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累,是一种恶性循环

500

文:蔡垒磊

.................................

01

25岁的小伙子,辞职去卡塔尔看世界杯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或许并不足以成为热搜,重点是,他辞去的是公职

我们都知道每年想拥有一份公职的人有多少,而他就为了去现场看个球(在我们多数人的父母眼里就是这样),做了这种不顾后果的决定。

该被批判吗?网络上大把人在批判,说他不顾家人,没有责任感:如果结婚了,就不顾妻儿;如果没结婚,就不顾父母。说这么重大的事件,就这么草率地决定,家里一定吵翻天。

我很理解这种环境。

02

我曾经说中国人活得累,那中国人为什么活得累?

就在这里。

我们小到家庭,大到社会,一直都是一个“整体思维”。

举个例子,在某些国家,你会发现,只要你不妨碍到他人的利益,多数人对你任何奇奇怪怪的选择都是祝福,或者觉得你很酷。

但我们这里不是这样。

大家总觉得“你的事情跟我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就容易用自己的主观偏好去评价他人。比如我不是同性恋,你是,所以你是比较恶心的;

我不会在街上穿奇装异服,你穿了,所以你很low;

甚至我不喜欢樱花,你喜欢,我就把你往精日上套(不要笑,我真实遇到过好几个)。

本质上就是要把更多的人拉到自己所处的群体中来,否则就划到敌人范畴,因为人数越多越安全,越代表正确。

这是中国人的底层价值观,所有“中国式过马路”,“法不责众”之类的现象都只是这个底层价值观的外在表现而已。

03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活,有几种现象是必然存在的:

道德绑架

下位者打人情牌占便宜

没有边界感

好处也不是没有,年轻人被绑架了,父母也一样会被绑架,哪怕他们内心并不愿意拼命赚钱就为了给儿子挣一套婚房,但由于社会中的其他人都是高捆绑关系,导致他们也被“胁迫”着这么做,否则他们这样的父母就是不够格,就是不称职。

所以如果自家儿子还没婚房,父母就开始到处旅行享受生活,就得被指指点点;同理,如果父母还在苟且,年轻人去追求诗和远方也同样会被诟病。

很多年轻人因为这样,早早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我们的平均买房年龄远早于很多发达国家——但同时也被深度绑架着包括婚姻包括就业包括生子等无数的人生选择。

一个人为了另一个人,一群人为了另一群人,就这么互相纠缠捆绑着,和整个社会中的其他纠缠群体进行着军备竞赛。

这样的日子如果不累,那怎么叫累?

04

从小,我们就被迫去学习人情世故,注意,是人情世故,而不是情商。

在我小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油腻”这种词汇,那时候我们的社会在不停地称赞油腻的人,也在不停地给予他们奖赏。

人人都以变得油腻为荣,你的父母也是,他们的毕生心愿,就是希望你能成为一个油腻的人。

因为在“依靠别人的嘴而生存”的社会,善于油腻就是强生存能力的表现。

油腻精神一代传着一代,偶尔有清丽脱俗的“漏网之鱼”,社会中的其他人便会给予其铁拳,使其不得不加入其中。尽管他可能并不愿意或并不擅长,但也必须滑稽而蹩脚地演着:比如很多年纪很轻的人,在说事前、开会前,也会先跟你东拉西扯半小时。

05

有没有办法打破?

有。

当不愿意那么累的人数足够多时,他们也会形成一股新合力。

那怎么让这个基数诞生出来,而不是刚出现小基数的人群就立刻被同化?

科技的力量。

是更多地允许陌生人协作的场景,使得这个基数慢慢生根发芽,发展到现在,我们竟然胆敢对“那么会做人”的群体给出“油腻”的评价。

大逆不道了可以说是。

但我还挺喜欢的。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