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小站练兵得以大功告成的秘诀

1912年民国初建,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攻克北京,16年间北洋政府自袁世凯以降,政府总统、总理、陆军总长,有十余人出自小站一系,其余手握重兵,为一方诸候、省长督抚者,不胜枚举。有如此多大员出自小站,可见小站练兵颇有成就。那袁世凯小站练兵靠的秘诀是什么呢?

1895年,袁世凯在得到朝廷正式任命,“饬派袁世凯督练新建陆军,假以事权”之后,旨到即行,马不停蹄的开赴小站,在淮军旧将胡燏棻所训练“定武营”的基础上,立即着手操练新式陆军。

定武军是在1894年,甲午大战激战正酣之时,也就是袁世凯得到任命的前一年,主要是淮军内部训练的新军。当时淮军德籍军事顾问汉纳根向李鸿章建议训练新军,李鸿章派遣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小站开始操练新军,各级军官多为淮军将领,另外还选拔了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担任教习或军官,并购买西洋先进武器。长官胡燏棻也很有眼光,他部分沿用淮军系统,部分采用德式兵制,招募训练出来的一支军队。从建制上已经初步具备现代陆军的雏形,当然从严格意义上说,定武军还远远算不得真正意义的新式陆军,只能说是淮军的升级版。胡燏棻调防之后,手持圣旨的袁大帅正式上任,日后主宰中国半壁江山长达几十年的北洋军事团体,终于呼之欲出。 

袁世凯到任后,大刀阔斧,淘汰原有定武军中老幼病残,保留其精锐,又到全国地招募2000余名步兵,300名骑兵,共计7000余人,作为小站练兵的兵源,称“新建陆军”。当时德国刚刚完成统一,挟普法战争得胜之威,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当之无愧,所以小站军事操典德国陆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战斗部队配属步、炮、马、工程兵、辎重兵等五个主要兵种,以步兵炮兵为主,骑兵工兵辎重兵协同作战,已经与今天通行的陆军编制相差无几。在军事装备上,开始重新武器的现代化和标准化。步兵使用德奥制造的曼利夏步枪,德国毛瑟枪,骑兵使用曼利夏马枪和战刀,炮兵装备德国克虏伯和格鲁森山炮和陆炮,军官一律佩带六响柯尔特左轮手枪和佩刀。

500

小站时期的袁大帅

袁世凯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设有步兵学堂、炮兵学堂、工程兵学堂等。为小站军培养源源不断的全备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即为保定军校的前身,1913年正式更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军校,学生中人才辈出,这就不用多说了,国民党军队陆军总长,总参谋长,战区司令何止百千,就连号称国共两党军事领袖摇篮的黄埔军校,创建之初,教官也大多来自保定军校。

预要治兵,必先选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小站的建制兵源解决之后,领兵将官成为接下来的首要问题。我们无法揣测,袁世凯在操练新军之初,是不是就有野心把这只新军打造成一只相比湘军之于曾国藩,淮军之于李鸿章,更忠于他袁某人,更有私军性质的袁家军。但从他对军官的选拔来看,可称不拘一格降人才,各级官佐中有不少从朝鲜就跟随他一路冲杀出来家丁旧将,淮军旧部,这也无可厚非,更多是多从北洋武备学堂的学生中选拔,又以喝过洋墨水儿的优先。同时广发英雄帖,招揽天下英雄,不论五湖四海,身在各军各营,唯才是举。王士珍、段其瑞、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唐绍仪、赵秉钧姜桂题、张勋,段芝贵、田中玉、张怀芝等,日后或为民国政府总统总理陆军总长,或手握重兵,为一方诸候,不胜枚举,此时齐聚袁大帅麾下,一时间,小站风云际会,龙腾虎跃。

500

小站军是后期北洋壮大之后真正的嫡系

要说袁大帅虽然两次科举不中,但练兵方面,畅晓军机,似乎是天生我才。小站新军战斗力首屈清末,除了编制、教官、装备外,在军队的日常训练中,在老袁看来,其实不外乎就是三条,恩威并用、有银子。咱一条一条说,先说恩,袁大帅在士兵操练时,从来都是以身作则。不论是风里雨里,摸爬滚打,老袁从不偷懒。和士兵同甘共苦,行军训练时赶上大雨,士兵不打伞,袁大帅也不打,士兵没有雨衣,袁大帅也淋着,士兵受伤生病,老袁亲自慰问,把士兵感动的痛哭流涕,颇有战国时名将吴起之风。再有就是小战新军绝不允许打骂新兵和体罚战士,一经发现,不论是长官或者是教官,统统军棍伺候,绝不轻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袁世凯小站从来都是按时,足额发放军饷,而且袁士凯在小站,依然采用他在朝鲜就实行的亲手发饷,以示绝不克扣,绝不吃空饷。小站新军军饷相当之高,一名底层士兵就能有4.5两白银的饷银,一名管带,相当于营长,一月能有100两的官俸还有300两的公费花销,比地方上一个知州知府都要多(当在是不算耗羡养廉银这种)。按照1905年10月,袁世凯在河间府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现代化正式野战演习,史称河间秋操,当时受邀观摩的美国记者在报纸上所说“袁之督兵也,实宽严得中,正军纪,守军律,与士兵共寝食,同苦乐,以是当时在袁之部下者,至今犹不忘之,有呼袁为父或为师者”,可谓贴切。

