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敢搞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牛啤的技术支撑

全文共5500字,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一)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产业支撑

(二)十万亿大产业,中美角力新赛道

(三)两年迁入百万,这个城市不简单

(四)中国式三步走,引领未来新刚需

(五)源头技术创新,孕育产业新生态

(一)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新产业支撑

党的二十大,擘(bò)画了更美好的发展蓝图,那就是踔(chuō)厉奋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前途十分美好,可现实十分残酷。霸权主义、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都给人类社会带来许多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蒙上了阴影。

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要面临美国对产业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要面临内需的低迷和外需的不振。

蛋总注意到一个很残酷的数据,第三季度全球PC(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19.5%,创下2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

有人说是不是手机和平板取代了电脑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也下降了9%。

手机出货量下降,代表了个人消费低迷,大家能省则省;而PC销量下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总之,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太好。

现实困难很多,任务也很艰巨。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毕竟是14亿人口的现代化。14亿人口,比发达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多好几亿。

并且,西方的现代化之路,我们已经走不通了。我们既不能靠剥削和掠夺,也不能靠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我们只能依靠勤劳、勇敢和智慧了。

最不担心的,就是中国人的勤劳。但是光勤劳是不行的,清朝的人民也很勤劳,但依然无法逃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因此还要敢想敢干、开拓进取。

张骞的勇敢,凿空了西域,大大拓展了民族的生存空间。现在的新疆,那可是一个辽阔的聚宝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资源支持。

光勤劳和勇敢也不行,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不可谓不勇敢,淞沪会战的国军将士不可谓不勇敢,但最终都是惨败,因此还得靠智慧。

智慧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每一次突破,都把民族发展天花板向上移位,每一个科技成果,都在为人类创造新的蛋糕。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靠智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正如二十大强调的那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依靠科技创新,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产业。

之前蛋总的文章说过,传统产业的潜力,几乎已经被中国人挖尽了,附加值非常低不说,越内卷利润越薄,传统产业的竞争,是典型的存量竞争。

科技创新,则是创造增量、做大蛋糕,创造新刚需。一种是无中生有,创造新物种;一种是产业升级,进行物种改造;一种是给传统产业赋能,提质升效。

新科技、新产业永远是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今年10月,虽然全球汽车市场整体萎缩,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大增81.2%。

还有个很直观的例子——充满科幻感的忠诚僚机,一架歼20S指挥数架无人机;还有一个无人级蜂群技术,大批无人机协同作战。

500

那么问题来了,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战士们可以通过训练和实战演练来提升技能,但这么多无人机如何跟有人机配合?无人机与无人机之间如何协调?

不可能一个无人机后边跟一名战士,拿着遥控器按来按去。第一,这种方式人力成本太高;第二,遥控信号很容易被干扰;第三,机器多了人工手动指挥难度更大。

这就用到了另一大领域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AI)。人工智能技术,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让机器学会沟通配合,让机器学会技能提升,让机器学会应对复杂场景。

(二)十万亿大产业,中美角力新赛道

只有依靠人工智能加持,这些武器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力。同样,在人们的生活中,在工业生产中,都越来越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加持。

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比如讯飞语音输入法,无论是每天的活跃用户数量,还是整个语音的使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过去的一年AI服务调用增长45%。

人工智能产业,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柱产业。2030年之前(2028年前后),我国GDP总量要超过美国,但是目前还有五六万亿美元的差距。

全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也没有这么多,这个产值上哪儿找?只能靠战略新兴产业。其中人工智能产业是主力中的主力,引擎中的引擎。

2017年,国务院作出了战略规划,到2030年,人工智能产业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元。

1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1.4~1.5万亿美元,也就是人工智能要扛起四分之一的重任。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产业的份量,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关键动力。

也因此,美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2022年8月,北美德云一哥拜振华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计算等领域投入2000亿美元经费。

自2019年以来,美国先后发布《人工智能增长研究法案》《人工智能政府法案》《生成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法案》《美国人工智能计划》《美国人工智能倡议》等多项政策。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我们的信心在哪里?人工智能的突围方向在哪里?目前的战况如何?取得了那些战果?

