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容斋之《戾太子》篇:狱中天子,汉宣帝是如何逃出生天的?

继续为大家解读《容斋随笔》,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戾太子》一章。

我们先看下原文:

戾太子死,武帝追悔,为之族江充家,黄门苏文助充谮太子,至于焚杀之。李寿如兵刃于太子,亦以他事族。田千秋以一言至为丞相,又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然其孤孙囚系于郡邸,独不能释之,至于掖庭令养视而不问也,岂非汉法至严,既坐太子以反逆之罪,虽心知其冤,而有所不赦者乎?

这篇说的是什么呢?

汉武帝晚年了发生一起大事件,也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这一事件,牵连甚广,上至皇后、太子、丞相,下至普通百姓,几万人命丧黄泉。

最终,太子自尽,太子妃及三个儿子全部被杀,皇后卫子夫自杀,太子之孙,尚在襁褓中的汉宣帝,也被送入了监狱。

后来,汉武帝知道自己冤枉了儿子,于是把诬陷太子的江充,以及其他所有相关的人,全部诛杀。为太子申冤的田千秋,被擢升为丞相,又建立了思子宫,来怀念屈死的太子。

但令人奇怪的是,监狱里的刘询,却似乎被汉武帝遗忘了。不仅没有主动将其释放,在刘询被大赦后,也只是恢复了宗亲的身份而已。

这是为什么呢?真的如洪迈所说,是因为汉法严苛,逆犯之子,不可宽宥?


祸起巫蛊

500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追根朔源,了解下巫蛊之祸到底怎么回事。

篇幅所限,这里就只是大略说一下,不完全展开。

巫蛊之祸的发生,江充的诬陷,固然是直接原因,但太子的败亡,却有着必然性,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两个原因:

1、太子代表了一股较为强大的政治力量,这股力量以太子刘据为核心,包括了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丞相公孙贺等。这股力量的强大,让汉武帝刘彻感到不安,其实这种皇帝与储君之间的权力争夺,在历史上是常态,如果处理得当尚可实现平稳的权力交接,一旦有一方心存芥蒂,或者有人挑唆,有可能出现这种惨烈的斗争。

2、治理理念上的冲突。关于这点,《治治通鉴》有记载:

上【汉武帝】用法严,多任深刻吏。太子宽厚,多所平反。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皇后恐久获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应擅有所纵舍。上闻之,是太子而非皇后。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羽,故太子誉少而毁多。

皇帝与储君在治理理念上的差异也很常见,但当这种理念差异被利用,就会演变为政治斗争,秦公子扶苏便是因为和秦始皇理念不同而被派往边疆。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扶苏或者太子刘据的理念,其实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但问题在于皇帝未必这么看,而另外一些人则基于理念而反对太子的理念,这就导致太子不仅不能获得皇帝的认同,更在朝中多了政敌。

虽然如此,但汉武帝对太子刘据还是信任的。可惜的是,还是被某些人利用了。

500

刘据虽然是被册立的太子,但并不代表储君的位置就稳如泰山。当时太子刘据的母亲卫子夫已经失宠,得宠的是李夫人。而李夫人是有一个儿子的,就是昌邑王刘髆,也就是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那个刘贺的父亲。当然,刘髆当时岁数很小,但有人是想把刘髆推上皇位的,主要人物便是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

江充之所以诬陷太子刘据,据说是因为他和太子有隙。但根据史料记载,确实有矛盾,但并没有达到势不两立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充甘冒大险诬陷储君,如果只是因为那点仇怨,未免说不过去。所以,很大可能是江充与李广利一派的合谋。

看到这一幕,是不是有些眼熟?

汉武帝,梁帝;太子刘据,嫡长子萧景禹

是不是很像?


天子之气

回到正题,巫蛊之祸之后,江充、李广利、刘屈氂等全数被杀。而太子这边,除了尚在狱中的刘询之外,也再无幸免者。算上汉武帝,巫蛊之祸最后呈现的是一个三输的局面。

这时的汉武帝,会如何看待狱中的嫡皇孙刘询呢?

500

后元二年(前87年),因为有术士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汉武帝便派遣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郭穣夜晚来到丙吉所在的官狱,丙吉紧闭大门,高喊:“皇曾孙在此!”

郭穣无法进入监狱,只能回去向汉武帝复命,汉武帝听说后,便下令大赦,刘询也因此而得以出狱。

之后,汉武帝临终安排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

十三年后,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刘贺匆匆皇位二十七日游之后,刘询继位,称为汉宣帝。天子之气,就此应验。


​天使之也

现在我们回到洪迈的问题,“孤孙囚系于郡邸,独不能释之,至于掖庭令养视而不问”

洪迈这个问题其实牵扯到两任皇帝,“孤孙囚系于郡邸,独不能释之”这是指的汉武帝。而“至于掖庭令养视而不问”则是指汉昭帝。

那么汉武帝为什么不放了刘询,而让他在监狱里待了五年呢?

原因很可能是直到后元二年二月之前,他根本不知道刘询还活着。汉武帝因为听闻监狱中有天子之气,所以准备杀掉监狱中的所有人,知道刘询在狱中后,根据《汉书·传·魏相丙吉传》的记载:“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亦寤应该就是指汉武帝才明白,狱中的天子之气其实就是刘询,所以才会说这是老天的安排。

随后,汉武帝就给刘询恢复了宗室身份,这也说明汉武帝对这位曾孙还是疼爱的,哪怕是基于愧疚。但之后不过数天,汉武帝驾崩,这么短的时间内,弥留之际的汉武帝,其实也做不了太多了。

所谓天子之气是否会应验,对汉武帝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但对汉昭帝来说,却并非如此。

作为汉武帝幼子,如果戾太子还在,汉昭帝本无继位的可能,世事变幻,天上掉下来皇位。但身为先帝重孙的刘询,对于汉昭帝来说,就是个烫手山芋。虽然戾太子一脉就剩刘询一人,但对戾太子心存同情的人很多,再加上那若有若无的“天子之气”,汉昭帝对刘询,必然是心存疑虑的。

500

但汉昭帝又不可能对刘询做什么,如果真的做了什么,只能唤起人们对戾太子的记忆,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汉昭帝选择了无视,放在掖庭里养着,不去管,不去干涉,仍其自由,这也算汉昭帝对黄老之术的运用吧。

站在汉昭帝的角度来说,或者说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汉昭帝的作为和分寸还是把握较好的,毕竟朝局经不起折腾的。

所以,汉武帝对刘询不问,只是因为不知道他的存在,数日之内,大赦,归宗,可以想见汉武帝在得知刘询幸存那一刻的欣喜,但与此同时,对于戾太子的愧疚,想来也是更深了。

汉昭帝对刘询谈不上好,但也没有任何亏待,毕竟给了他充分的自由。戾太子虽说冤枉,但毕竟只是前太子了,还想如何呢?

说到底,诬陷,误会,幸存,刘询的种种机遇,没有一件是按真正的法来的(即使以汉法来衡量也是如此),刘询的前半生,如飘萍般身不由己,幸运的是,他的克己修身,使得他摆脱了命运的拨弄,终成一代明君,这是刘询的幸运,也是时代的。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