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头巾运动的前因后果:看起来那么世俗,那么美好的巴列维王朝,怎么就被推翻了

这两天的世界杯让很多人关注到了伊朗头巾这事,许多人觉得这不就是一个头巾问题吗?放开就是了,怎么这都能吵?这问题比你们想的要复杂十倍,因为围绕头巾的大战,已经可以算是伊朗历史保留节目,现在都是第三次吵了。

伊朗的头巾大战1.0发生在两百年前。

当时正是日不落帝国横行四海到处殖民的日子,英国在我们家门口打了两次鸦片战争,在伊朗那边则打了三次。所以我们这边大清搞了洋务运动,伊朗那边恺加王朝也搞了现代化改革——“尼扎姆改革”。

当时就有去除头巾穿现代化服饰的措施,此外还有建新军,建新学堂,建新工厂,开放报纸杂志,减轻农民劳役,限制欧美列强特权等。简而言之你可以视为伊朗版的“洋务运动”。

有意思的是,伊朗尼扎姆改革的操作和我们洋务运动差不多,对着西方一顿抄,遭遇的困难也和我们这边差不多。改革原本就是皇帝推动的,可这套现代化资本化改革方案既会触犯王室贵族地方官员还有教士们的利益,也会抑制欧洲列强收割市场~这怎么玩?

最终,封建保守势力和列强一波联合反扑,尼扎姆改革失败。

之后有数位改革者还做过尝试,但在无法改变根本的情况下都无法成功。1921年,恺加王朝新军中的指挥官,礼萨·汗·巴列维在欧美列强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恺加王朝,四年后礼萨·汗·巴列维称帝,这就是巴列维王朝。

头巾大战,也迎来了第二次。巴列维新军起家,深知欧美列强实力,同时,巴列维总结恺加王朝崩盘经验得到的结论是,改,但改的还不够,西化,又没有完全西化,所以最后跪了。

那么由此可知,正确答案应该是完全西方化,西化就是力量,西化就是美!于是巴列维一上来就在西化世俗化方向上一去不回头,比恺加王朝走的更远。

1 首先在法律层面上搞了政教分离,以法兰西法典为蓝本,替代《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法为依据的原有法律。

2 其次,他深刻明白现代化是建立在一整套大工业上的,因此极其重视工业,建了钢铁,石油,制药,纺织等一系列现代化工业。

3 他还引进了现代金融,创办了中央银行,并大力发展西方式现代教育,创办了德黑兰大学师范院校等一系列大学。

4 生活上巴列维王朝也高度世俗化,他们鼓励妇女外出工作,允许国家机关雇佣妇女,1929年颁布法令废除头巾,1935年颁布法令禁止强制妇女戴面纱。

5 同时,作为当年政变上台的人,礼萨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道理,他大肆采购新式武器,兴办兵工厂,打造出了一只规模庞大的现代化军队。这是最重要的几项,其他的什么派遣留学生开放报纸杂志电影院商场等,那都是细节,全都满足。

总之,今天你能想到的一切现代化世俗化西化操作,巴列维王朝都给你满足了,在巴列维时代,电影院音乐会大商场奢侈品店大量开业,甚至可以达到上午在巴黎奢侈品门店亮相的时装,下午就能在德黑兰出现,今天网上传的各种现代化时髦的伊朗照片,都是当年巴列维王朝时期的照片。

问题又来了,这样一个富裕时髦开放现代的国家,好不好呢?

这还用问?

肯定好啊,好的没话说那为什么这样一个大好特好好的没话说的王朝,后来被大众推翻了呢?

许多人答不上来,往往就喜欢把答案归结于“大众愚蠢”“乌合之众”“大众脑子秀逗”

事实是,好不好,要看你是哪个阶级,你要站在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些人的视角,那民国绝对的好,绝对的风华绝代开放时髦。大部分人字都不识,你却可以今天读书明天留学,后天回来就是大师,这日子谁能说不好?

但你要是一个农村出身书读不起,饭吃不饱,学没的上,连种田都没自家土地只能当包身工的农民来说,那就不是好不好的问题了。

巴列维王朝也是一样的情况。

世俗化给伊朗顶层阶级城市中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数量庞大的农村群体并没有享受到这个红利,甚至可以说世俗化进程还拉大了双方差距。比如石油产业,石油是当时伊朗非常重要的支柱产业,收入占伊朗全国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三,创造外汇无数。

王室直接从石油出口上赚钱,石油工厂的工人们也赚到了钱,城市里的上下游从业者同样分享到了利益。

但农村群体是没有从这个国家资源出售过程中得到受益的。

理论上,这时需要你官方进行宏观调控转移支付。
比如把资金投入到大基建村村通,精准扶贫家电下乡去,然后农村发展起来,农村市场又可以反哺城市的工业产品销售。但这是我们国家做出正确答案后你才知道的,在那个年代,没有人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于是出现的情况就是,谁声音响给谁。

城市中产阶级赚到钱,又见识到了欧美社会发展,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提升生活品质的需求。

他们觉得杂志上电影里巴黎纽约的市民可是天天游泳健身牛油果的,我连一个牛油果都买不到,这太不合理了。此外我还希望有最新的电影看,更多的音乐节和图书馆,这些要求不过分吧,都是现代文明最基本的需求,你不可能这都不满足吧?