刚好,一场人工智能峰会这几天正在合肥举行。11月18日,全球院士学者、产业领袖、知名专家和众多生态开发者云集于此,探讨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三)两年迁入百万,这个城市不简单

合肥这个城市不简单,仅仅两年时间,常住人口就新增127万。根据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公报,2019年末,合肥常驻人口是818.9万。

两年之后,依然是安徽省统计局的数据,合肥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惊人的946.5万,这说明两年流入人口高达127.6万。

人口出现波动实属正常,但是两年能够增加127.6万,还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第一,疫情控制得不错;第二,产业生态布局良好;第三,有担当、敢搞事。

先说疫情,竟然敢立军令状。10月23日晚上11点,从北京开会回来的市委书记虞爱华,就直扑疫情防控指挥部,开会并立下了军令状,3~7天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500

解放战争为什么只打了三年?因为解放军的指挥员带兵打仗都冲在前面,喊“跟我上”,而国民党军官则往往站在后面,让士兵“给我上”。

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甚至带头冲锋,那队伍的战斗力不可能不强。大家看,虞爱华是晚上十一点回到合肥然后召开的疫情防控会。

晚上十一点,开完会那就是凌晨了。而合肥市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基本上每天凌晨都是灯火通明。领导们都这么拼,大家还会有什么怨言?

疫情防控二十条出来之后,合肥立即贯彻落实,有两点挺让人感动。第一,婚宴应办尽办;第二,核酸采样点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时间只能延长不能缩短。

再说产业布局,合肥布局了家电制造产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了产业支撑,也就有了工作岗位,人口肯定增加。

最后说搞事情。虽然疫情防控压力大,但是合肥一直在搞事情,而且是搞大事情,9月份搞了世界制造业大会,10月份抗住疫情压力闭环搞了7.7万人的教师资格考试。

疫情刚结束,合肥又搞了两场技术峰会,一场是世界集成电路峰会,一场是刚才提到的人工智能峰会(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

为什么合肥冒着疫情风险也要搞大事?因为疫情防控虽然重要,但是防控却是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产业支撑。

疫情防控工作做得好,既呵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还保护住了珍贵的人间烟火气。

在1024开发者节的人工智能展馆,可以看到现场人气的火热爆棚,这就是可贵的人间烟火。

(四)中国式三步走,引领未来新刚需

刚才说了,2030年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关键性节点。在这场人工智能峰会上,科大讯飞也发布了“讯飞超脑2030计划”的进展。

讯飞超脑2030计划是年初启动的,计划在2030年之前,让懂知识、善学习、能进化的机器人,如同汽车一样走进每个家庭,或助力,或伴读,或养老,或情感陪伴,或健康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从科幻变成现实,又从奢侈品变成了刚需步入千家万户,而讯飞超脑机器人,也必将如同家电、空调、手机、汽车一样成为刚需,进入每个家庭。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颜值俊俏、会100多门外语、能讲几十种方言、有德云社毕业证、脑容量10个T、会看病、会辅导孩子也会哄你的机器人谁不心动呢。

大家不要笑,很多基础功能讯飞是能做到的。比如讯飞翻译已经可以支持83种语言的实时翻译,中英文的翻译效果可达专业八级。

讯飞现在还会做几何题了,还会自动批改试卷,扫一眼就能把一张卷子批改个差不多,包括批改作文,甚至可以自己编小作文了。

讯飞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医疗、教育等多种领域,很多产品已经是老师家长的好帮手,孩子们出色的伴读小书童了。

科技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生活品质,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果每台机器人上万元,那么放在全球,这就是20万亿的大产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大讯飞提出了经典的中国式三步走战略,2023年是一个时间节点,2025年是另个一个节点。

阶段一,2022-2023年,目标为从医疗、教学、健康等方面底层的技术出发,完成软硬一体机器人和AI虚拟人的制造,让AI虚拟人在数字经济、虚拟世界真正地帮助人类。

阶段二,2023-2025年,目标为进一步发展到自适应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够让外骨骼机器人真正进入到生活之中。

阶段三,即2025-2030年,目标为打造懂知识会学习的陪伴机器人、自主学习的虚拟人,让人工智能拥有交互能力、动作能力。

就在这次峰会上,讯飞展示了机器狗、仿人型机器人等多种实体形态的机器人。未来,科大讯飞将在四方面进行攻坚——感知、表达、认知以及运动控制能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样机器人要想成为刚需,既要听懂人的话,还要理解人情感,最后还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表达出来,而且对白还得有深度。

