乐行业“有着深深的误解。

  艺考小三门,指的是乐理、视唱、练耳

  想要成功入读音乐专业,中国考生的必经之路就是砸钱学。集训,专业一对一,院系教授四位数的四十分钟小课。只要想,且有钱,努力就是硬道理,天赋只是催化剂。

  作曲四大件,指的是和声、曲式、复调、配器

  学作曲,不仅是学技法,更是逻辑上的锻炼。如何严谨对位,如何令乐段富有张力,如何令每个声部都发挥各自的属性 ······作曲不是天马行空的专业,它所铸就的,是匠心独造。

  每一个学作曲的学生,在冗长的几年里都会被要求写出很多“不好听”的编制出来,而这些编制通常无法卖钱。

  

500

  对于科班生来说真正有价值的,是长年累月沉浸在专业氛围里学的东西。比如技法熟练度,更可怕的是,外行人看不懂听不懂的东西,他们居然乐在其中。

  想要报考音院的学生,几乎都是从被逼着学习某种乐器的阶段成长过来的。年纪越小,童子功比普通人要更好,手指灵活度,绝对音感 ······ 这些长年累月不自觉培养出的技能,都是很多成年人无法短期练就的。

  每一个作曲生心中都有一块极乐净土,所有被视为”拘泥“的规则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是限制,而是作曲大家们留下的精粹,是让音乐更加理性化的真诚告诫。

  在知乎上曾看过这样一段话:作曲系的学生,听乐团演奏自己的作品,非常陶醉,因为他们感受到世界是在按他们心目中的规则运行着。

  音乐的规则即是审美,而每个人的审美一定是大于自己能力的。

  肉眼可见,群众的审美就是不如科班那样古典高雅,如果科班生无法让自己刁钻的审美张弛有度,变现这一方面,就一定不会太如意。

  音色完不完美,配器着不着调,和声对位好不好,声部排列流不流畅等等这些科班生在本科四年里专精的东西,群众在听音乐时,根本参悟不到。

  科班生作出的大编制们,每一个声部都自成旋律,单拎出来听极具惯性,但流行音乐是“声线+和弦”的模式,创作时更加倾向具有记忆点的单一旋律线。

  科班生大都精通一门乐器,老早培养了绝对音感固定调思维,这些都是玩流行的眼里看起来很鸡肋的技能,而普罗大众最能够直接感知到的是旋律,是情感,是流行音乐制作中野路子会考虑更多的东西。

  打什么鼓点,弦乐如何走,野路子只能靠听,靠扒带自己摸索。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很跳跃的。

  网易云的热单就没多少是古典乐的吧?

500

  说完这些,相信你也大概懂了为什么科班出身的人很少会进军商业音乐领域了。

  事实上,人家所受的教育和具备的思维,和目前意义上的现代流行音乐完全是两个东西。

  但是在开头我们也提到了,事实上,科班生是具备着让野路子十分羡慕的专业素养的。

  无论是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是出色的耳音、视奏能力,这些都是许多野路子努力想要获得的东西。

  原因无他:有了这些,在音乐这条路上的效率会变得奇高。

  扒一天都扒不完的曲子,科班训练后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光能全扒出来,还能明明白白写在纸上。

  这种能力谁不想要啊?

  所以更多时候,天下音乐人本都一样,拿着野路子或是科班生的名号,到处比来比去的人,只不过是为了彰显自己品味的优越,而非是真想论证出一个答案。

  有一位叫乔纳森·吉列的艺术家曾经说过:

  “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你所拥有的只剩下你的品味。而品味会裹挟你,让你排斥他人、变得狭隘。所以,创造。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