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其他医生做得不对,该不该告诉患者?

前两天审核精准预约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

这个病人是左肺上叶一个结节,某医院的医生建议她做消融处理。审核的病人多了之后,你会发现其他医院医生建议处理的都认为或多或少会有点问题。

500

但当我打开了病人发送过来的电子影像,第一眼就感觉这个结节像良性的。

为什么?因为结节是四边形的,毛刺还很长。这是典型良性结节的表现。

500

重建一下看看。

果然,矢状位、冠状位都是三角形的,而且实性结节随访5年了没有变化,那更不可能是恶性肿瘤了,大概率是良性增殖结节。

500

我再一看CT报告,也是报告偏机化灶。

500

一个5年没变化,CT明显提示良性的结节,这样的结节你要去消融???

我满头问号。

所谓消融,是指CT引导下的热消融,是让患者做了CT定位之后,穿刺到结节附近,然后通过微波消融或者射频消融把结节“烧掉”。

500

关键是消融并不是一定安全的啊,消融经常会发生气胸,严重的甚至感染、支气管胸膜瘘都有可能的。

我赶紧回复患者,是良性病变,不需要去消融,随访就可以了。

我理解某些医生急需收治患者的心态,但这不是你扩大适应症瞎搞的理由啊,基本的底线还是要有的。

只要当了医生,就难免会遇到“看不惯”其他同行的事情,遇到了这种事到底该不该告诉患者,成了很多医生纠结的事。

前两天,我刷小红书。刷到了一个病人。因为右上肺结节,去某知名医院做手术。

结果,竟然,用了,25枚“钉子”,和2把“枪”。

500

所谓钉子,就是切割闭合器,是做肺部手术常用的一种器械,是断血管、支气管、肺组织必需的一种一次性器械。所谓“枪”,就是击发这个钉子的器械。

500

正常情况下,一台楔形切除或者肺叶切除大概需要2-5枚钉子,肺段切除因为比较复杂,用的钉子比较多,但一般会超过10枚。枪一般只用一把。

这个病人竟然用了25枚,估计是补切了。再仔细一看,果不其然,本来要做前段切除,但是没找到结节,后来补做了叶切,所以用的比较多。

但是25枚钉子还是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力。

这还没完,病人肺叶切下来送病理科,最后报了个“炎症”。

这就有点尴尬了,虽然现在肺结节的诊断主要靠CT影像学特征,最后也确实有可能是良性病变,但做了叶切最后还是良性结节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我又往后翻了翻,还看到了一条收费,“循环肿瘤细胞检测”。这多少有点说不过去了,都良性结节了,为什么还要做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500

病人最后花了10万(我们科一般6万左右),失去了右上肺叶,结果还是个炎症,难以接受,目前还在维权。

凭着良心说,这位医生肯定还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个是这个结节是否充分随访,通过随访排除了炎症的可能性。

二是手术过程是否有不符合规范的地方,怎么会用到这么多的钉子。

三是最后的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是否没有必要,会不会因为是医嘱模板每个病人都要检测的缘故误开的。

我本来想回复一下的,但后来想了想,还是不回复了。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我的发声只会给同行带来麻烦,总体治疗上应该是没问题的。

遇到找不到结节这种事情,估计主刀医生也烦得不行。

另一方面,自己将来多少会遇到不规范的地方,我也不希望同行举报。

我对于两件事不同处理的关键在于病人的治疗行为是否已经发生了:

第一个病人还没去做消融,那我一定要死命劝住她,这是保护患者。第二个病人已经进行了手术,只是手术中可能有一些不规范和瑕疵,我认为自己没必要去掺和这件事,留给司法和医疗鉴定解决,这是保护同行。

最后,让我真正学习的是我们主任的处理类似事情的方式,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处理。

好几个月前,科会上,一个老师提出让大家看一个会诊的病人。

也是一个肺结节消融的病人,术后出现了胸腔感染、支气管胸膜瘘,需要我们外科帮忙处理。

本来嘛,兄弟科室,帮忙擦屁股也是应该的。

但我们看着病人的资料,觉得不对劲了,这个病人术前的CT是一个不小的实性结节!

我们再仔细看一看,这个病人并没有什么手术禁忌,而且怀疑是原发肺癌。按道理第一选择是应该做手术切除,而不是去做消融。这种实性结节,消融不彻底,很容易复发转移的。

主任绷着脸不说话,已经看出他非常生气了。

主任后来给那个主诊医生打了电话,当着全科室医生的面教训了他。先礼后兵了寒暄几句,后来提到这个病人的时候丝毫不留情面,警告他以后不准乱来,要严格把握消融指征。另一方面,他又把那个病人收了进来,精心治疗,病人最后也痊愈出院。

这样既治疗了患者,也保护了同行,更是告诫了同行、保证以后治疗的规范,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如果是你,遇到了其他医生治疗不规范、不合规、不符合指南的事情,又会怎么处理呢?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