农村群体的需求则是农村基建为主。比如种子,农具,化肥等,因为这几样东西伊朗的国有化率都不高,没有建立自己的化肥厂,直接后果就是本来就穷困的农民们还得花一大笔钱去国外公司那里买化肥买种子。甚至自来水电力都未大量覆盖。所以农村迫切要求基础建设提升。

来吧,选择题,你是要优化城市中产供给,还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这道题绝的地方还在于,两者互斥,优化城市供给,进口食品,往往就会压低本土农产品价格。你要站本土农产品利润,那城市居民肯定就觉得菜要贵。

巴列维王朝一顿长考后,觉得选A,因为城市中产阶级的声音响,而且听起来,他们的诉求更“正确”,西方都说了,电影院音乐会演唱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和自由,所以演唱会这些当然更重要一点,至于农民吃不饱饭问题,西方的经书上没写啊,那让他们勤奋一点就好了。

小资阶级没演唱会是国家不好,农民阶级吃不饱饭那是自己太弱。

 ——1963年到1971年,小巴列维执政期间,伊朗农业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比重从16.6%下降到5.1%。

这就是今天一切问题的源头

你所有的疑问,所有的质疑,所有的困惑和不解,全在这里。

你一个第三世界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有钱不倾斜农村而继续投城市?

既然你巴列维不给我公平,那我就找能给我公平的。

当城市阶级纸醉金迷,乐忠于一个又一个时尚进步正确的潮流时,穷困的农村群体蜗居在狭小的贫民窟,只能向某个存在诉说自己的悲哀,这就是——伊斯兰

“他落后,他愚昧,他保守,他既不先进也不时髦,但他在意我是否活着”

既然你的“先进”不把我当人看,那就不要疑问我干嘛不支持你的“先进”了
——

“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个过程不止男性,也包含女性。

“你一个女性你居然反对穿衣自由开放的世界”

“不,我反对的是我艰难求生你却能拿着不属于你的钱在那穿衣自由的世界,如果有人能让世界更公平一点,我愿意遵守他的一切”。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伊朗进入三周目

一周目西但没有完全西化,最后跪了

 二周目吸取教训完全西化,结果也跪了

 那排除两个错误选项,正确答案还能是什么?

“我大伊朗自有国情在此”

这就是——“不要西方,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不要扯什么欧美思潮穿衣自由,就按经书来。

什么叫原教旨呢,经书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都按这个来大家一视同仁,绝对公平。现在你应该理解了为什么一个头巾大家能吵的你死我活。

争议的并不是头巾本身,而是头巾作为一个最容易区别的事物,承载了风向标的作用,要不要遵守经书这一套旧有秩序。每次改革力量抬头大战保守,就会从头巾上开始吵。
不要只看到头巾,而要看到头巾背后的事物,水面下的本质。

1980年伊朗人均寿命54岁,2017年,伊朗人均寿命76岁

1980年,伊朗成人识字率39%文盲率61%,2017年伊朗成人识字率93 %

1980年,伊朗人均受教育年限2.8年(女性1.3年),2017年,伊朗人均受教育年限9.8年,女性9.7年

“他们让人均寿命增加了20岁扫除了几千万文盲还让人戴上了头巾”

“什么他们还让人戴头巾?”

“你看我就说没人会关心消除几千万文盲的事吧”

中国人其实是最容易理解这个情况的——立长不立贤

“太子应该立最优秀的”看起来非常对

“不管其他皇子多优秀,太子只能是长子”看起来就有点愚蠢

可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明君良相,最后选了这个古板固执不知变通看着就愚蠢的办法呢?对不对?

所以当整个历史都摆在你面前时,你会清晰的看到,历史确实是由人民创造的,几乎不存在一群人失了智被一个人带歪的情况。

从1848尼扎姆到1921巴列维,再到1979伊斯兰革命,从恺加王朝再到巴列维,伊朗舞台上每个阵营的诉求都是逻辑自洽的,都完完整整体现了其真实利益诉求。

从恺加王朝的改良派,到巴列维王朝的皇室集团,再到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阶级,你很难说谁的诉求是完全不对不合理的,每个阶级的诉求看起来都“正确”。

当年巴列维时代城市资产阶级们想要电影院音乐会演唱会的诉求难道不对吗?

恺加王朝改良派们一步步来的思路你能说错误吗?

你不能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大家有那么高的觉悟对不对?

但这就是政治,他需要你在一堆“正确”答案里,选出最合理最契合当下社会的一个。

注意,是最合理的一个,而不是最“正确”的一个。

当前的冲突,可能源于伴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原本进步和保守的平衡打破了,所以如果你问我是否支持,我的答案是不看头巾,而要看这一次三周目选手们,拿出来的“正确”有多正确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