500

彰德秋操

500

小站练兵一景

再说威,新军在训练中,考核十分严格,操练不力或者考核不达标,都要接受比较严厉的处罚。同时按照《简明军律二十条》和《查拿逃兵法》,等诸多军法,像一些旧军队里常见的陋习如临阵脱逃,违抗军令、吸食鸦片,克扣军饷,骚扰百姓,奸淫妇女,这些是立斩不赦的,就连当逃兵,也是抓回之后当众斩首,就如袁世凯在给朝廷上的一篇奏章里写道:“庸劣之员,必须随时惩治,方足以儆效尤而严军政”。也是以此,形成了他个人在军中的权威。不论是他关照过的普通士兵,还是被提拔,被任用,或者推举进学堂的各级军官对他普遍怀有敬畏、报恩和依附心。我们前面说过的,一支近似于私人军队的基础就此形成。

最后说到银子,也就是军费,历来练兵、带兵,最费银子,而最难解决的,也就是军费。远的不说,李鸿章老爷子在剿灭太平天国后,耗费了后半生大半心血所建立的北洋水师,是大清朝也是中国建立的第一只近现代化海军部队,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采用当年《美国海军年鉴》排名),而到甲午年黄海大战,面对日军舰队,一战而溃。究其原因,很多很复杂,比如朝廷中清流派对李鸿章的排挤,就盼着他大败一场呢,又比如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放弃制海权。而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就是军费不足,慈禧老佛爷修颐和园,办大寿,白银两千万两,光绪皇帝大婚又要三百万两,内帑不够,户部又没钱,都要从北洋舰挪借军费,李鸿章好不容易把老脸都豁出了,东借西凑的弄到几百万两银子,想添艘铁甲舰,换点速射炮,老佛爷首肯了,光绪皇帝也批了,到是户部翁同龢那儿愣说没钱,气得李鸿章一口血差点吐出来。以至于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上书朝廷“1888年后未添船购炮,从前所购船舰,经历多年,已成旧式,机器渐滞,运用不灵,比较外洋新式快船,速率悬异,且快炮未备,难资战守,一旦有事,恐难支拄,请及时增购船炮,以备防御”。话都说到这份上,可谓声俱泪下了,朝廷还是俩字儿,没钱。说到底,北洋舰队的覆灭,主要就灭在一个钱字儿上了。

到了袁世凯小站练军的时候,北洋舰队覆灭,朝庭吃了挪用军费的大亏,也长了大记性,都知道办新军费银子,那也要咬着牙往外掏钱。是以军费还算充足,小站筹备之初,袁世凯先从淮军故人盛宣怀处借得白银300万两以备不时之需。老袁抱上荣禄这根大树之后,军费筹措从户部基本就可解决。至维新运动失败之后,荣禄亲自掌控北方所有新军大权,把当时北方最终精锐的四支部队,加上中央近卫军,共五支部队整编为“武卫军”,分前后左右中,,袁世凯的小站军被整编为武卫右军,朝廷为了直接掌控新军,荣禄甚至被授权当户部存银不足时自行筹措或从别处截留,以资新军军费。再到1901年李鸿章去世之后,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小站新军正式更名为北洋新军,军费更不是问题了。

老袁命好,操练新军,基本上没怎么为本来是核心大问题的军费操过心,再加上袁世凯其人,从小就视金钱如粪土,从不干那些克扣军响,挪用军费的事。小站军手里有钱,腰杆儿就硬,欧洲最新式的装备,小到手电、雨衣,电台、大到当年李鸿章在欧洲见过都嫌贵没舍得买的马克沁重机枪,只要看上了,一个字儿,买。所以说,能够得到清朝中央财政的支持,也是北洋新军能够成为清末一支精锐的重要原因。

袁世凯后来跟被削夺军权,明升暗降的进入中枢,有一次和同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闲谈,张之洞所操练的湖北新军,在南方可算首屈一指,但老爷子始终谦虚的对外宣称,在练兵方面,我不及袁慰亭多矣。二人聊起练兵,老袁形象地说,统兵很容易,我带兵就两手,一手拿刀,一手拿钱,听话的给钱,不听话的吃刀。简明扼要,大白话,典型的袁式风格之语录。这也许就是老袁的小站军,不同于湘军淮军,最终能大功告成,叱咤中国北方军政几十年的秘诀了。

(@仗剑读史大司马)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