500

因此机器也得学习啊,这就需要深度学习算法了。有了深度学习算法,机器人也要不断刷题,不断查缺补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而学习效率的高低,却取决于算法。讯飞公布了两个预训练模型,用了远远小于业界公开水平的参数量,达到了业界最优的训练水平。

讯飞的这个预训练模型,支持语音识别、声纹识别、情感识别、多模态识别等多个任务,并且可以提供给开发者使用,必将大大提升感知技术的进步。

讯飞在多模感知、多维表达、多风格多情感语音合成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现在讯飞超脑已经可以做到,根据场景,应用不同的情感语气合成语音。

肢体语言对机器人走入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讯飞提出一个基于语义驱动的虚拟人动作技术,让语音和肢体动作相映生辉,表达力更强。

总之,科大讯飞坚持在源头技术上创新,实现了单项技术的持续突破,多技术深度融合。过去一年,科大讯飞在语音、图像、认知的国际高水平技术评测中,获得了12项比赛冠军。

(五)源头技术创新,孕育产业新生态

讯飞本身是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开放创新平台,其实就是孕育生态的平台,讯飞超脑2030年也是开放的。

技术成熟之后,会在讯飞开放平台发布给开发者。开放平台类似于一个公共工具箱,全球的开发者都可以使用该工具箱开发自己的产品。

目前讯飞的开放工具箱中,已经有了513项人工智能能力,这也成了创业者逐梦的好帮手,也成了给既有产品赋能的利器。

这些能力包括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唤醒、多语种技术、卡证票据文字识别、通用文字识别、人机交互、机器翻译、语音硬件、人脸对比、自然语言处理、物体识别……

为了培育生态,讯飞每年都出巨资举办人工智能开发者大赛。今年的大赛有32333支团队参加,工业互联网方向10605个,虚拟现实、元宇宙方向1268个。

参赛的有大学生,也有创业者,还有上市公司,他们的共同点是年轻。他们中有独角兽,有未来的独角兽。在应用赛中,大部分团队是没有融过资的团队。

这说明,开发者大赛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展现自我、PK智慧的舞台。他们实现梦想的同时,也引领着中国的未来。

他们之中,很可能有下一个科大讯飞,有下一个华为。他们都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生力军,为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从讯飞的数据看,人工智能服务调用年增长率高达36%,日均交互数高达15.6亿次。

目前讯飞开放平台支持的总应用达到了157.6万个,在工业、教育、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累计服务于36.6亿个终端。

今年讯飞开放平台做了重大升级,发布了更多的组件(工具),供开发者使用,以适应更多AI场景,满足更多的AI需求,提供更广泛的AI服务。

比如机器人超脑平台,这个方便了机器人的开发者。以前大家可以用讯飞语音,实现机器人的语音交互功能,但现在讯飞赋予了机器人开者更多的工具。

这个超脑平台组件,可以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四足机器人提供运动控制能力,还能提供效果领先的AI虚拟人平台,为企业提供数字员工。

AIUI+组件也进行了升级。以前人和机器交流的时候,如果周围环境噪音比较大,或者多人同时交互,有可能把机器给弄懵了。

这次升级加入了多模技术,也就是机器不光靠耳朵听,同时还会对嘴型了,这样大大提高了嘈杂环境的准确率。

这次人工智能峰会,是2022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刚好在农历的10月24日。

500

在大会现场,鄂维南院士分享了下一代人工智能方向和可能性的思考;潘建伟院士带我们一起走进量子力学的神秘世界。

科大讯飞总裁吴晓如发布了2022年科大讯飞1024计划,剖析了AI助力数实融合的前景——人工智能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加速和各行各业实现深度融合。

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总裁于继栋,发表了《人机协同、数字新生》主题演讲,分享讯飞开发者生态进展,展望人机协同新未来。

大咖们带来了前沿的技术分享和深刻的洞察,为未来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今年1024开发者节的科博会主题展馆,从去年5个提高至9个,汇聚超1200件人工智能产品。来到现场,让人感觉似乎已置身于未来。

大家可以在生活馆“畅玩”妙趣横生的消费品,在工业馆领教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魅力,千行百业的AI创新应用,带领大家走进智能化的世界。

科技的进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拓展了人类的发展空间,让未来充满了无限美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